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在场与再现——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09.11.3

2009年11月2日下午,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本次展览是在国内外专业界和社会各界享有美誉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又一次亮相!

这次摄影年展的主题是“在场与再现”,共分为学术展区和自由展区两大展区。学术展区将有100多位摄影家们参加,展览约80个,分别来自中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瑞典、挪威等十个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由展区是特别向影友们开放的项目,提前报名的摄影师们都有机会参加摄影年展。这是今年的一大改革,旨在让每个普通人都可以有机会参加国际级摄影大展。此外还有精彩的幻灯作品放影会、学术研讨、器材厂商展会等项目。

广东的连州市是一个坐落在山区的城市,于2005年11月举办了第一届摄影年展,由于主创团队的专业化和国际化,使得这个艺术项目在一开始就让世人注目。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如今已被海内外文艺界和传媒界认为是中国学术水准及专业水平都极高的一个摄影节活动,由于它同时对广东省文化建设的影响力,这个项目已被广东省列入十一五重点文化项目。

今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规格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广东省文化厅以及广东省旅游局等多家单位加入到主办阵容,这使得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在规模上又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中国南方最为重要的摄影节品牌。

在体制外成就一个专业化、国际化的视觉艺术展览模式,这是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一贯坚持的方向,正因为从开始就抱定了这样一个长远的、清晰的目标,所以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组织者把选择策展团队和展览主题这两项工作看得非常重要。今年的策展团队以陈卫星先生和国际策展人罗伯特普雷基先生担纲领衔,这两位总策展人前者是中国新闻教育界并活跃于摄影界的的重要学者;后者则是具有丰富专业经验,更曾担任两届荷赛评委主席,在国际业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去年的总策展人栗宪庭先生和北京尤伦斯艺术中心的馆长杰罗姆桑斯先生担任了连州摄影年展的艺术总顾问,坐阵的还有本届学术委员会主席鲍昆先生。

摄影年展的艺术总监段煜婷对于连州的工作阐述如下——我们对于摄影这个媒介的认识始终是开放的,“连州”一直保有一种对于摄影的实验精神,这个媒介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这个媒介对于社会和文化的触角可以沿申到哪里,它有多少我们未能感知的丰富性……这些都是我们一直以来不懈地追问。连州摄影年展对于摄影的探索四届以来一直是多元的,这表现在每一年变化的主题以及展览的设置上,今年我们的关注点却探向了表面上只是一个单独门类的摄影——“新闻摄影”。这样的变化基于两点:一是我们对于摄影的认识进一步细化,这也是在我们把这个文化品牌做得深入人心的基础上而做出的进一步探索;而对于新闻摄影的关注全在于新闻摄影一直是作为摄影最重要的功能——传播,这个层面所具有的对于社会的最为深重的影响力的探索。我们更加关心的是新闻摄影这种影像模式对于人类观看和认知世界的影响,以及它对于世界的直接干涉……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在今年的连州摄影年展上展开的问题。这些问题将通过展览的形式和论坛的形式展开。

今年的学术主题是——在场与再现。在这个主题下,摄影年展推出了许多精彩的展览,其中包括国际战地摄影大师唐 麦卡林先生的展览,和其对应的是中国新闻摄影的杰出代表人物贺延光先生的展览;〈新中国六十年精典瞬间〉展则会抓住每一个普通观众的目光。当代艺术界重量级国际策展人杰罗姆 桑斯则带来了国际顶极艺术家们对于“新闻摄影”的理解。在新闻摄影的主题之下,今年的连州也将是一个国内外各大小媒体集聚之地,在欧洲“新闻摄影已死?”的惊骇观点下,各路英豪将在此展开新闻摄影的论战。逐鹿连州,鹿死谁手?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精彩的学术展担纲下,连州今年还特别开放了大量的自由展区,这是特别向影友们开放的项目,只要是提前报名,摄影师们都有机会参加摄影年展,这是今年的一大改革,这一改革使得每一个普通人可以有更多机会向摄影大展靠拢了。

另外精彩的幻灯作品放影会、学术研讨、器材厂商展会等项目也热闹非常,值得一说的是,今年,连州摄影年展首开海外媒体见面会项目,使得参展的摄影师有机会得到前来连州的许多重要海外专业媒体的推广和介绍。在往年的学术优势下,连州今年会有更多可直接参与的项目,总之,连州希望给到不同的摄影师以不同的机会!并希望这更是一个让普通人都可以参与的摄影盛会!

这是国内外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又一次嘉年华!是所有参与者在一起共同体悟摄影感光历史和现实的精彩瞬间!

