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的网络课堂究竟有多火爆?本期实验艺术学院邱志杰教授《国际当代艺术全景》课,原定全院学生选修40人,每次课堂突破300人在线,交流群500人满员上限,来自全国各地院校的学生们从未谋面,却因网课相聚云端——正如邱志杰教授提到的一种“聚餐式教学”,究竟学子们如何以学“聚餐”?如何通过课程get当代艺术的多样面貌?怎样研究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艺术状况?区别于著名的当代艺术区域,学生们挖掘到的如北加州、古巴、底特律、非洲等地的当代艺术又有什么特征?本次也特别带来授课视频节选,一起来看!
云课堂教师-邱志杰
云教学详述-国际当代艺术全景
课程基本信息
《国际当代艺术全景》
Panoramic view of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s
院系:实验艺术学院
任课教师:邱志杰
2020年5月 7日—2020年6月1日 共 4 周
授课对象:外系选修同学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课下自习和实践类作业,使选修的同学对当代艺术的历史,全球局面、运行机制和各种创作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对一部分代表性作品表现艺术家的工作方式,有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初步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作。从而更好的理解,所见到的各种艺术现象,并掌握艺术规律,反过来深化对本专业艺术的认识。
授课群公告
第一周
周一:《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误解》,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二:《盘点现代主义》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三:《战后欧美之争》,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四:《消费主义和物体系》,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五:《西方内部反体制运动和第三世界崛起》,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末作业1《各国家和地区当代艺术现状研究》:每个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各国家或地区的当代艺术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一个PPT在下周进行小组汇报。请不要选择所有同学都了解的大师级艺术家案例,应选择年代近的,发生在当下且知名度有限的案例去进行研究。要求PPT页数30页以内,讲解时间15分钟。若在PPT中使用视频的话,应考虑讲解的时长。
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授课课件
第二周
周一:《欧洲各国当代艺术概览》,请同学们讲解自己所研究的国家和地区。
周二:《美国和加拿大当代艺术概览》,请同学们讲解自己所研究的国家和地区。
周三:《亚太当代艺术概览》,请同学们讲解自己所研究的国家和地区。
周四:《非洲和南美当代艺术概览》,请同学们讲解自己所研究的国家和地区。
周五:《阿拉伯世界当代艺术》,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末作业2《当代艺术常见话题研究》:每个人就课程提出的八个当代艺术常见话题,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一个PPT在下周进行小组汇报。请不要选择所有同学都了解的大师级艺术家案例,应选择年代近的,发生在当下且知名度有限的案例去进行研究。要求PPT页数30页以内,讲解时间15分钟。若在PPT中使用视频的话,应考虑讲解的时长。
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授课课件
第三周
周一:《当代艺术的重要议题》,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二:《当代艺术的常用手法》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三:《当代艺术的创作流程》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四:《集体记忆和重新发现工艺》,请各小组讲解自己所研究的话题。
周五:《生态环境和全球化移民冲突》,请各小组讲解自己所研究的话题。
周末作业3:《创作方案》:运用本周所学到的工作方法,提出一个作品方案。一个完整的方案应需包含作品草图,作品构思,方案的展示文字、作品细节的物理描述,材料来源,预算以及如何实现它的时间计划等等。想象你是向一位“甲方”----不管这个“甲方”是策展人,收藏家、美术馆馆长或者政府官员去介绍你的方案,力求获得实施的机会。
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授课课件
第四周
周一:《社会介入和景观社会日常批判》,请各小组讲解自己所研究的话题。
周二:《资本劳动雇佣和个人、宗教和哲学》,请各小组讲解自己所研究的话题。
周三:《石油美元到新自由主义》,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四:《后冷战、后殖民、后人类、反恐战争、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拉锯战》,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五:《当代艺术生态概况和今天的问题》,授课两个小时,讨论一个小时。
周末作业4:《每人撰写一份XX艺术运动宣言》+一份《未来五十年艺术发展史2020-2070大事年表》。
当代艺术的基本概念-授课课件
书籍推荐:
《什么是当代艺术?》,2012年金城出版社,作者:美国e-fluxjournal
《哗众取宠:一本书帮你读懂当代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格雷森·佩里 著,祝小兔 译
《白立方内外:ARTFORUM当代艺术评论50年》三联书店 [美] 安静 著
《新艺术的震撼》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澳] 欧阳昱 编
云教学问答手记-据采邱志杰老师问答内容整理
提问:传统艺术教育⽅式⽐较依赖⾯对⾯的交流和讨论,和⽹络授课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你们专业来说,过去的教育⽅法有哪些?您认为有哪些⽹络授课⽆可替代的特征?
