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设计学科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度被认为是最好进入的专业,入门门槛非常低。社会上针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各种培训班也是层出不穷,配合各种各样的认证证书,学会PS、AI、ID软件,或者再多会点AE、C4D,就算学了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去当一个设计师了。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视觉传达设计也仿佛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建筑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汽车设计师、首饰设计师、产品设计师,每个行业的设计师都能有相对应的且容易理解的职业名称,无需给别人解释太多。至于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的准毕业生们,一到跟别人说起自己的专业时,就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该如何称呼自己呢?”本期,一起听听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专升本)如何阐述自己的专业?
继续教育学院-专升本-视觉传达设计
Q:2020年继续教育学院升级了招生方式和内容,(该专业之前是否召开过,如果有,请问与升级之前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如何理解在继续教育范畴之中的您负责的专业、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种特点?
之前开设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当时则侧重于“出版设计”“广告设计”方向,也是按照这两个方向做招生工作的。但这几年随着设计学科的整体发展,我们适时调整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思路。按照专业发展脉络,视觉传达设计之前叫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目前在整个设计行业里,几乎是从业人数最多的。但像“入门门槛非常低”这种说法,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从招聘网站随机抽取一条招聘信息就可以找到答案。
招聘信息(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这个不是标准版的招聘需求,每个公司根据定位还会有具体要求,但从中我们会发现,会软件并不是唯一需求,一个专业的设计师必须有综合素养,这是对职业设计师的根本要求。不阅读、不理解、不懂思考、不懂当下传播方式、沟通困难……便无法在设计上有更大发展空间。我们需要打破固有思维,结合现实场景和未来判断,重新设定我们的专业特点。
几个小问题:
1、你还记得10元人民币的样子么?
或许突然间大脑一片空白,原来最为熟悉的“视觉”逐渐在记忆里隐去。我们已经非常熟悉通过手机去消费,手机带来的便利,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技术不断的迭代更新,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措手不及”的变化。但是,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该做些什么?
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Bruce Sterling所谈到的:“……或许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还在使用锤子和案板,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一定不再使用今天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所以不要把重点都放在新事物上,关注我们熟悉的东西,思考其内在价值。”
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现象。交互设计体验与情感化思维并不属于任何设计媒介和形式,它是一种判断与思考方式,它关注科技与人的互动,确保设计内容确实符合人们的需要,并且易学易用。
交互设计作品
课堂讨论
交互多媒体设计课程
2、空间如何通过视觉默默影响你?
城市生活建构了复杂的视觉环境,也在默默的影响着我们。我们时刻和空间和人群产生关联,无论是乘坐地铁、走入公园、搜索交通路线,还是走入商场,顾客需要在短时间在大脑和空间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是什么建立了这种联系?是Logo、图形、图片、色彩、文字、广告画面、导视符号、展示形象……所有这一切,都与视觉传达设计有关。那在这个环境中,你如何能快速找到地铁出站口,如何关照到不同群体,商场里的广告画面又是如何调动你的购买欲望?我们需要建立的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习如何具有设计思维。
设计师需要理解品牌设计、空间思维、尺度关系、消费心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品牌战略课程课堂讨论
3、面对公共领域,我们该做什么?
最近与平面设计相关的火热话题莫过于“北京电影节先导海报”了。海报中的文字该压图片么?主题字体不应该单独设计么?而在专业领域内,话题的焦点则在于设计师该不该迎合大众,设计师本人也在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激烈的讨论?”设计师熟悉的视觉语言和设计概念,在公共语境中突然被一些人认为丧失“专业度”。设计本身已经不重要,设计师所具有知识广度更能体现背后设计的意义。
面对社会的复杂性,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活动,可能是一套商业品牌,也可能是拓展乡村发展动力或者城市更新计划,不同的语境下,设计师作为一个重要的视觉传播者,视觉语言的构建者,甚至是智力输出者,需要明白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客户、使用者、还是自己的专业坚持。需要明白我们做的设计真的解决了所面对的问题么?
