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王克举:“律动与张力”

时间: 2018.1.31

2018年1月27日下午,著名油画艺术家、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王克举在其展览“创格”展出之际,在势象空间的展场举办讲座“律动与张力”,此次讲座也是势象讲堂第三讲。1月初于势象空间开幕的“创格——王克举新作展”,自开办之后受到好评。王克举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油画语言探索,他也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授,此次讲座他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有关创作一些理念和想法。

讲座实录:

每个人画画都有自己一个规则,尤其成熟的画家,他有自己处理画面理念,我自己方式跟方法我自己认为很传统的,大家有时候觉得你颜色画的好像很强烈,好像没有按照自然写生方法画去,大家会认为你很超前,其实我自己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守规的画家,完全按照对传统的理解,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

这样一个创作方式来自于传统,我今天讲的首先分析传统文化,因为大家都知道墨子曾经讲过“万功从事皆有法度”,也就是无论哪个行当都有自己方式和方法,那么绘画其实它不仅仅是一个手艺,而且它有更多文化含量,那么它的难度更大,我们不难想象,假如说在城乡僻壤里边一个画家,他与外界不接触,他自己画油画,大家能想象他画什么样?所以绘画的学习其实是传承的学习,没有传承的话那么大家都走不下去。以前我们听中央美院吕胜中先生有讲过,他在山沟、陕北代课体验生活、搜集素材,那个老乡说我们这里有一个人哭的特别好听,哭的好听其实说的现在有很多乐队,农村有喜事、丧事的时候这个乐队其实烘托气氛的,有的是帮哭的,咱们看到赵本山电视剧演的哭丧这样,但是这个哭不是真哭,最后吕胜中说你给我找来给我听一听,最后终于找来,找来他没有哭就笑出来了,他说没有人引哭不出来,这句话说明艺术需要有一个契机、需要一个引发,就是要动情。实际上他哭的用一个近距离的唱调唱出来,这样一种哭有美感、有感染力的,真的嚎啕大哭反而觉得他没有力量,有时候哭他把艺术充分加进去感染力和美感同时并存。也就是这个艺术创作它需要一种方式,我自己画这个风景画这么多年来,其实不断,回过头对传统绘画进行认识和补充,我们分析传统绘画里边看看,传统里边有哪一些可以让我们借鉴的规律?有时候大家说画画你画就是了,你不要研究什么形式,那些东西会阻碍你的情感表现,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艺术表现它要借助一种表现方式或者一种方法。我们看打架光光有力气不行,要有技巧。

前两天网上丁绍光讲美国发展史,这个人影响很大,因为他在艺术市场做的特别好,他有一句话讲“站在巨人肩膀上这样走的更远或者更快”,反过头来,我们在研究绘画的时候,有时候研究传统,怎么研究?要细细品读传统绘画。我们学习文学的时候,先从《诗经》、《诗歌》和中国古典文学开始学起,其实学习西方绘画也要从西方古典绘画开始认识,这就是一个起点。

下面我所要放的这些图片,是我对传统绘画一些认识,我们看完以后,看能否从里边总结什么规律来。这是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个作品是主体性创作,大家比较熟悉比较早的一个作品,最初的时候,我看这个画没有看到里边有什么道道来,后来慢慢用绘画角度分析它的时候,我知道它里边有许许多多可以让我们借鉴的东西。这个画面13个人分成五组,当中这组是耶稣,他是绘画的主体,因为传统绘画它有一个特点,它往往通过一个画面、一个故事来凸现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当中有一个主要事件、主要人物,那么画面当中它会完善一个秩序,就是在画面当中有一个很完善的秩序,有一个让你最先让你看到东西,最先让你看到在这个画面就是耶稣,他坐在当中。坐在当中人物就容易让你首先看到他,其实它是一个故事,耶稣说“有人把我出卖了,这是咱们最后的晚餐”,讲完这个话会之后,他12个门徒互相推诿、互相猜测,这样的心理反映在画面当中。