这学期我上了13周的网课,给我们自己的本科生上了《社会热点题材创作》4周,为全校学生上的《国际当代艺术全景》的选修课4周,为实验艺术的研究生学生上《大型艺术计划》5周。一共新做了2500页的PPT。上网课对PPT的质量要求更高,实际上备课要备得更认真。这学期为了上这些网课,我所准备的备课笔记大概有70万字。基本上又是四、五本书差不多写完了。不管在线上和线下,我都喜欢采用“聚餐式教学”的方法。是把研究任务分解之后交给各个同学,我做完示范怎么做研究,然后大家分头去做研究,最后大家凑在一起来讲。这和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本身已经有了很大区别。
线上授课情景
传统艺术教育,挺依赖教师动手示范的。我们教实验艺术和教画画的基础教育不太一样,过去不太涉及到动手示范。但事实上我一直很努力的想在教实验艺术的时候提供出一些可以动手示范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们看到:如果这么做导致的结果更好,而那么做是不对的,这些东西可以在示范的过程中,变得有说服力。而不只是讲讲某个艺术家知名度有多高,影响力有多大,哪件作品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就当代艺术而言,决定品质的往往是研究的深度和思考的质量。而这个研究的深度和思考的质量,通过网络授课,其实是可以很好的实现的。
Q:⽹课教育也不是⼀个新鲜的事情,尤其在全⺠⽹课的阶段,社会上很多课程的录播、直播都已成为成熟的产业链。但是艺术类的⽹课,尤其是整个艺术⾼校系统全⾯推⾏⽹课,势必带来更⼴泛的讨论。您之前是否接触过⽹课?为⽹课筹备了多久?
我们实验艺术学院的老师,本身对网课可能都并不陌生。至于我本人,网络课堂从来都是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的研究生教学,一大部分都是通过微信群实现的,我名下的研究生,每个月15号交写作作业,30号交创作作业。同时每周每人都要自选一篇文章翻译。写作和创作作业的讨论,都在微信群里面进行。我也会要求同学们在微信群里面尽量的发整段整段的文字,抵制网络上的碎片化的表达。这样也方便今后拷贝下来整理成档案出版。至于在网上见面授课的网课,我以前主要用skype。这次因为疫情,大家用腾讯会议或者钉钉来上网课,发现国内的这些软件确实很适合中国国情,更加好用。录播和直播的网络课程资源,更像是一种教学资料库,主要缺少了有来有往的讨论。艺术类的课程,这种讨论可能就更为重要,而不只是讲述和传播一些稳定的知识,需要有对作品方案的现场反应。
在这次大规模的上网课之前,我就在筹备一门叫做《科技艺术》的网络课程。同时也在和人工智能企业和科学家合作,开发一个用于上网课的我自己的数字替身,可惜这次来不及用上。我认为今天录播的,以PPT和教师形象形成的那种网课是满足不了高端的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的,只能满足基本的知识普及的需求。一个具有互动性的,能够和学生针对他的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优化建议的人工智能数字教师,将会带来真正的网课的革命。
线上授课情景
Q:在您看来,采用⽹络授课最⼤的优势在何处?有⽆让您觉得惊喜、相较过去有巨⼤改观的地⽅?可否详细描述⼀下?
我觉得网课软件最有价值的是共享桌面的功能,以前在课堂上放PPT,学生们有时候会拿出手机来翻拍投在屏幕上的PPT画面,我总是会制止他们,告诉他们我之后会把PPT分享给他们,用不着翻拍而应该当场认真的听讲。现在上网课,屏幕分享过去之后,他们可以随时截屏,通过网络分享过去的画面,清晰度比投影机要高得多,我也阻止不了了。
把屏幕分享过去,我有时候会分享整个桌面,向他们演示就一个课题,我是如何搜索资料,有时候会打开思维导图文档,向他们示范如何搭建一个研究的框架?然后再把思维导图文档拷贝到word软件里面,形成一篇论文的提纲。有时候,我会一边和他们讨论,一边在一个文件里面,涂涂改改,直到最后推敲出一个好的作品的构思。这时候不是一个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向学生展示我自己是如何做研究,如何思考的,等于带着大家进到了我的电脑里面,看我的各种文件夹的分布和命名。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学习如何学习”的“元学习”。
线上授课情景
今天的课上,我又一次演示这么一个流程之后,有一位研究生说,终于在当代艺术里面找到当年学画画的一种感觉。我问他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他说:“就是有人敢为你示范,你可以眼看着一个好东西是如何长起来的”。所以在网课上,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有机会向学生展示自己是如何摸索,如何做研究,展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者。也就是说,其实是向学生们示范,我自己是如何学习的。还有一个意外而有趣的点就是,因为同学们在家上网课,很多家长都兴致勃勃地成了“编外学生”。对于我们实验艺术来说,很多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学的是什么。家长参与过一些课堂之后,对孩子们的学习的理解和支持程度大大提高,不少学生跟我说,他爸爸妈妈被我“圈粉”了,这是一件意外的收获。
Q: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沟通效率如何?遇到过哪些挑战和问题没有?尤其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部分。
我们的网课软件设计得很好,一边讲课的时候,可以一边在聊天室互相交流沟通,也可以在课程文档上交流资料。如果有问题,可能会出现在有些学生挂在那里,隐身的跑去干别的事情了,你也不知道。我们的课堂上也出现过个别学生忘了关麦克风,和家人聊别的事情被大家听到的情况。不过,就是在在面对面的线下课堂上,学生们即使不看手机,脑子也是会走神的,这件事情我倒觉得问题不大。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内容是否吸引人,发起的议题是否能让大家觉得与自己有关,对自己有用,能够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
线上授课情景
Q:您觉得⽹络授课会对传统艺术教育产⽣什么样的冲击与影响?