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该怎样理解社会,如何与社会对话?设计师首先需要接触通识课,无论是艺术通识、东西方艺术比较,甚至是哲学、音乐、经济……通过通识课获得审美的提升、思维的进步,增加阅读、精读,具有思辨能力,做一个通透豁达的人。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先导海报 立入禁止工作室设计(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4、设计师难道不只是学怎么设计?
“我们可以做包装设计、书籍设计、Logo设计、VI设计、海报设计、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字体设计、图形设计,我们可以设计名片、设计折页、设计车票、设计餐券……画漫画、做Motion、做UI,懂印刷、懂交互、懂材料、懂色彩、懂宣传、懂推广、懂消费、懂商业、懂大众、懂客户、懂老板……懂财务、懂流程、懂法律……只要你交给我一片混沌,我就要弄懂原来所有不与我相干的,然后还给你一片蓝天……”一段话,简单粗暴的解释,这也许是一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的设计师最直白的表述。
无论是品牌,还是包装;无论是书籍,还是海报;无论是空间导视设计,还是交互多媒体设计;所有的媒介都是一种沟通方式。设计师作为有效转化沟通方式的创作者,需要完善多方面的知识架构,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还有很多方面,你可能未曾想到:沟通问题、合同问题、版权问题、法律问题;设计项目的管理、设计团队的管理、项目执行及完成度;效率和时间管理;文件写作、汇报方法;成本核算、会计及财务知识。 ……学会那些你未曾想到,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本领!
现代设计的复杂性要求设计师需要关注到“跨学科”领域,无论是研究领域,还是实际业务流程管理层面。面对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设计师需要以“设计管理”工具有效的进行设计工作的推进、执行。我们希望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下,考虑设计的可能性,完善专业能力的培养及认知。
以上这几点都是我们对于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贯穿于我们整个教学的始终。
国际课堂
学生字体设计作品
Q: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成人教育”教学与普通的教学不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各个教师的负责内容?或者通过教师作品及教学研究详细描述?
“成人教育”其实更加侧重于“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从这个逻辑上能明确我们对整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定位。例如,正在进行的专升本学历招生,报考我们这里的最低学历要求是专科,但我们对最高的学历是没有限制和要求的,可以是本科,甚至可以是研究生。而他们原来的专业可以和艺术、设计没有任何关系,但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对设计的热情持续不减,换个职业也好,换个身份也好,换个平台也好,寻找一个实现理想、提升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就是终身学习的意义,高校也在不断的为社会提供这种机会。我们的老师来自不同的专业研究方向(部分师资):
王广福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Guangfu Design Studio创始人、设计总监
在第十届、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分别获奖、入选;作品还入选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 Tokyo TDC,获纽约字体指导俱乐部 NY TDC Excellence奖;HKDA环球设计大奖Excellence奖;澳门设计大奖提名奖;深圳GDC优秀奖等专业领域奖项。编著出版了《色彩墙》。研究方向:传统平面设计与现代媒介关系研究,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研究,设计作为地域发展驱动力研究
王广福老师的企业视觉形象设计作品
孙海英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品牌战略设计教研室主任;毕业于韩国圆光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学历;韩国农心集团中国区品牌战略设计咨询;主导多项品牌设计与咨询工作。
孙海英-农心白山水/上海汤面 品牌战略设计咨询
张珊珊
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首饰设计教研室主任;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工艺美术大学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硕士研究生
张珊珊 胸针/珐琅 纯银 钢/首饰设计
张小娟
副教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访问学者、美国麻省东北大学访问学者、美国专业设计协会会员、2012年美国专业设计协会年度优秀作品展中国巡展总监、2011年全国视觉传达论坛优秀论文奖,2012年全国视觉传达设计论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年国际平面设计协会工作坊项目最佳奖, 2014年学院教学成果奖。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教师。
张小娟-万卷书香卡片
方宏章
教师、平面设计师、策展人