这样画面分成五组,这五组是这样,耶稣、这三个人、这三个人都是对称的,但是在对称当中,它又找一些不同的变化,比如左边三个人是一种纵深的排列,右边三个人横向排列,最左边也是纵向排列,最右边横向排列,耶稣手是平的手分开是三角形,两边是纵深的,最外层是横向的,这样间隔的变化。这五组人,这三个人头往这里走、这三个头往这里走,它有一种开的感觉,再两边是合的感觉,这就形成变化。两边虽然对称六个人,但是每组组合方式不一样。

古典绘画和现实主义绘画,是属于主体性的创作,通过一个事件,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诠释一种思想主张情感趋向,画面中往往围绕着主题事件、主要人物展开戏剧性的场景。画面就像完整的情感明确的、戏剧场面、主题分明、众星捧月、完整和谐,完整和谐是西方古典绘画里边最主要的特点。大家看到这个,每个人角度或者每个人方向都不一样,那么这三个人组成相互一个趋势,后边有一个人从侧面趴过来,其实他力量被抵消,虽然这样倾斜、有相反倾斜力量是持平的。也就是耶稣两个手展开以后,他把力量往外传递,后来有这样人的手势跟他们眼睛看的方向,其实把力再收回来看这些人的眼神、手的指向其实也是把力收回来,这样矛盾撒出去,同时通过手势可以延伸又汇聚耶稣身上,这是造型当中起的作用,它的戏剧性不仅仅我们感受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情节,在画面当中应用也是一个聚散的过程,这个画面感觉跌宕起伏不是那么平静的。这是形的走势。

还有一个因素黑白大片,往往西方古典绘画特别强调色彩关系,这种色彩关系和中国绘画没法抗衡的关系,西方绘画特别注重关系知觉性,所以在绘画当中色彩起到一个视觉冲力作用。大家看这个特点,耶稣是一个主要的任务人物,他的背景是最亮的色块大家看这个窗户,来衬托这样,它让你第一眼看到他,两边一面一个小窗户,这两个小窗户,因为这两个人头过来,把窗户挡着小了,本来对称的,但是现在看不对称了,这个耶稣头稍微一歪,两边空间也不一样大,这就是一个变化,不要雷同,相等的造型会因为里边运作而出现不同面积、不同形状。这个屋里边这面墙受光、这面背光,这面亮的多、这面亮的少,其实亮的成分是平衡的。

通过这个画面我们能够认识到,有一个基本规则就是不同变化,其实我们刚才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哪个主要、哪个次要,这是西方古典绘画特别重要的一点,它也秩序,秩序就是画面的平衡,我们看一个画面的时候,假如是他的强点没有秩序就会感觉散乱,花了或者散了就会显着很混乱,人心中有寻求平衡需求,当画面失去主次强弱,就相当于一个国家军阀混战感觉一样的,最终要有一个决胜者他统领整个国家或者这个区域,这个才安定,要有秩序、等级要有分明,古典绘画中也有这样的秩序感,要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再次要,有衬托的主次关系。这是我引用一段话,“维持人身体的平衡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一件不平衡的构图,看上去则是偶然的和短暂的,因此也是病弱的”。

这样变化也可以西方雕刻当中看到,这是我分析的他们头饰发饰一些变化,其实发饰两边对称、面积或者体量都是相同,但是它在造型结构两边不同的,大家看这组头发成三块,一个三角一个方块,三块分割的方式不一样,虽然面积一样、体量不一样,但是它分割方式不一样。其实你看西方雕刻的时候,每一个小疙瘩没有雷同的,头发上小疙瘩,我们画素描的时候,一开始大家认识不到这个程度,但你仔细观察每个点都自己有自己这个特点,这个非常难,因为真实头发做不成这样抽象造型,但是做的各有特点,难度可想而知。这是米开朗基罗的头像,它发式的分割,这组当中有一个头分上下两段,大家从正面看两边头发一样的是对称的,但是每一种组合方式或者每一个花瓣都不一样,独一无二,我这种分析你会看到,其实在我们自然当中,每个人都长大不一样,每个人肤色、每个人形象特点都不一样,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大千世界给你提供的,在你视觉能看到范围内没有雷同的东西。

