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5日,“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在位于南京老门东文化区的金陵美术馆隆重开幕,这也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的第三站展出。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中央美院美术馆、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联合承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策划,共展出中国具象油画200余件,其中大部分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收藏,展览梳理了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油画发展的百年历史。与前两次展出相比,展览根据南京特殊的文化特征,对参展作品及结构细节小有调整。
“历史的温度”大展是中央美术学院百年辉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的宗旨是“研究历史,继承传统,关注当代,放眼未来”,从油画发展的美术史角度,依托中央美术学院深厚的系列收藏,着重梳理中央美术学院在油画百年发展历程中的文化担当。展览自开展以来,在上海、北京两地受到极大关注,据了解,该展览在上海展出期间就有80万观众前往参观。此次移师金陵古都,中央美术学院和金陵美术馆及南京文化部门极为重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亲笔书写展览主题“历史的温度”并在开幕式呈现,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徐耀新,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宁,南京市副市长胡万进,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刁仁昌,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顾小荣、巡视员徐开利,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长秦建平,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张路江,中央美院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常务副院长刘红沛等嘉宾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百年美院与百年油画
随着“西学东渐”和科学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逐渐兴起、盛行,与重视“心境书写”和“文人情怀”的中国传统绘画一并成为中国美术表现真、善、美的艺术表达形式。在一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几代油画家、理论家对油画技法、理论进行系统学习、探索,不仅从技术层面,也从文化层面构建自己的油画逻辑,以此形成一条中国写实油画的百年之路。
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于1918年,自创校起就开始油画教育,且一直是核心教学内容。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并积极构建关注现实、关注人民的现实主义教育体现,同通过“留学苏联”和“马训班”等一系列“走出去”和“引进来”活动,积极学习欧洲油画技法,努力去除当时“土油画”的相关弊端,中国油画教育也逐步走向正规化,形成中国油画的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建院历史、百年油画教学探索历史是与中国油画百年发展是高度一致的,而此次展览就按时间线索从“新学启蒙”、“国家叙事”、“本体精研”、“当代关切”、“中央美术学院藏外国具象油画原作及研摹作品”对20世纪中国写实性油画进行一次系统性梳理:“新学启蒙”主要展出清末民初难得一见的老油画,其中包括近年刚发现的李叔同《半裸女像》,以及李毅士、吴法鼎、卫天霖、王临乙、常书鸿、徐悲鸿、吴作人、萧淑芳等油画先辈的精品创作;“国家叙事”以中央美术学院自建国以来积极推进的新中国美术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尤其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为主体,构建新中国的历史叙事和集体记忆。该板块重点展出王式廓、吴作人、董希文、许幸之、靳之林、高虹、侯一民、詹建俊、孙滋溪、韦启美、罗工柳、李天祥、赵友萍、林岗、厐壔、俞云阶、杜键、闻立鹏、马常利、袁运生等的作品;“本体精研”版块作品主要反映新时期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对外开放与改革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主要展出陈丹青、孙景波、朝戈、杨飞云、王沂东、孙为民、丁一林、申玲、王玉平、毛焰、陈文骥、马堡中、夏俊娜等人的作品,其中靳尚谊1984年创作的青年时代的彭丽媛肖像《青年歌手》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作品;“当代关切”展出的作品既有钟涵、靳之林、袁运生、孙为民、文国璋、林岗、戴士和等美院老教授的创新之作,也有马路、苏新平、刘小东、喻红、张路江、李荣林、陆亮等中青年教师的代表之作,还有历届学生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技法非常多样,展示了当代油画家广阔的文化视野,同时还保持了对当代社会深切的人文关怀,对当代中国的复杂现实和人的心理状态做出了丰富的表现。展览还展出了一系列西方经典油画的临摹之作,这是百年来中国油画向西方借鉴学习的缩影。
中央美术学院即将迎来百年校庆,是时候也有必要回顾整理这一段历史,策展人殷双喜教授说到此次展览意在挖掘历史的深度,探索学术的前言,展览不仅可以看到心仪的油画作品,更是对写实油画整体的、宏观的框架认识。
南京写实油画的回乡之旅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范迪安院长所言:“作为现代中国美术和美术教育的重镇,南京一度涌现出许多油画艺术名家。”此次展览中与南京有密切历史渊源的油画大家就有20人之多。李叔同,曾于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李毅士,曾于1928年担任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的首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徐悲鸿也曾于1929年担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主任;徐悲鸿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时教过的学生在此次大展中就有10余位,分别是:吴作人、萧淑芳、王临乙、张安治、冯法祀、艾中信、文金扬、孙宗慰、戴泽、俞云阶等,以及先后担任过国立艺专西画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留学法国习西画的秦宣夫。新中国成立后,由“留学苏联”时期培养出来的张华清、“马训班”培养出来的陆国英、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培养出来的毛焰,先后任教于南京的艺术院校。此次大展中,还有三位出生于南京的油画家,他们是杨松林、曹力、袁元。可以说,以上20多位油画家,先后历经近百年的风云沧桑,穿越历史的重重帷幕,再次回到“六朝古都”,也算是一次“回乡之旅”。
展出珍贵文献,回顾早年写实油画理论构架
与在中华艺术宫和北京太庙展出不同的是,此次在金陵美术馆展出在第一板块“新学启蒙”中增设珍贵文献资料,共展出中央美院珍藏的40余本珍贵图书,这些图书最初是北平艺专的教科书,这些图书当年是学习素描、色彩、解剖的必读书籍。这些书籍也是陈抱一、倪贻德、丰子恺、陈之佛、周碧初、吴梦非等油画大家编写而成,甚至就是当年他们的讲义,中国油画正是在这些技法、理论文献基础逐渐成长、成熟起来的。而文献与原作的配合展出,观众也能更清晰、理论的了解中国写实油画的成长之路。
此次“历史的温度”南京站展览将展至12月25日,之后将在山东、广东、湖北等全国各地巡回展出。
文、图/张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