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内燃:中国新一代女性艺术家”将于美国布罗德美术馆呈现

时间: 2016.8.23

时代在改变,人们的自我意识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以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为例,在现代中国也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变化。时至今日,女性地位和女性价值一直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这种身份感的变化也常常能反映在文化表达,特别是当代艺术领域中。这个展览呈现了女性主题的艺术作品在表现上的变化和扩展,特别是曾被归为社会较低地位的女性艺术家和她们的作品。

鉴于此,“内燃:中国新一代女性艺术家”关注于这一群极具才华的中国新兴女性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同样,展览中的艺术家讨论了广泛的主题和问题,包括上述所说的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文化和性别认同、人际关系、社会动力,以及更为广阔的人文主题。她们深入、尖锐的探索将会激发讨论,并引起对她们多样经历的关注。展览的标题也意图传达这种对于社会变化的急迫感觉。所谓“燃烧”,意指对性别差异与对立的消除(“烧掉”),而“内(Within)”则昭示着这一代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的特点,趋于内,表现为内敛,不失为是一种对女性意识的另外态度。“内燃”肯定和确证的是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呼吁对于此事实更广泛的公众认知。

以“内燃”来指向今天的中国女性(或者范围更大)及其艺术,是谓一种丰富而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中国今天的女性具有了新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并没有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性认同和肯定。以艺术为例,诸多的中国女艺术家都不愿被称为或自称为女性艺术家,她们拒绝被分类。其中原因复杂,可能实质上这是一种社会的潜意识恐惧:性别歧视的另一种表示。这一问题来源于社会对女性艺术的误读,以及部分女性艺术家对其的拒绝,因为担心被孤立在由男性占支配地位的主流艺术之外。然而,“内燃”将会引燃这种状态的重新调配——给予这些因为性别而边缘化的女性艺术家们力量和声音。

展览中的艺术家作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式去理解和思考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展示了她们在深入研究和分析中深思熟虑的审美观察。需重点指出的是,这次女性艺术展览不是为了宣示差异的标签;相反,其尝试去改变对于中国女性艺术家的误解和轻视。从后女性主义角度来说,宣称女性主义和拒绝女性主义都是以女性主义为前提和存在方式的,它看似为矛盾对立的态度,其实质恰恰揭示了女性主义的必要和它存在于社会的境遇。这正是后女性主义所要回应的,也是社会对话与交流的方式。

本次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举行中国青年女性艺术家展,为展开此类国际对话提供了一次良好契机。总而言之,展览中的作品反映了她们对中国的问题性的密切关注:其历史、传统和当下的发展。此外,艺术家们也都真实且坦率,作品中没有刻意的隐瞒,并希望能引发在跨代和跨文化对话中的有效讨论。这些艺术家具备强烈的个体意识,并都在行使自我权利来自由扩展她们的艺术眼界。以此,她们也自觉地地探索了其更为广阔的视野,展示她们对于大千世界的独特且细微的阐释。

文/王春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特约策展人)

展览信息
开幕时间:2016年8月26日,17:30
展览时间:2016年8月27-2017年2月12日
展览地点: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
艺术总监:王璜生
策展人:王春辰
策展助理:史蒂文·布里奇斯(Steven Bridges)、易玥
展览协调:夏静
主办: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布罗德美术馆
协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特别鸣谢:上海艺术门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卉、高珊、高思桦、耿雪、贺晓春、胡佳艺、鞠婷、李娜、李晓静、栗子、林苒、林欣、刘茜懿、刘韧、刘玉洁、罗苇、米玉明、裴丽、吴超、吴梦诗、吴思林、于霏霏、张亚宁、郑琦、周宏斌、周巧云、周钦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