这是《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这个画面是奥尔加斯伯爵去世以后,大家来给他做超度,这个画面分天上、人间两部分,格列柯可以把两个主题放到一个画面当中,这个画面这是人间主要的,这是升天以后两部分,他放在一个画面,在人间这部分,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死者像一个圆圈一样放在当中,临摹画一般认识不到这个圈,在这个圈的边缘是这个死者的头,这个头与这个圆圈形成一个焦点,这个焦点相当于我们马路交叉路口,这个点显着特别重要。比如你上哪里去,在哪个十字路口比较好记,你说在哪个路上点子太多,这个焦点相当于我们数学有个切点,圆圈与外界有一个共处点叫切切点,这个切点很要命,因为这是交叉点,他把主要人物放在圆圈线上一个线上,形成一个点来突出这个主要人物。

这个人物是教父,他的眼睛看着他,其实我们只要看到这个神甫的时候,也会把视线落在这个身上,这个人没有看见这个人,但是通过圆形和胳膊也会回到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往上看但是他手指指向这个人、小孩手指也是指向都是这个人。另外站的这排人头都是尖尖,像枣弧一样,都是指向他,他用这么多力量使你视线集中这个点上,为了突出这点。天上怎么过去,这个人往上看,还有神甫帽子上有两个尖,尖朝上,通过这些天地相连,把你视线通过飘忽不定的视线引到天上。

这是造型上的东西,我们再看画面当中色彩运用,他把最重的颜色、最纯的颜色、最亮的颜色都用在局部上,大家能感觉到吧,这个画面当中这是对比最强烈,对比最强烈颜色都运用这个地方,还有这个手,因为这个圆圈不是闭合的,相当于这样,这叫马蹄磁铁,你感觉这个地方是两极这里有火花感觉,这个地方放手,手像蝴蝶一样,这个手指向死者,这些看似很自然的安排,其实非常用心画理上一种结构。那么在黑白安排边上他进行这样的处理,黑白纯都放在人物身上,让你首先看到这是主要的一点。这是画面的结构分析。

整个画面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人间的部分,人间部分它这个造型画的像建筑一样,方正、圆润,一看像在自然当中,而天空部分画的弧线、倾斜、飘忽不定的感觉,当中是排小的人头,隔开人间和天上区别。这三部分最小是人头部分、第二是人间部分,最大是天空部分,分割上也不同,三种就是三个面积区别。

是南京一个画家,他也是一个理论家他的一段话,“在艺术的殿堂里,唯有进入本体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性情真功夫的体现,由本体所显现的艺术精神就是格调,使人格学养在绘画笔力、墨韵、章法、色彩等技巧中的自然线路,是绘画的本体的精神”,“纯粹的造型或艺术品的抽象性质是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你单独描写这个事情,但是没有抽象界定,绘画格调上不去,之所以有上去一定绘画本体有所推进。

这是伦勃朗一个群象,因为在荷兰它是港口城市,资本主义发展萌芽比较早,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好多有钱人留下自己的尊容,就找画家画像,我们这个班大家画一个群像,就像照相一样。当时大家都掏钱,比如这个画像100块,大家一人5块,20个人这么搞,你把谁画在前面、谁画在后边这就会出现纠纷问题,这个时候伦勃朗画的肖像,每个人你感觉画面他的分量都是一样的,没有主要、没有次要,其实是面面俱到,没有组织的关系。因为大家交钱一样多,如果你画很伟大人很主要,后边都是陪衬,肯定大家意见统一不起来。这个时候画面感觉散的,作为艺术品来讲你感觉不到主次关系,没有主次关系就没有对比关系,虽然画的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角度都不一样,但是每个人在画面当中所呈现的主次或者重要的秩序关系是雷同的,所以这个画面你感觉是散的,但是他后边这张画《杜尔普教授的解剖课》,教授有钱花多一点五十块,学生钱少一点二十块,这个就有主次关系。但是后边这批人基本一样,比如后面感觉重点的形象,一般重点形象在画面比较吸引事件。

