重复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是一个关键词,正如“回忆”对于古希腊人一样。他们教导说,全部知识都是回忆,同样,现代哲学会教导说,整个生活都是一种重复。重复和回忆是同一种运动,只是方向相反:回忆是往后的重复,被回忆之物已然存在,而真正的重复是向前的回忆。
——克尔凯郭尔
艺术家:李婧
当我们谈艺术问题,往往不是基于现场作品来看,而是基于自己对艺术总体的理解、艺术的理想或未来样态,然后反观眼前看到的这一切,做出相应的判定。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也不是单纯基于眼前、手边的媒材展开的,他们也会有关于手边作品的“预想图式”,这个图式是被塑造出来的,既是无法拒绝的,又是他们必须不断拒绝的东西。正如德勒兹所言,一个画家在画布上落下第一笔之前,从来不是面对一幅空白的画布,画布上已经布满了“图式”。图式作为一种观念之物,是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理论以及艺术实践,在艺术家(艺术从业者)头脑中构造的“框架”。它框定、引导、限定,但更多的是麻痹、阻隔甚至破坏着艺术家的艺术感觉。艺术史是图式不断更新自身的过程,其中充满着斗争与顺服。艺术家的自我突破,必经对图式的自觉与有意爆破。
“临时逻辑”展览现场
《调色板 XX》114cm x 146cm 2021年
从艺术史看,总体而言有两种艺术形态:一种是毕达哥拉斯式的,另一种是狄奥尼索斯式的。前者是日神的、形式的、数学的、理性的和可控的。后者则是酒神式的、狂放的、不羁的、感性的和不可控的。艺术史也可理解为二者的争执过程。这实则触及如何调和艺术创作中的理念和感觉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如何让理念能够贯穿艺术创作,让感觉和媒材与李婧所说的“预成图式”真正有机结合起来。陆机在《文赋》中谈到,文学创作时有“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遗憾。那么,“图像”如何“逮意”?这或许就是李婧做此“重复”工作的内在动力。
“临时逻辑”展览现场
《调色板 XXII》 146cm x 114cm 2021年
绘画,从根本上来说是痕迹的呈现。李婧在创作时意图用可控的痕迹表现不可控的痕迹。“痕迹”是当代艺术特别重视的一个概念,它在哲学上蕴含着突破理性主义的可能,意图为主体感觉而非认知的自发、偶然要素留下空间。只是,好的艺术作品在充分尊重艺术感觉的同时,也要有很强的内在可控性、有机性和整体性。这时就有如下矛盾:如何在一个静态的可控画面中,把动态而偶然的对象呈现出来呢?又如何在保存偶然和无机的前提下,使得作品具有整体和有机感,或者说形成理想形态?那么,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回到观念,还是回到感觉?这是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出抉择的环节。这个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要找到自己的侧重点或平衡点。
李婧工作室
《调色板 XVIII》 146cm x 114cm 2020年
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显现方式。在古典时期,艺术有一个内在的形式逻辑,也就是通过形式语言的发展来不断地展现自己,相对于形式和题材内容,观念相对而言是比较潜在、且变化很缓慢。但是,当代艺术是依靠观念更迭来推动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的。观念是支撑许多当代艺术作品的根基,是推动当代艺术不断往前发展的一个很强的驱动力。只是,观念在艺术的创作中又是很危险的因素。有一种不太理想的观念艺术,就是依托特定观念来创作,以致观念压倒了形式、压倒了感觉,艺术变成一种概念化、知识化和图示化的东西。我觉得,对艺术的知识化理解在不断损害艺术家的感觉,也在败坏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观念艺术真正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是在艺术之中去探索艺术之可能性,艺术之本质,艺术之未来。尤为关键者,要以概念撬动感觉,而非以感觉服务观念。
“临时逻辑”展览现场
视频 代码绘画《调色板VII》2018
重复痕迹,痕迹重复,是李婧创作的重要方式。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可控与不可控、观念与感觉的矛盾一直存在。克尔凯郭尔有个著名的观点“唯有重复不可重复。”我们总是希望重复过去,重复特定图像,重复一种创作过程,但是所有对过去的重复都是“新生”,再伟大的艺术家也不可能真正复现/重复过去。比如,李婧的这三幅画意在表现同一对象,制造一种重复感。它们在构图、色彩和线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似而不同”。三幅作品在色调和结构等方面有诸多微妙的差别。即便面对同一对象,李婧永远不可能真正亲手画出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其中总是会有偶然、差异、不可控的要素发生。那么,真正重要的是可重复之物,还是重复中的“偶然”或“差异”呢?无论怎样,在“不可能之重复”中,有一种东西虽然不断更新自身,却始终作为基底,使得这些“不可能之重复”不断重复自身,那就是艺术家的“艺术感”。
(本文为常培杰在“临时逻辑”展览现场的发言整理)
“临时逻辑”海报
“临时逻辑”展览现场
左起:常培杰、李婧
常培杰
1984年1月生,山东东明县人,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出版专著《拯救表象:阿多诺艺术批评观念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在《文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动态》《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美术研究》《艺术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致力于文艺理论、艺术哲学和美学研究。
李婧
1990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在法国南特美术学院绘画工作室学习。2017年在法国阿维尼翁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品保存与修复专业。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9年至今博士在读。2021年于北京今日美术馆BetweenSpace举办个展“控制之外——李婧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