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CAFA招生丨新建筑师的孵化器:继续教育学院的建筑学

时间: 2020.8.3

BrowserPreview_tmpsasa.gif在知识迭代加速、人才全球竞争的当今,“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正在成为全球趋势,艺术和文化创意各领域的人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继续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服务社会发展、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及输出先进艺术理念的桥梁。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升本”

报名已正式开启!👇

WechatIMG232.jpeg

成人之美,续艺未来:2020年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招生啦!(点击查看报名细则)

F.png
此次专业共设有“绘画、摄影、视觉传达设计、建筑学、书法学”五个专业类别。在收到大量报名咨询之余,本次特别推出“继续教育学院建筑学专业方向”详细介绍,为感兴趣的小伙伴提供了解的窗口。

不一定非得有建筑文凭才能来,也不一定非得是“学生”才能来,有创新创业渴望的朋友都可以考虑。这里是“鲜活的建筑学”,新建筑师的孵化器。

可见,继续教育学院的建筑专业招生是极为开放的。9位毕业于全球建筑顶级院校的责任老师带来了他们的解读,首先从中国建筑业态及“画图猴子”从业者现实局面切入为线索,进而解读了孵化类、工作坊、实践类三个方向的课程设置细节,并提及大量国际前沿院校及事务所探访合作机会。针对如何在继续教育中“紧跟时代步伐”、“激发与鲜活现实匹配的、有想象力的建筑学思考方式?”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一睹为快!


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建筑学

Q:第一部分的问题也许是学生最关心的:如何理解继续教育学院建筑专业?与普通的建筑教学有何不同?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种特点并引导学生?

莘莘学子面对建筑这样一个充满古典意涵,有丰富历史叠加,几乎包罗万象的庞大知识系统和技术体系时,选择它作为专业,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一种想象中的华美,值得肯定。然而,事与愿违的情况很多,中外建筑设计从业者一入行就成为“CAD Monkey”(“画图猴子”)很常见,工作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没完没了的算面积,画厕所,排车位,门窗表等等无脑工作,几乎没有创意可言,这与想象中的华美完全不相符。面对这种尴尬,我们来帮你们解解惑。

一栋大楼的门窗表.png一栋大楼的门窗表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最鲜活的建筑场景。现实中你可以看到:如果出现有迹可循的“风格”,所有大师的“风格”都可以被学的满大街都是。如果出现有迹可循的“认可”,马上会有跟进——木心与汪曾祺也许素未谋面,但他们身后的两座场馆却在为“设计抄袭”吵架。如果我们放下成见,村庄里,“建筑学”其实就是看哪家的小楼更“洋气”,我家也要照着盖一栋,“抄袭”与“拼贴”根本不算啥,是一种特别质朴的生产方式,真实地反映着在地文脉的断裂,渗透与重构。电视上,他们选小帅哥设计师改造胡同里十平米的老破小,改成变形金刚一样,变出几房几厅几卫,屋里机关重重,甚至把床挂到饭桌上面……这类节目很受欢迎,高潮是完工后住户开门一看的瞬间特写,喜极而泣。

乡村邻里的“抄袭”与“拼贴”.jpg乡村邻里的“抄袭”与“拼贴”,房顶流行“3个蛋“避雷针

51平米的五室两厅.png

51平米的五室两厅

餐桌上面吊个床板.jpg

餐桌上面吊个床板

流行的乡建把村民的房子弄的“像杂志上的一样”,“刷白墙,用素砖,搞夯土,种竹子,打个灯,拍夜景”的手法如火如荼,建筑设计与建筑拍照设计,如何催生更多网红?在中国,三四五线城市的开发商弄一片上千户的住宅小区非常快,有赖于设计院不辱使命,拿地当天就可开工建设,建筑设计如何秒成?这些都是鲜活现实,您也别生气,其实这些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把眼界放宽一些。