伦勃朗这个作品,这是肖像画当中的里程碑作品,非常大。得有这么高的画面,他这个作品最后没有交差,是因为,我刚才讲到,大家交一样钱,他把这两个人画成头领,其他人不高兴了,其他露半个脸交一样钱肯定不高兴。伦勃朗最后倒地、或者他的失落,他做生意搞投资,包括他妻子、儿子去世,其实他晚年很悲惨,但是这个作品成为不朽的名作。在这个画面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分四组,这是当中主体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四到六个人,它是前后的排列,有纵深感。而跟它重叠四个人像扇面展开,这样两组组合方式不一样,假如都一样就雷同,前后排列不一样,这个是L型、这个L型,这个是纵深L型,这个是点的L型,四组不同组合方式。大家可以看一下画面。它在这个画面当中拉开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就是虚实关系。

以往西方绘画都是勾线,不太强调空间虚实关系,但是伦勃朗把虚实关系拉的特别大。我们以往都会把虚实单纯看作静的、动的关系,伦勃朗把人怎么跟画面空间感、体系感结合起来,这个画面有虚实强弱对比进入画面当中。大家可以看色彩纵向,这两个人物最黑、最亮两个人物,这是画面当中焦点,是主要关系。这两个人当中又分一个主次,其实最亮这个人身上,最纯又是这个人身上,又是黑白纯放在一个人身上,黑色身上有最纯、最亮的,通过这点可以了解,他安排画面秩序运用色彩关系,首先用色彩让你感觉哪个主要、哪个次要。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都能数出来,我们以前认为古典绘画就是黑糊糊的,其实这个画面黑颜色、灰颜色都能数出来,每个都不一样,每个人物或者每一个色彩都会给你一个他的位置,非常精确,这就是他的严谨性。你可以用绝对来说,这个画面没有雷同色彩、没有雷同的人物、没有雷同的造型。就是在真实场景当中,以前大师独具匠心的安排,你看到这个画面很真实、很自然,但是背后藏这么多刻意的安排,非常理性。

这是柯罗一张画,这是我当时买的图片,贴在三河板上都碎了,因为当时经常送人,就临摹柯罗这个画,通过临摹真了解这个画面道理。大家可以看这个画面中一共四个山、12棵树,这是一棵老树是画面的焦点,最爱看或者它是主体,一个老树、两棵小树,这是主体,当中有两棵大树中年树和一棵小树,这个地方三棵差不多年龄一样的树,后边三棵一个顶天立地、一个分叉、还有非常小的,这些树四种组合,不同年龄段,每组不同的关系。我们看画面很自然,仔细看就是这样组合关系。

这是博纳尔现代绘画,到博纳尔时期现代绘画已经开始,现代绘画从印象派开始,印象派强调对色光、对画点彩画法,印象派绘画不注重主题性,我不管画什么,画地主、或者画有钱人,或者画乞丐,我注重色彩,这个色彩是光照以后光颜色、会阴色这种关系,不同时间段一种呈现。我不管什么东西只注重色彩的一种反射,这就是印象派。印象派他们借助科学对光的一种阐释,西方其实古典绘画一直没有在色彩上突破,只寻求理论精细,只有到印象派的时候,真正把色彩解决,这时候解决已经把主题性与造型脱开了,我单纯解决色彩问题,形成印象派,由于印象派不关注社会问题、也不关注造型新的介入,所以被称为消极现实主义,我画的很客观,但是不关心任何内容、实质性社会问题,叫消极现实。其实也是现代绘画开始,现代绘画抛开主题、抛开内容,我只关心形式,形式的呈现。

