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田恺
展期:2009年10月31日-12月30日
地点:东站画廊
艺术家:陈文骥
核心句:抛弃了有生命的自然之物,代之以无生命的社会之物,从而构成了这些无生命的社会之物与有生命的社会之物的对立。
展览介绍
与大多数中国当代油画家热衷于表现人物和社会题材的主流相反,他反复表现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具体说他的画中出现最多的是静物、楼房、工业管道、人工制品、几何形体、光线和阴影。他用纯粹的绘画制作把人类的社会生活悬置起来,高度的绘画性与技术性使他的现实物体呈现出抽象的效果。观念性不能让人一目了然,但可以逐渐地体会到。
就中国的内部文化传统而言,这种体验与旁观的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家中。一方面具有世俗社会的人生体验,一方面又在抒发逃离世俗的个人理想。“入世”与“出世”并置于一身。他们生活于政治权力和世俗生活之中,但他们在各自的绘画中表现的却是自然界的地理现象和生命景象。自然和社会的对立关系十分明确,以此象征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关系。在文人画中具象的结果往往具有主观的抽象性。他们的绘画对象表现的是风景或植物的某一个类别,而不是特定时空中的某一个具体对象。兰花、梅花、菊花和竹子,它们并不是具体的一个事物,而是抽象的一类事物。
抛弃了有生命的自然之物代之以无生命的社会之物,从而构成了这些无生命的社会之物与有生命的社会之物的对立。既区别于古代文人画家的普遍表现又独立于中国当代油画家的普遍趣味之上,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陈文骥先生的艺术具备了个人特色。他反复使用无生命的社会之物的模式,一如古代文人反复使用有生命的自然之物。陈文骥似乎看到了人的世界那种秩序化的力量,同时又意识到这种力量所造成的个人被动性又梦想逃离这种力量的社会惯性。
他此次的个人展览同他以往的所有展览一样,都是在主办方盛邀之下接受的,展览空间是给定了,而不是选择的。陈文骥先生喜欢在陌生的空间里重新建构艺术中的自我,与环境互动,在创作过程中又享受实验性的挑战,尽量在实验中体现个人自由。仿佛在有限的现实世界里,在“被动”和“主动”两种截然相反状态中交替运行,客观上又完成了他在艺术上的一系列变化。在他瘦弱的身影中偶尔闪出儿童般的天趣的目光,透过成人无奈的面孔与你相遇。
记者:黄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