村民在停车场上晒粮.jpg村民在停车场上晒粮

竹子、夯土与白墙.jpg竹子、夯土与白墙

关于“建筑设计秒成“的通知.jpg

关于“建筑设计秒成“的通知

从古到今,世界上绝大多数房子都不是被“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城市、乡村的形成与发展更是如此。我们的建筑学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生产生活现状,中国激烈变革带来的各种神奇;中国大地每时每刻涌现出来的新物种;中国民间自下而上的新创造。另一个是中国的科技产业环境:中国有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国有最丰富的AI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国有最庞大的数据资源,中国其实有最好的创业环境!因此,我们要去研究、认识、评判、利用这些只有当今中国才能涌现出来的、无限丰富的资源和场景,以建筑之名,去做一番别样的处理。这本质上就是我们理解的建筑学。

“建筑师如何盖一座博物馆”这样的古典命题似乎可以先放一放。在这里,我们可以好好谈谈下面的建筑学:

人工智能技术早已席卷其他产业,可建筑还是那么缓慢,用人工智能去搞建筑也许是最好的机会,来这里可以放开的去搞。搞装修也很接地气,建筑师一般都鄙视,你可以研究用AI搞一搞,千人千面,一键生成,自下而上的搞,就是干掉“建筑师”了怎么了?一点儿都不丢人,没准儿乱拳打败老师傅,很High。

北京情感地图.jpg基于社交网络和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北京情感地图

中国有6.18亿农民(2018年新华网数据),中国城镇化将继续推进,我们如何设计一份农村可用的建筑攻略, 为城镇集体去盖一些造价较低,数量庞大,形象鲜活,结构靠谱,环保耐用的房子?别小看这些,你去了解下拼多多的想象力和实力。

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十七亿一千五百万平方米(2020-01-17 国家统计局数据),房企背后推动开发的复杂动力和惊人效率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你真的加入了房企,其实你能干很多更有价值的事,不一定非要去画图。

城市更新是个好词儿,我们也可以说的直白些——城市更新就是赶紧来治城市病,有些地方真的病得不轻。城市生活所容纳的烟火气并不会总是现代主义的极简风,亦或是教科书里的某某主义。观察平常人的生活,以常识去改正错误即可,这也会是很有意思的建筑话题

“城市包围农村”深圳的城中村.jpg“城市包围农村”深圳的城中村

还有很重要的是,我们不会拒绝跨界的朋友,您不一定非得有建筑文凭才能来,也不一定非得是“学生”才能来,有创新创业渴望的朋友都可以考虑,这里是“鲜活的建筑学”,新建筑师的孵化器。


Q

继续教育学院的建筑学在教学设想中提到教学设置“不同于一般的照本宣科”,那么具体来说怎么去归类和安排各项课程?具体来说会有哪些超出一般建筑专业的课程益处?它们有何特点? 

“不同于一般的照本宣科”,这个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紧跟时代步伐,激发与鲜活现实匹配的、有想象力的建筑学思考方式。我们将安排以下三类课程:

一、孵化类课程

其一,孵化类课程,立足于中国生产生活现状和科技产业特点,这类课程组织不同行业的专家与师生一起去研究、认识、评判、利用中国社会新鲜涌现出来的资源与场景,去孵化出新办法,新机会,新关系。孵化类课程是央美继续教育学院建筑学的主干课程,目标是培养有创新创业潜力的新型人才。课程将分为若干模块,长度将以半年或一年为期。

目前暂定的选题为(不限于):

建筑AI

GAN生成对抗网络人工智能建筑立面.jpg

GAN生成对抗网络人工智能建筑立面

迭代的中国城市与乡村

南水北调绿化带城市更新.jpg

南水北调与城市更新


二、工作坊课程

其二,工作坊课程,这类课程邀请相关专家,结合理论与技术的前沿,结合时事热点变化,以通识的方式讲授相关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并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完成快题式的创作。