这个画面从屋里往外看,我们一般从屋里往外看大家会看到外面煞白一片,只看到外边很亮,但他不是,看到窗户外围很色彩显亮,室内只是画的色彩暖一点,这是画面当中的主题,现代绘画当中伯纳尔和娜缇思这几个人画面有秩序,其他画面都没有了,他把画面当中这一块作为画面焦点,最强烈、最重、变换最激烈都放在这一块,而这一块我们看到植被都是重颜色,但是他画成亮颜色,非常概括、非常简洁基本平的,细看都有虚的变化,他以虚的大面积衬托重的变化激烈,其实是疏密对比关系,还是黑白关系、色彩上纯度关系,他用这样手段来突出这一块作为主体部分。而这一块与地面都是虚的处理,但是这两个部分又不一样,你看这个相对重一些,这个相对亮一些,就在这一块又分几个部分,这三部分又不一样,这里亮一些、旁边相对暖一些,这一块和这一块有细微的差异,伯纳尔画到我最后不愿意看,因为他太烦琐,所有细节都会做到,但是你会感觉很辛苦、很累,可是你分析他画面,他太讲究了,他所有因素都非常注意,一点不落都加进去,但是你看这个画特别累,不如马蒂斯那么洒脱、那么率真。

这个画面当中是房屋的窗框子,其实到欧洲看他们别墅做的非常规矩,但是他画面当中看着弯弯曲曲,很像自然随便搭起来棚子一样,其实他找一个变化,他削弱集合性、结合性、强化自然性,在这个画面当中下面为什么重点,像明暗交界线一样,有时候屋外和屋内有一个地方任何光射不到,相当于一个焦点,这个点上面形成衬托的关系,找画面平衡关系。还有下边几个线特别像中国画处理,一根线斜的,其他三根线平的,假如一边都对称,三个平,一个斜就是变化。大家看这里有一个人头,把人调在一边。现代绘画已经削弱主体性,以往我们画人物画把人物作为主要对象,先把人画完填一个背景,这是大家惯用的方式,但是这个画面人和背景同样重要,这就是现代绘画注重的倾向,没有主体了,我既然不关注社会,不关注社会问题,所以人与自然都是同等,只要在画面出现任何一个色块同样重要,所以它会把人物削弱到这个程度。

这个画面他把主体任务画成虚的、模模糊糊的,但是背景当中中景都画成方的、很强烈的,他用强烈、方形衬托自然、模糊形,我们照相有这种,不是按照近实远虚处理,而是我想哪个地方虚这样方式,非常主动。但是他画面当中出现后边房子小红颜色,其实你仔细看的话,每一个红颜色都是不一样色彩调制,包括上面小红点点法都不一样,尽可能不出现雷同的东西。这个画面很丰富,其实能分析出很多东西,大家看这个大叶子分几组,这面是亮的,到这里变成重颜色,到这边红色,反过来这边暖的,这边是棕色,到这边突出,再过去不突出。这个叶子画的充分反而不跳,他想哪里跳?比如这里,其他都弱化,画到了很耐看,但是会把你引里边去。这里有几个大叶子,叶子造型方式和造型感觉都不雷同、都不一样。

这是马蒂斯,马蒂斯画的洋葱,这个特别像中国画造型,这个画面当中洋葱叶子最深的,这个最浅的,但是大家可以看这几组造型的特点,这个很像手、而这个成手张开,组合方式不一样,司徒我们看伦勃朗画的四组感觉,每组不一样。还有洋葱最深的是焦点,周边放浅的,周边如果放这个颜色太接近不突出,放一个浅的它突出了,突出一个造型,你把周边放一个弱的,有一个小说《陪衬人》,一般人少找一个很丑的人出去,显着他很漂亮。画面也一样,这个很复杂,找一个简化造型放在一起,就会突出。

