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棱镜—袁元艺术展》研讨会纪要(一)

时间: 2016.1.27

2016年1月9日,艺术家袁元的大型个展《棱镜—袁元艺术展》于今日美术馆1号馆启幕。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包含《棱镜》系列、《幻境》系列、《灭.生》系列等多达30余幅大尺幅新作将首次集中展出。

展览开幕前,此次展览研讨会在展厅附近的茶室召开。研讨会由李荣林主持,嘉宾包括范迪安、杜大恺、陈文骥、曹新林、吕胜中、殷双喜、唐晖、王春辰、刘礼宾、王川、刘商英、石煜以及艺术家袁元。与会嘉宾就袁元创作转型的始末及意义;创作方法和新材料语言的运用;绘画、装置与空间的对话;去绘画性的尝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有效的讨论。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时代关照与多视角的绘画探索

袁元是一个在心理上很纯粹的艺术家,尤其是在美术学院的这样一个严肃的学术氛围中,他一直非常注重把自己在学院教育背景下形成的经验、能力、尤其是艺术的品质做很好的坚守,也可以说在座的袁元同代的、同届别的同仁都有非常鲜明的这样一种素质,俗话说学术上要寻正典、走正道、扬正气。与此同时,当前艺术整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作为对于绘画坚守的艺术家,另外一方面也要使自己在绘画上的探索和表达能够和今天的社会文化氛围,或者说更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能够找到更好的对应。

在今天的图像世界面前,绘画能够做更多方面的探索、实验,从而使自己原有的绘画表达的能力,特别是绘画表达内在动力能够形成更大的张力,也就是说从原来比较静态的,比较封闭的状态中使绘画的语言有更大的迸发力。在坚守与突破、传承与超越的关系中不断的调整、寻找新的路线,我觉得这样一种精神也是今天学院艺术家特别需要的一种学术勇气和精神。

绘画要重新焕发新的魅力,需要我们的画家在平面二维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新的实验,而这种实验不意味着放弃了绘画。袁元认为他还会在绘画中继续走,他也会坚定不移的往下走。碰一点新的媒介,做一点新的尝试,接触一点更大空间和处理装置综合材料的探索,这等于是让绘画的经验能够得到更大的释放,也能通过这些实验来更多的理解空间的价值,包括作品自身与受众之间的交互与对话的关系。

杜大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个人转型与哲学化的绘画语言

袁元从工艺美院出来以后,我看过他不同时期的作品,这批作品让我觉得很意外,我没想到他从原来的状态下迈出这样大的步子。走到今天,我个人觉得可以算做是他个人创作状态的转型,首先这个转型并不唐突,不是对自己过去完全颠覆状态下的转型,而是非常理性的有承袭的转型。另外,他把写实语言中描述性、情节性的东西抛弃掉,很直接的去表达人体的语言,这不是描述具体的人,也不是描述具体的情节,而是转化成对人整体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

曹新林(河南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视觉语言的探索尝试

从现代派开始,每个人对于视觉语言的唯一性、独创性开始受到重视,我们青年一代70后、80后恐怕都处在这个状态里面,确确实实对于视觉方式的改变、变革、飞跃或者是创造,给整个绘画界带来一个升级。对袁元现在艺术的跨越我是感觉到又激动又羡慕,他把人赤裸裸的放到一个宇宙世界中间,这时人偶尔觉得很无助,有时又觉得很空明,这非常有意思。另外,袁元印在镜面不锈钢板子上的身体是非常好的尝试,他所谓的复制再复制,复制出来了他的绘画基本能力,也呈现出对于绘画语言的新探索和尝试。

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转印、镜子与身体

你方唱罢我登场,说三点:一、转印的方法,袁元用这种方法破除了原来手工的主动性,用这种方式调动天然和自然的趣味。在一个看来非常严谨的框架下,去寻找自然的美感。二、镜子,镜子不是袁元的发明,中国民间有很多镜子画,袁元寻求的是绘画外部的延伸,它能映照周围的环境,甚至还能映照观众本人,把观众带到画面去了。三、袁元对身体很感兴趣,他通过身体表达了一种生命现象的探索,他对身体有一点迷恋,但已经不是在学院里训练画人体的一种惯性,他想通过人的身体表达探索关于生命现象的一些问题,尽管是朦胧的,但是反映了他作为现代人当下的一种生命意识。

殷双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材料、空间与观看方式的新尝试

袁元的人体画实际上是去绘画性的概念,也就是说这里面的作品逐渐的转向了材料与空间,就是它使用了金属材料、塑料材料,像屏风一样有空间的转换,这个跟传统油画的观念不太一样。传统油画是在画框之内界定了一个范围,是一个巨大的窗口,一个巨大的看世界的空间。袁元的画现在大画还在墙上保留着,但是在某些部分已经转向材料了。最近三年美院的青年油画家开始发力,但大家都不满足于仅仅用传统美术馆的方式来布展。那么这就面临着一个绘画与空间的观看问题,就是什么人观看,怎么观看,观看会带来作品的变化,就像这个作品的人物上天花板以后马上让人想到天顶壁画、教堂这样的概念,它里面就有一种上升和升腾的宗教意味,是自我解放还是象征性的追求自由,这也包涵一种人文主义的观念。

石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绘画之于空间的把握与尝试

袁元是在一个空间里进行创作,这就非常的难得,也是一种新的状态。这个跟架上绘画可能又有联系,又有新的挑战,就是把作品和空间变成一体的时候,这里面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和话题。过去画画,老先生讲就画论画,结构、色彩、画面,全是画里面的事。这次进入了一个绘画空间,这也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而袁元通过这次的展览也进行了非常好的探索和尝试。

文、编/余娅
图/杨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