此类课程将以专题工作坊的形式展开,时间为4-8周。特点体现在:一是优先关注产业内正在引起变革的技术和与之相关的思想和探讨;第二是选题关注当下新兴的社会问题,经济模式,环境危机等热点;三是强调以“通识的方式“上课,尽量用平实的语言讲清楚较为高深的理论与技术原理,使不同领域、背景的师生,产生关联感,产生互动,激发新鲜的思考。

目前拟定的选题为(不限于):

人工智能的技术版图

参数化设计——L-System.jpg参数化设计与数字建造

参数化设计——L-System

复杂结构与数字建造.jpg复杂结构与数字建造

文学与建筑

WechatIMG179.png

《采药圃》司马光


空间与事件

空间与事件_新巴比伦 Condtant Nieuwenbuys.jpeg空间与事件-新巴比伦 Constant Nieuwenhuys

设计创业——听投资人谈设计

消费空间...


三、实践类课程

其三,实践类课程。这类课程强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跳下水才能学会游泳“。实践类课程由导师带领,以学术考察的形式,去到现场,领略多样的实践,感受不同的模式,加入前沿的探索,体会永恒的经典。

目前拟定的选题为(不限于):

欧洲先锋设计院校的访与学——AA/RCA/Bartlett etc.

AA School 2019.jpgAA School,2019


探访欧洲前沿建筑事务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 Foster + Partners/ Heatherwick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jpg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在19世纪的一所小学里,2级保护建筑,位于伦敦市中心

Grand Tour环球看建筑

Radcliffe  Camera 牛津大学图书馆.JPGRadcliffe  Camera,牛津大学图书馆。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津和剑桥的图书馆,至今如此。


Q

继续教育学院建筑学科教师阵容上都是非常新颖的,甚至在国内其它专业的建筑学也很少有这样的配合。请简单介绍一下各位责任老师及他们的学术观点。


吴朝晖.jpg

01 吴朝辉

建筑师, 学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

UU工作室主任、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硕士

吴朝辉,毕业于荷兰贝尔拉格建筑学院。曾任CCTV国际竞赛OMA事务所设计顾问。曾获日本第三届建筑与环境国际设计竞赛学生奖励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大楼主要设计人。先后入选首届北京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外滩三号沪申画廊《间·隔》展和首届“40 under 40”华人建筑师邀请展。设计作品入选意大利Domus杂志创刊78周年特集。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一合建筑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中间思库·暑期学坊常任导师。

CCTV新台址国际竞赛.jpg

吴朝辉老师曾任CCTV国际竞赛OMA事务所的设计顾问

近年来的设计实践和研究方向集中在城市更新和工业建筑改造领域,主持的王府井地区城市更新和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均在实施之中。


02

刘延川

建筑师, 学者, AA March.

言川建筑(YCA)主持建筑师

刘延川, 毕业于建筑联盟建筑学院设计研究实验室(AA DRL)。言川建筑(YCA)主持建筑师,作品类型聚焦于文化、教育及工业建筑改造。设计之余费时费力进行建筑写作,曾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延川/佟晓威,邢窑遗址博物馆

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以实践的眼光,个人的视角,通过对一系列建筑师的解读,找寻现代建筑发展的多重脉络。


03

徐丰

WAX(未式)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设计师

一级注册建筑师,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徐丰,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去英国建筑联盟建筑学院AA School深造,致力于矢力场和流体城市的研究,其研究项目被广泛展出和出版。他曾工作于英国伦敦Zaha Hadid事务所,设计了开罗、布里斯本、和墨尔本等数个超高层项目。回到国内后,创建WAX(未式)建筑设计工作室,逐渐把其研究推广到教学,科研和实践领域。在国内陆续建成青岛世博会主题馆(与UNStudio及青岛院合作),奥运玲珑塔改造,北京城建集团大楼,河北固安市民服务中心等项目。