柏林艺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分别在平面设计和信息设计工作室从事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工作,师从 Melk Imboden 教授, Erik Spiekermann 教授以及 Fons Hickmann 教授 。策展2010纽约字体艺术指导俱乐部获奖作品中国巡回展杭州站和2012企鹅图书设计艺术亚洲巡展。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杭州九月九号设计合伙人。
研究方向:跨文化视觉比较研究、信息设计、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打通设计理论、设计实践、系统研究、设计写作和方法论的界限,让设计最大限度的介入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
研究项目:基于社会性复杂信息的多媒介整合设计;现代主义设计变迁系统梳理和研究。
方宏章-学术会议海报
戴砚亮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工作室,硕士,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设计实验室负责教师,H-1-H-Design 创始人/创意设计指导,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首批入库导师
致力于新媒体交互艺术与设计研究,涉足包括数字媒体艺术,动态图形设计,交互体验设计,数字出版,互动影像科技和影视动画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专注于交互设计思维,数字文化遗产创新设计领域的研究。
戴砚亮-互动艺术教育App《美的历程-英国》荣获 2016 德国红点“传播设计奖” / 2016 德国IF设计奖 2015苹果App Store iPad 年度精选应用/苹果iPad官方全球预装演示App
冯旭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绘本工作室导师
目前在探索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应运与实践,我们把生活中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整理出来,回归最朴实的人的诉求点,形成一系列代表中国的符号,让孩子通过这些具体的符号了解背后的文化,背后的智慧,背后的中国价值观。
冯旭-iMadeFace/CosFace APP 全球下载量超亿次
平面设计师、资深文化与艺术设计传媒人、策展人,陆俊毅_设计现场主理人, 东华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
曾担任40under40建筑师展联合策展人,印象太仓平面设计展策展人, 50/100全球华人新锐展策展人,纸介艺术设计邀请展联合策展人,荷兰百年展上海巡展联合策展人,“同/异”2013同济跨学科设计论坛暨上海平面设计师联展联合策展人,ShanghaiType动态字体秀项目策划人,上海国际兰展海报邀请展策展人,2014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顾问会成员,2018年白金创意国际大学设计大赛媒体评审。设计作品曾入选亚太设计年鉴、亚洲平面设计双年展、VMD设计100展、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2014金点设计奖等。
陆俊毅-纸介艺术设计邀请展(联合策展人)
Q:在培养人才方面,更加注重“广义”、贴合现实社会的模式,请问如何理解这种模式?具体相关的课程怎么去体现这种要素?能够为以后的学生们再去深造提供什么样的益处?
原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名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专业的理解,但专业基础知识不可荒废,而当我们已经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外延推向一个新维度的时候,却常常埋怨客户、受众、消费者缺乏对设计的真正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普遍容易进入“学习知识”的牛角尖,毕业后,经常是俗话说的“高不成,低不就”。如何一脚站在高山上,一脚踩进泥土里,如何通过教学,拓展学生的视角,打破认知瓶颈,加强以实践获取新知是需要去考虑的实际问题。
理论结合实践是教学的不二法门,学生作为实践的主要角色,需要主动结合社会场景进行研究,必要时还需要根据所研究的方向进行研修提升,以备毕业后的发展——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根据继续教育学院的整体计划,通过考核后可以去海外留学。从专科到海外硕士,仅需要五年的时间。学院在专业开设、课程设置、毕业出口等方面,处处以学生为本,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学生的时间成本,为就业赢得时间。
最后,回答最开始的两个问题。视觉传达设计并非想的那么简单,或许在某个层面上可以理解为最容易入的行业,但一定不是最容易学好的行业。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看到的和理解的天地会更加广阔。视觉传达设计的存在感超强,所面临的职业选择更加广阔,毕业后可以做平面设计师、品牌设计师、包装设计师、书籍设计师、绘本创作者,甚至是交互设计师、首饰设计师、空间导视设计师、设计研究者、设计文化推动者……总之,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放且广阔的定位,
给了我们生而要“玩”的权利,
那么,
准备好你的专业储备,
打开你的思维,
好好玩!
图片由受访人本人提供,致谢受访人及相关机构。
Photo Courtesy of the Interviewee and Related Organizations.
注:本文仅代表受访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机构立场
Note: The views and opinions expressed in this interview are those of the interviewee and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e official policy or position of CAFA ART INFO and its employees.
采访&编辑/张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