我觉得网络课程的普及,会在教师中造成大幅度的、或许是过度的优劣淘汰。我的课程群500个人报满之后,学生就没法进入了。上《国际当代艺术全景》的选修课课堂上,每天通常维持着300人左右的规模。这里面其实有全国各大美院的学生。学生们互相通知,互相拉,慢慢就变成了这么一个局面。我相信里面有一些学生其实是翘了别的老师的课,跑来听我的课的。这样,好教师跟一般的教师之间,会通过网络课堂,迅速地拉开距离。但是我认为这是有风险的。如果教学资源过度集中,最后变成几个优秀的明星教师,为万众所瞩目,其他一些不太有名的老师的课没什么人上,这其实对艺术生态的多样化是不健康的。
假设未来有若干个艺术教师,通过网络授课成了学术明星,全国几十万人都听他的课接受他的观点,对我来说这是一件挺危险挺可怕的事情。地方上的很多教师,或许总体的授课水平比不上这几位明星教师,但是他们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会提供很多“地方性知识”。网络应该导致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但是要防止这种“地方性知识”的流失。各地的同学们应该把他们身边的老师的观点和著名的明星教师的观点互相比较着来学习。
Q:在⽹络时代、新兴数字技术不断深化的今天,从您的角度来观察,对于“学院的艺术教育与全⺠的公共美育”等话题的探讨,要怎么推进才会更加有效?
这次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的教学可以说因祸得福。一大批过去不太接触网络的教师,通过这次特殊时期的教学任务,熟悉了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操作,为他们今后走向全民公共美育提供服务进行了非常好的准备。我相信疫情过后,这次的收获和准备会带来公共美育的大爆发。至于如何推进公共美育,我有一个观点,不是特别肯定,也不知道对不对,我试着说说看:我总觉得,把专业艺术教育和全民公共美育切割开来是不对的。
我们往往会在专业课堂上,在美院内部,讲内行的内容,到了去做全民公共美育的时候,就挑浅的讲,抱着普及的心态,这时候讲给老百姓的,往往是一些美术史上已有定论的大路货,有时候甚至是一些肤浅的刻板印象。我反倒觉得,老百姓真正最需要的,其实不是常识,而是关于内行们在内部如何进行评价,和如何推进作品的过程。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我在点评学生的作品,修改他们的方案的进程,我们的硕士博士答辩现场,恰恰就是最应该展示给老百姓看的。
我觉得今后我们的博士开题和答辩,应该全网直播,结果会是更公平的。普通大众对艺术最大的误解就是:艺术家是神经病,搞艺术需要天才。对当代艺术,则又加上一层误解,那就是:当代艺术是乱搞,没有标准。其实他们只要看我在课堂上是怎么帮学生推进方案,他们就会发现,我们既不是神经病,也不需要多少天才,更加不是乱搞。所以我有时候觉得,专门去搞出另外一套针对普罗大众的美育课程,似乎低估了大众。直接邀请他们来围观我们的专业课堂,恰恰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策略。
我还有另一个比较冒险的观点,我也试着说说看:我一直觉得,不应该用古典艺术来当大众美育的基础。今天的古典艺术都是过去的年代的优秀的当代艺术,都是当时的有突破性的实验。当代艺术,更好操作,也更便宜,更国际化,更加致力于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它才应该用来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入门的东西。
一个中国的小孩不懂巴赫,不懂芭蕾舞,并不是什么悲剧。正如一个德国的小孩,不懂中国书法不懂篆刻,并不是什么悲剧一样。但是不管是中国还是德国的小孩,如果没看过电影,没听过电子音乐,那才是悲剧。等到他们在当代艺术中,获得基本的艺术教养和对创新与创造的感受力之后,再去进入各种不同的文明传统的古典艺术,进行精深的研究,那是少数人的事情了。
云课堂创作-学生说
陈豆豆《墨西哥当代艺术研究》
感谢这次选课的机会,能让我选择到其他学院的课程,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虽然对无法线下体验交流感到遗憾,但是这次的线上课程让我收获颇丰。选择这门课是因为对当代艺术窥见一斑的好奇,而这门课也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我对当代艺术的了解,甚至还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方法论,这对我本身的专业的探索也十分有帮助。因为网络授课的原因,旁听的人数也非常的多,邱志杰老师也很欢迎旁听同学的加入,这让课堂气氛很活跃,也能收集到更多的想法和声音,非常喜欢这样的上课环境。也在这里感谢这一个月邱老师和大家的努力付出。
高妃《北加州当代艺术研究》