徐丰,2015 年设计的VULCAN,获最大的三维打印建筑物吉尼斯世界纪录

徐丰作为导师被邀请任教于哈佛-清华联合Studio、清华大学非线性 Studio、中央美院,西班牙IAAC,AA上海和北京环球访校。他是2009年西安 “参数化原型”国际展览策展人以及2010年北京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区策展人, 2016,2017年厦门时尚艺术节策展人。从2012年起连续五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荣获2010年“最建筑”奖,2015北京国际设计周年度人物奖,2015 年设计的VULCAN获最大的三维打印建筑物吉尼斯世界纪录。

徐丰的作品及文章广泛发表于国内外媒体和杂志。2012年合著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参数化设计的专著《参数化原型》。


陈海亮.jpg04

陈海亮

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

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中国分会北京会长

英国Creative Prototyping Unit 原型设计联合创始人

东南大学AS建筑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硕士导师


陈海亮,毕业于英国伦敦AA建筑联盟学校。曾任职于海外多个著名建筑事务所,包括威尔金斯艾尔(Wilkinson Eyre Architects),博普乐思(Populous)以及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Partners),有着20 多年的从业项目实践经验,在超高层、城市综合体、体育建筑、酒店以及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设计及管理经验。重点项目包括:伦敦2012 年奥林匹克主体育场(伦敦碗)、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苹果电脑美国加洲总部及二代苹果店研发。

2017 年创立英国Creative Prototyping Unit 原型设计,其专注于研究课题为主的设计应用以及寻求在艺术、科学、技术与文化自觉的融合过程中进行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其长期研究项目‘共鸣网’灯光系列作品获得了许多重要国际奖项,包括意大利设计邦(Designboom)及韩国光州设计双年展(Gwangju Biennale Foundation) 联合举办的‘Bright LED’ 国际竞赛一等奖,A’Design Award 金奖, A&D Trophy Awards, Design for Asian Awards 以Architizer A+Awards 等。

陈海亮共鸣亭.jpg

陈海亮,共鸣亭-思南公馆,A’ Design Award 金奖

作为东南大学AS 建筑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及硕士导师,他牵头体育场馆与城市更新的学术研究,特别是那些城市发展中被荒废的田径比赛场地更新为专业足球比赛场地的可行性研究。他是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国外与国内超大体育场馆规划与设计经验的专家。新近完成的体育项目包括大连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大连梭鱼湾专业足球场概念方案、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方案及周边片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


05

佟晓威

基准方中创意总监、副总建筑师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DRL硕士

佟晓威,建筑“专科”出身,建筑教育开始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完成于英国AA建筑联盟建筑学院DRL设计研究实验室。毕业后在各种类型的设计公司摸爬滚打,接受各种继续教育,作为老运动员现在建筑实践一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参与其中。

佟晓威的研究方向聚焦于“思考理性设计问题外最不可描述的感性问题”。他创立了Picture Architecture 图景建筑,希望从策略、观念及理性解析的方向去解决貌似飘渺的感觉问题。

佟晓威,金沙博物馆


Picture 1.jpg

06

黄胤俊,建筑师,学者, AA Dipl.

黄胤俊,毕业于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RIBA Part I & Part II本科与研究生),师从建筑电讯(Archigram)先驱David Greene,建筑学者Sam Jacob等。他曾任职于Adjaye Associates(大卫·阿德伽耶), PLP等国际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与参与的建成项目包括莫斯科Razdory规划,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新校区等等。

黄胤俊音乐建筑的跨媒介传达与复制.jpg黄胤俊作品,音乐建筑的跨媒介传达与复制

他对教学与研究有极大的热忱,陆续在AA,中央美术学院参与新自然,AI辅助设计,参数化设计,系统设计等方向的教学。他主持研发的BabyBIM建筑信息灵活化设计策略,是对现有BIM体系的反思性实践,在PLP的多个项目中实践应用。他的学术课题研究包括:设计意图与关联语言的跨媒介传达转录与复制,群众自开发自建社区指南,相关作品曾在100% design , urban flux等展出与发表。