主题阐释:在场与再现

 在21世纪即将走完第一个十年之际,人们的眼睛所泄露出的各种表情中,无疑是看到一个同时充满着动力和混沌的现实:世界化,经济全球化,信息与时间同步,人类的机动性越来越大,互联网革命,后冷战时代,相互依赖性,时空的重叠和压缩,快餐效果在全球的扩散,文化和宗教的主题开始突出,危机管理和协调的国际化等等。而在这所有一切的变化中,中国的现代化因其时空界面的广阔性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角色的确立不仅是因为其自身巨大的经济能量的释放,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文化观察的新视角,并在视觉呈现上不断产生新的文本。

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视觉现代化的历史,并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实践。摄影作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视觉手段,不仅满足人们对真实的期待,而且在不断寻找真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越来越社会化的传播终端。作为终端,就是说摄影库存了我们的生活历史和现实想象,由此形成人类追寻自我认同的参照。这种参照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第一,它是创作主体的自我呈现的能指,事物同时占据时空两个维度;第二,它是创作主体向往“绝对在场”的媒介,事物的再现又是一个暂时状态,被再现的在场通过与受众的协商或合谋释放出能指的差异。

显然,普通大众的历史常识和生活经验,往往有赖于摄影作品的提示,成为我们通向没有直接经验的现实的主要通道。作为对社会的具体把握,人们会接触到展示常规新闻事件的图片,或者是无法预测的突然性新闻的视觉呈现。作为建构社会关系的舆论导向和生活趣味,具有新闻性质的人物肖像无疑是在推荐作为社会参照群体的示范性人物及其环境氛围。作为人与社会环境的丰富关系有无限的个性化表达,日常生活的姿态和行为勾勒生活的意蕴。被摄客体的不同节奏的行为状态和转瞬即逝的有意无意,提供了观看主体和对象客体相互交流的契机。而人与各种自然环境的对话性关系的建构和走向逐渐成为人类自我延续的不可须臾的要素。

我们认为,摄影尤其是具有新闻性质的摄影不仅仅是通过在场的质感来再现现实,从而对人物、事物和关系有一个直接明确的答案。而且,摄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往往暗示了答案的走向,包括作者的意图和观看的期待或质疑,画面上的决定性瞬间和画面外的延续性瞬间形成了我们解读新闻摄影的主客观条件。

如果把摄影定义为教科书或参照系,我们从新闻摄影作品中究竟可以感悟到什么?我们认为,从满足如何再认识宏大叙事的角度而言,是否可以从新闻摄影作品中观察到历史的表情甚至历史的诡计;从阐释当代日常生活的动力机制和焦虑状态而言,是否可以从摄影作品对现实的定格中去把握现实的走向;而在遭遇民族、性别、语言、代沟、地域、消费、生态等各种伦理性危机时,是否可以不仅仅反思摄影作品所提供的生存的表象,更要思考如何改变现状的可能。

我们在这里为即将开幕的第五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提出三个关键词:

历史的色调:在宏大叙事终结之后,人们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会从新闻摄影作品所提供的历史细节中获得新的启示。正是通过新闻摄影作品的提示,我们终于可以为一个不断演变的时代和社会提供视觉的支点。毕竟,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图谱,总是由新闻摄影所提供的在场性来给予更加充分和细致的呈现。这就要求一种被描述为“从头开始”的方法,从历史影像档案中寻找历史的肌理。如果没有摄影作品所提示的重大的历史细节,我们对现实的理解难免会成为一个固化的模式。

现实的表现:摄影的空间框架和内容构成如何把握当代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的不同感受及其深层心理状态,描绘与他们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等等。作为社会转型的见证,当代摄影的创造性在于媒介话语的范式转换,即从权力话语向身份话语转变,从治人话语向自治话语转变。摄影由此消除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技术空间和人文空间之间的区分。摄影帮助我们明晰时代的关键词,审视社会图腾和个体写真,为日常生活的实践策略找到深度描述的再现形态。

生存的表象:我们的当下生存面临两个重要挑战:一个是新媒体的日益普及。新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即时性和普遍存在的连通性,是否可以改变关于如何生活的假设和期望,乃至对社会关系进行重构。面临新媒体的进军,我们的期待与战栗同在。另外一个挑战是新旧价值观的更替,在传统价值观当中的耐心和宽容开始衰落的同时,超越物理场所的局限而形成的新的信任关系和道德义务感正在崛起。作为时空联结的手段,新闻摄影作品势必为传统社会结构之外的新公共领域提供话题和索引。透过所有这些被展示的作品,我们有理由期待影像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球性为世界主义的文化倾向贡献新的路标。

记者:乌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