马蒂斯在画面当中有些地方会做的非常到位、非常深入,比如他前面人物画的很简洁,后边窗户不重要但是是背景,他会画的特别复杂。大家看这两组窗户,这组窗户亮、背景浅的,这组窗户亮、背景重的,都是窗户不一样,这个地方比较清晰,这边比较模糊,不同区域还会有变化。同样这个比较清晰,这个感觉明度粘在一起。有些区域做的非常深入,椅子画的非常简洁,形成复杂、简洁对比关系。他画面主次关系很清晰。

这是画的剪纸,一开始我们觉得剪纸这么简单色彩怎么好,但是他利用好多对比关系,其实国王与琴师,这是国王用几条线,很大的藏线、还有两条小的线,这几条线什么变化,这条线表面光的、这条线像锯齿一样,一个变化一个没有变化,篆刻当中有刀法,刀锋立的下去两面都是薄,一刀下去两边都是毛刺,假如侧的下来一面毛、一面光,出来效果不一样。篆刻线非常讲究刀法,这种刀法在画面体现出来,这个线一面光、一面毛,但是这个线两边光的,当中有变化。这几条线你感觉哪条线都有特点。这里小花我以为小花贴上就完了,但是他每一个花朵都不一样,但是一个个点上去。看绿颜色,他绿颜色都是自己染的,不是商店买的,他自己染了纸再剪下来贴上去。所以增加色彩丰富性,还有黄颜色,这是深黄、这是淡黄,黄与绿颜色是临近色,放在一起效果不强烈,但是黄色和蓝色是对比色,它俩放在一起就会很跳跃,同样这种颜色放在不同背景上,也会呈现不同的背景关系,所以它的色彩是丰富的、是有对比、有变化的。

是毕加索里程碑式作品《亚威农少女》,毕加索首先把非洲雕刻引用这来,亚威农少女应该很美女,但是把非洲雕刻引过来,打破传统的认识,再一个打破空间的意识,我们以往画一个人填背景,他把近处人物画的平,把天空云彩画的强烈,打破空间的概念。再一个他还打破主次关系,我们以往画人物填背景,人物是主要,但是这个人物肯定不重要,天空是主要的。其实毕加索还有一个有时间的概念,他后边好多作品把不同时间看的东西放到画面当中,所以它创作一个新的空间,这叫观看方式,其实艺术变革是观看方式变革,不同观看方式放在一起组成新的方式,你看毕加索的画会觉得怪,怎么画出来,就是他这么多规则。现代绘画是毕加索引导出现许许多多样式。现代绘画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但是西方现代绘画只是样式探索,每个人强调形式不同,我出一个形式必须独一无二,弱化审美、强化设计,西方设计要求创新,创新就是创造性,与以往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要有个性、要有特点,这就受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这是莫兰迪的画,他主要形、色、笔法、虚实关系贡献,他虽然画的瓶瓶罐罐,他博物馆就是他的家,他画的瓶罐就在博物馆放着,他做出那么大贡献,就是因为他走到形而上领域里边,这个形而上他把你看似自然的造型,里头蕴含抽象形式主义探索。形状不是那么复杂,大家看他色彩关系,你能感觉这个色彩与这个背景色彩偏差,上下颜色有一点点差异,非常微妙的一种变化,再看他的虚实关系,你们能找到边缘吗?找不到。还有笔法大家可以看,上面都有笔法,他画的很薄,把笔触在画布留下来,形成笔造和机理,古典画看不到笔触,伦勃朗有基理,再早看达芬奇画都看不到笔触、看不到笔法、看不到机理,只有现代绘画出现机理、笔法。这个画面莫兰迪大家很清晰了,那么大胆把壶画成黑色,非常鲜明的探索关系,看到这个画就知道莫兰迪探索性方向很清晰。