我曾习惯于通俗艺术史书籍中大同小异的名家顺序,仿佛整个艺术界就是这样的前进路径:“印象派颠覆了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是马奈、莫奈…““抽象表现主义在二战后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波洛克是其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但也许,这套“历史规律”只是被强权阉割处理过的一家之言,而要真正地了解艺术史,形成自己独有的历史思维地图是关键。
邱老师的课程令我重新看待艺术史的构成及种种艺术流派的演变过程。在课堂上,我第一次有意识地去关注欧美主流艺术史以外的亚非拉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左翼艺术与社会主义对西方当代艺术的影响。在我的脑海中,那些零散的艺术流派理念和艺术家们开始和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联系起来。
李国兴《阿根廷当代艺术研究》
很幸运能够选到邱老师的课程,通过这四周的深度学习,个人有了一种“发现新大陆‘的顿觉,视野的打开是体会最深的点之一,从第一节课开始接收高密度的课程信息量就让人不敢松懈,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这其中疲惫与兴奋共同交织。老师从多个维度为我们剖析和重建对于世界艺术史框架的认知,我才得知“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
对于课程汇报各地区PPT作业感悟也很深,一方面自己的汇报需要经过大量的资料网罗、搜集、筛选、总结,同时还要确保信息的准确度和质量,这其中就高效地磨练了自己的洞察能力;另一方面,在汇报的过程中能窥见其他专业同学的思考方式,各个专业的同学都有各自的想法与观点,能从同学身上学习优点是个很有趣的过程,这能使自己的思维跳动起来。感谢邱老师的用心教导,感谢各位同学的共同分享,实属获益匪浅,日后共勉!
容冰《瑞士当代艺术》
国际这个范畴,相对短短一月的课程时间,着实有些不好把控。课前还在猜测着该如何侧重取舍,才能将一头大象塞进冰箱。课后却恍然发现,这门课本就不是为了科普艺术常识,而是用看似庞大的体系来另辟蹊径,提高我们快速抓取并提炼信息的能力,最终转化为一种观看视角。横向的知识获取,只需投入精力与时间。而纵向的深入学习能力,却关乎到思维层面。
老师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全景草图,引导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眼睛去为其补全增色。艺术的生长脉络在各人的眼里映射,它与经政文史密不可分,更与人密不可分。就像在脑中渐渐铺开的坐标系,由点至线,线再成面。
摸到了那一点,突然就觉得艺术这个词似乎也没有那么高。渔者何患无鱼,九层之台也不过起于累土罢了。
对我来说,或许这种消除了疏离感后的平常心,才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吧。
孙朗迪《布鲁克林和皇后区当代艺术概览》
起初听到要在一个月内对当代艺术进行较全面的学习,觉得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邱老师却以他全球化的视角和纵观艺术史的眼光和对教学的那份热爱让我们做到了,在短时间内通过讲述世界各大艺术运动和艺术家,使我们对当代艺术有了全景式的认识。
这次课程和我上过的任何一个有关当代艺术的课程都不同。不仅是方法论的更是认识论的。老师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不但知识广泛,更有高屋建瓴的独到见解。在老师对当代艺术的重点和难点讲述后,研究和介绍艺术家的重任落到了每一位同学肩上。在老师被称为“火锅模式”的教学下,每人都要将一个地区、一个课题的艺术情况进行透彻的研究,才能拿出来和近两百名听课同学分享。坦白说,这样的压力是很大的,但同样在邱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收获了许多多。不仅是行之有效和广泛深入的研究方法,包括准备PPT和演讲的方式邱老师也引导我们顾及到了,更是邱老师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宽松自由的教学理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影响,我想这对我今后的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会打上深深的印记。
在我们以前的课程中很少也很难如此全面地认识当代艺术,感谢学校的选修课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感谢邱老师的认真和负责。我们是幸运的。
田希《古巴当代艺术研究》
在邱老师的课上学到了很多,对于当代艺术的国际视野有了空前的提升,对艺术的理解也有了根本上的变化。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一套学习的方法,从普查、调研、建立体系、提炼到上课汇报,这套完整的流程强化了我的自学能力,并且体验到了师生间资源共享的魅力。
韦高源《韩国当代艺术研究》