07

杨凯

建筑师,学者

北京拓世建筑设计设计总监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Dipl硕士

杨凯,毕业于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RIBA Part I & Part II本科与研究生),曾任职于PLP Architecture, Urban Systems Office 和Urban Future Organization等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参与项目包括Messina Waterfront 总规划(意大利墨西拿),华润电力运营研发总部,长沙之星超高层大型综合体等等。目前于北京拓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设计总监。 实践之余,他热衷于教学与研究,陆续在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 英国西敏斯特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校参与教学。

杨凯,华侨村社区大门

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工具,研究群体行为与环境的复杂互动, 突破以美学为导向的参数化设计,寻求复杂系统中涌现的设计可能。在空间研究领域,他拒绝固化的功能分区和范式要求,探索符合时代特质的新兴空间原型。


08

赵力群

建筑师,城市研究者

FRO(FIELD Research Office) 

设计与研究事务所创始人

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DRL硕士

赵力群,建筑师和城市研究者,毕业于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 DRL)。目前独立运营自己的工作室 FRO(FIELD Research Office),一家研究与技术驱动型设计事务所。工作室聚焦在城市空间更新领域,作品先后在北京设计周,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化中心,伦敦白教堂画廊展出。

他先后担任伦敦AA北京访校,以及西班牙IaaC北京项目的联合负责人,也参与了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

赵力群,2019,伦敦白教堂,艺术+建筑装置创作展 

他的研究方向聚焦在“场所/原型”的探讨,用研究者的身份介入场地与社会讨论,用设计策略作为建筑师介入城市重塑的方式;同时,用新技术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手段,探讨系统化的设计思维,探索当代文化背景下的空间实践可能性边界。

09

李世奇

建筑师,学者,AA DRL March.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系统设计方向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筑学专业主任

李世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后在英国AA建筑联盟学院设计研究实验室(DRL)深造,获得了建筑与城市规划的硕士学位。他曾在伦敦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做过8年职业建筑师(2007-2015),期间由他担任主创设计师(Lead Architect)的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以尺度巨大的双曲线曲面挑战了许多建筑工业极限,最终圆满竣工,享誉世界。回国在央美教书后,他参加了多项国家重大设计任务,参与了北京副中心的规划工作(2016),负责《形态与界面》的分项研究;完成了北京副中心丰子沟段的桥梁设计方案(2017);参加了国庆70周年庆典彩车及广场设计(2019),是核心设计团队成员。

盖达尔·阿利耶夫中心的复杂构造系统

他是大跨度复杂曲面的建造专家。在双曲线曲面构建、有理化、曲面复合材料选型、曲面随形构造、参数化控制、大尺度系统工程管理等方面颇有研究,解决过一些世界级建造难题。在参数化设计研究领域,他精通计算机复杂形态的算法优化和数字制造,近年来着力研究人工智能算法驱动下的设计应用与拓展。

他在学术上注重研究关联的设计议题如何形成系统效应。他是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建筑专业的学术主持,他主张把建筑学放在中国鲜活的生产生活现状和快速迭代的科技产业环境中去考虑;研究、认识、评判、利用当今中国新鲜涌现出来的资源与场景,以建筑之名寻求新办法,新机会,新关系,新价值。




这是继续教育学院建筑方向专业老师们带来的肯定回答:不一定非得有建筑文凭才能来,也不一定非得是“学生”才能来,有创新创业渴望的朋友都可以考虑。这里是“鲜活的建筑学”,新建筑师的孵化器。不会拒绝跨界的朋友。本次有关该专业方向的基本核心问题,既包含了建筑专业的基本知识学习,也呈现了不同于往常适龄本科学习的开放和跨界状态,兼顾本土建筑文化的同时,展现国际化视野,更具平台合作性、教学开放性和建筑实验性。

敬请期待后续专业详细解答。

如有报名意愿及问题,欢迎留言板互动。


图文资料由教师提供

编辑/张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