这是意大利麦瑞克女画家,当时买她的画册她70多岁了,在西方被称为自然主义画家,自然主义画家不是贬义,是关注自然的画家,他画许许多多生活有关的画面,他画几只鸡,这个画面这两只鸡嘴对着,像两个在讲话一样是一个焦点,后边衬托在水里边投影,是不是黑白水影在这里出现,并且完整,其他几个鸡头不完整,你看鸡身上花瓣点每个都不一样,最主要他画的鸡腿,有的画这么长、有的可以画那么短,不是我们按照写实概念画的,很像中国书法。这个笔这么长,他觉得这个地方需要这么长的处理,我们画的时候老老实实把鸡腿画的短,但是他长,这就是表现和虚实关系,表现按照我感觉、情绪画。这也是老太太画的小猪圈,小猪圈特别可爱,因为大家想到猪圈脏兮兮的感觉,但是她色调是这种感觉,夸张是猪圈栅栏作为背景,这么大空小猪早就跑掉,它就是在中国画叫做意象,就是意思。在这个画面有两个小猪棚,机理做法不一样,这个相对密、这个稀一点,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感觉。四个小猪我分析一下,这个是两个腿、这是一个腿、这个没有腿,前面两个连起来一个是单的,这个一个头一个屁股、一个头一个身子,这四组是这样特点,既有小猪的特点,完整的四组很雷同难看,所以很多人用写意或者完整的绘画表现随便,不是随便,而是表现出随便感觉,这种造型能够抓住特点,很有表现力度的表现。

这是齐白石画的蚂蚱,这个应该葡萄结,大家看这几组组合关系,主要的叶子叫小黄虫咬一口,就形成一个点,就像马蹄样,其实形成黑白对比的焦点,在这个焦点放一个小昆虫,小昆虫跳首先能看到它,为什么能看到它?因为这个地方有很长的对比,还有小黄虫画的很精细,一眼看到它,这一块笔墨最重,第二重在这里,当中黄叶浅浅的。大家可以想象,假如这个叶子是重的,最上面叶子突出不出来。我刚才讲了为了突出,就用相反来衬托它。这是最小、第二小、第三这么排列,比如我们画一个人,他细细高高,旁边宽宽短短就对比,如果长的一样就没有对比。就像我们穿厚厚裙子,穿皮靴对比好看,如果穿厚厚裙子穿大裤子感觉很邋遢,没有对比关系。

这是我画一个图,这两个图这个主体很清晰因为周边很干净,这条线也有但是很简洁没有变化,而这条线旁边有很多变化就影响它,它突出程度不如这个这么明显。

这是齐白石画的小蝌蚪,这个画我每次都讲他,我觉得齐白石到北京以后,陈师曾给他点拨,我想一定这个地方点拨,绘画本身有提高,不仅仅画的生活的现象,不仅仅这个,一定画语上有所拔高。大家看这个小蝌蚪,画了十个小蝌蚪,它什么分布?组织关系,八个在一起,两个分开这就是疏密关系,我们看八个,这六个在一起,这两个分开,六个的时候四个在一起,两个分开,四个的时候三个在一起,一个分开,假如摆的太齐不好看,没有变化机械死的,我们看小蝌蚪深浅不一样、包括尾巴方向不一样,每个小蝌蚪画出感觉。其实小蝌蚪在水里看基本一样、或者没有变化,但是作为艺术处理要画不一样。我让学生画两棵树,你感觉一样色彩一样,春天都是嫩嫩感觉,你要画不一样,只要你画面出现不要出现雷同东西,这是一个底线,这是必须。要不同,包括用笔、色彩、造型都要不同。再往上每张画都不同,每张画都有新的立意,因为这个新立意有新的表现方式对待它,哪个画家哪里都画一样,不可能。本来这个作品值100块,再画一张变成50块,再画一张变成10块,多了就不值钱,就因为唯一性。