因为“线下选修课”在庚子年“犯太岁”,所以大家都被迫进入了“家里蹲大学”模式。而在品尝了这场由“当代艺术星级大厨”邱志杰老师主持的,为期四周“国际当代艺术全景”的盛宴之后,我对国际当代艺术也逐渐构建起了一个全景式的地图观,同时在经历了课程作业上的“极限挑战”后,我在思想和能力上都得到了显著地提升。我是一名来自中国画学院的学生,在决定选择这门课之前,我内心其实是充满了期待与忐忑的,因为这是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同时跟我的专业平时所接触到的东西也是天差地别的,这对于我个人来说无疑是个颠覆性的挑战,但是我认为,应该跳出舒适圈,在适时的时候逼自己一把。
四周的时间对于这门课来说其实是非常非常短暂的,而邱老师带领我们经历了“独自备餐”——“互助品餐”——“美食共享”的过程,如此的“聚餐式教学”却将这件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色地完成了,正所谓“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正是当前线上课程的优点之一。这次课唯一的不足就是没能跟老师同学们好好地碰面熟悉彼此,只能是“待到春暖花开时,把盏言欢共欢庆”了。
徐若昕《底特律当代艺术研究》
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不得不在网上上课,虽然无法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反而因为网络的便利,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了。通过构建时间和空间的网络,以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创作主题为关键点,大家以聚餐式学习的方法共同绘制了一张宏大的当代艺术全景地图。每一节课都非常的紧张,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四周的时间短暂而充实,邱老师耐心的讲解,让我从一个当代艺术的门外汉,成为了一个初具意识的实践者。“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我能把邱老师所教导的工作方法用未来的实践上!
杨微《非洲其他地区当代艺术研究》
我们该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当代艺术?在四周的时间里,老师带领我们一步一步去了解“国际当代艺术全景”,为我们指出其中可以去挖掘探究的脉络与方向。从当代艺术的历史,全球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到专题的探讨,以及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和创作方法等等,每次于课上接收到的都是满满的“干货”。不仅是对知识的讲解,老师同样将他对当代艺术思考的过程和无限热忱传达了出来。而在这次的课程中,从一个问题开始萌芽,到现在,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尹子辰《奥地利当代艺术研究》
邱老师不只是向我们介绍当代艺术的现象及源流,也教给了我们许多方法,引导我们走向一种全新的思考问题和观察世界的方式。每天的课程都非常紧凑和充实,让我看到了很多前所未闻的风景。老师授课之外,还有同学小组报告的“聚餐式”学习,让我们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
在研究性的作业中我感觉到,自发地查找资料、反复求证的过程所带来的收获是不亚于结果本身的,与之伴随的是自己观念的更新和很多意外的感动,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一直保持好奇和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
尽管这次选修课是在线上进行的,距离上感觉会比较遥远,但这也是一次奇妙的缘份,非常幸运能和老师、同学们相遇:)
“我的目标不是先为你们画一张地图,事实上需要在这四周的时间里大家慢慢地一期来形成这张地图。当然,初略的地图我是有的,但是我不会给你们现成的,因为地图是你们自己形成的,你才会有机会变成一个本地人。”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同路学子短暂相聚四周,这是网络教学的“聚餐”带来的巨大益处,但地图上的空白却远不止于此,各位”绘图者“的个人“遥感”征途正是由此起步、续步。
十余期陆续精选的云课堂系列也经由无时空限制的形式共享各个院系师生们的“宅家学习”现场,收到的反馈和线上讨论热潮也是超出预料的,有关云课堂还有什么想分享的,令你印象深刻的课程,或是期待“窥探”的央美专业课,欢迎留言!
图文资料由教学师生提供
采访&编辑/张译之
一堂云好课系列(各链接点击直达👇)
第四辑 央美实验艺术40位“宅家斗士”:以常态眼睛玩转造型!
第六辑 央美交通工具设计教学,在过去十余年中只做了“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