大家知道猴票,有一个人他有一张猴票,他知道还有一张,他就买回来销毁,就一张你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因为他是唯一,唯一就不可取代了。所以我们说画家有个性,第一画家有自己风格特点这就有唯一性,跟别人不一样。你每个人要不一样,这个人每个时期要不一样,每个时期每一个作品不一样,画面当中每一笔应该不一样,这就是绝对来讲应该这样。

这是我自己写的“不同是构筑画面的基本规则和底线,不同意味着个性、变化特点和对比,不同,大到每个人要有各自的特点性格、个性”,因为自然大千世界都是这样,所以需要不同。

下面再讲一下自己对不同作品的认识,这是王怀庆《大明风度》,这个作品得德国什么奖,反正特别有名。画的三把椅子,这个椅子背突然高出来,这个是直的,这个甩出来,其实找变化,尽可能对称当中找变化,这是刻意,这个椅子断开,但是这个没有,一看很完整但是缺一个腿,这个椅子这个地方多出一条腿来,这个地方本来两条腿,这个地方多出来。但是总的数量是对的,但是位置变化了,它是一个拆解,就像写字一样,书家笔下没有错字,他错因为心理需求、结构需求,所以没有对错,所以这个椅子为了寻求变化,有的断开、有的长出来,有意识找不同。但是它比篆刻多一层,所以叫绘画。多了一层什么?背景,亮颜色在灰颜色的时候是弱,黑颜色在亮颜色是强对比,这个增加对比。另外他椅子本身有的地方重、有的地方浅,浅的跟重的对比也是相对弱的对比,黑的和白的对比就是强对比,所以一步步拉开,背景里头还有处理。这个画面非常简单,非常简洁,就是像篆刻一样前面是黑的背景,有两个层次,但是这里头又增加一些东西。所以它对我印象很大,其实这个是一种尝试,用亮的衬梧桐树,梧桐树特别密,我当时画特别像中国画线的感觉,这些线勾过程当中,你可以用国画的线笔转走出来,就感觉很过瘾就画线的感觉。背景造型尽可能画的简洁,刚才讲过了,你画弧线自然形,背景再出现这样的形影响,背景尽可能简洁、方正,自然和结合型形成对比关系。

这是我画的三亚小亭子,这个小亭子就当于大家看这幅,上面是方块字,下面是书法,书法可以把字线条,本来一样粗可以变化,有角度,在自然当中我也可以这样处理,本来中规中矩,但是有意思做一些处理,使它有变化,这些小线条有些地方很细、有些地方很粗,变成线条有色彩变化,增加绘画的丰富性。这些小亭子画的薄薄,海水画的厚厚,是机理效果,尽可能使画面丰富但还要单纯。

同样这是在张家界画的,小梯田平行的,这也不犯错误,这样处理很丰富,假如平平画没有意思。前面这一块有好多变化,各种树,尽可能往丰富画,这里丰富使后边要简,使劲简平整,形成对比的关系,黑颜色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突出一个东西我们就要弱化一点对比,这就是技巧。我为了突出前面就要后边弱化,弱化越来简洁前边越突出。后边大天空平平勾完就完蛋,用线勾,与这个地方形成对比,很纤细又很厚重。

这是我最早期一个画面,其实这个画面是我在写生过程当中一个突破,这个突破在哪里?我把房子与树,其实房子最主要,房子瓦还有投影、墙面、窗户门打破重新组装起来,既有房子的特点,但又不是原来那房子,这样你就不受房子约束,我配色块随便摆,不一定摆在哪里,摆完和原来房子一样,但是不是房子感觉。这就是我结构这个画面,石也一样,树线条和前面杨树形成对比,杨树画的像蒲扇感觉,杨树有这样特点,到秋天的时候黄黄,尤其下午两三点的阳光晒下来是扇形的感觉,但是扇形感觉我分两面,这个疏衬托密,这个地方也疏色彩相对变化,这就是处理。真的树叶也有变化,但是不能全部照着画,自然给你提供只是一个参考,而不必全部照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