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武艺日记:日本·大船·2009年(1)

时间: 2014.2.26

2009年3月26日  镰仓相铁酒店

今天早晨5点起床,吃过早饭后奔机场,办托运的时候,工作人员告知我的机票是单程,没有返程票,到东京后可能会拒绝入镜,然后“遣返”回来。我说这是我第二次去日本,她说不管这些,如果你要执意走,最好买一张返程机票。没办法,我只好补了票。看来下次出国一定要订往返票,我订票的时候也没有人提醒我。然后登机,飞机晚点半小时起飞。

这是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飞机,到东京停一站,然后飞往美国的檀香山。飞机一路平稳,快降落的时候由于地面风大,颠簸得很厉害,但轮子与地面接触的一刹那,堪称“完美”。从成田机场到镰仓走了三个小时,是在东京换的车,到镰仓快下午5点了。建平送我到酒店,我住的是相铁酒店,在大船车站的对面,房间有十一二平米,干干净净。晚上建平和吉武接我去家里吃饭,见到他们的女儿和儿子,女儿像建平多些,儿子像他,也像吉武。菜是建平岳父岳母做的。炸虾、炸茄子、炸香菇、炸青椒、炸地瓜,还有自制的小菜——萝卜咸菜,最好吃的是把青萝卜绞成沫,浇上酱油吃。吉武的父亲出生在哈尔滨,也曾去过长春,老人挺和蔼;吉武的母亲活泼、健谈,头发染成蓝紫色。由于语言不通,建平的父母与孙子孙女常常是会意一笑。

回到宾馆给家里打电话,儿子一直在跟我说买玩具的事,要有几个士兵站在板子上向不同的地方开枪的那种。

2009年3月27日  镰仓相铁酒店

早上一觉醒来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外面还是有些凉,据说前些天樱花开了一阵,降温之后又都谢了,过几天还会开。胡同里的小店人群熙熙攘攘,并未感觉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印象最深的是海产品丰富极了,这是我生活在内陆不常见的景观,吃鱼虾等还是对人有好处。

镰仓的空气好,感觉很透,人们规规矩矩地行走在狭小的街道上。午饭是在一家面馆,十来个人围了半圈,中间是灶台。我要了一碗面,700日元,先将纸币放进机器入口,然后点想要的面,有图片,出来小票,面好吃,汤浓,像是排骨汤,有三片海苔,一片五花肉。晚上见到建平,聊起那家面馆,他说做得不错,味道浓,面馆名字叫“浜风·面家”大船店。下午在超市的排档要了一份类似父亲常做的咸食的食物,是用面、鸡蛋和碎的圆白菜丁绞在一起,然后煎出来,油不大,上面浇了些糖醋汁,还有萝卜丝。日本人喜欢吃萝卜,据说在三崎口那里就盛产大白萝卜。海鲜、萝卜加面和米饭看来是上品佳肴,难怪日本人大肚便便的少见。

本地人还喜欢用汤料包泡饭加上两片海苔。昨晚在建平家吃过晚饭乘公交车回酒店,车上只有我和司机二人,到了大船终点站,过天桥见到有一些喝醉的人。上次在东京的晚上也见到一些喝醉的人,据说是工作压力大晚上喝酒释放。

2009年3月28日  横滨港

今天与建平及他父母一起去了横滨,从镰仓到横滨大约20多分钟,沿途看到许多工厂冒着烟,建平说这都是填海形成的陆地,不知以后是否会扛得住。

横滨车站墙壁上的图画是横滨150年来的历史,西方登陆日本就是从横滨开始的,这种回顾历史的方式让人记忆犹新,它比博物馆里的陈设和讲解更能让人过目不忘。

站台上工作人员拿着一块铁板,旁边是一个妇女推着一位老人,等列车门打开,工作人员用铁板铺在站台与车门之间,方便老人上车,然后会通知老人下车的站,那里也有人在接。横滨港的对面是中华街,今天是周六,街上人很多,建平约好在这里与姚小全见面。姚是我在美院的同学,低我两届,在日本已十余年,现在大家在一起喝咖啡,叙叙旧,约好明天下午去建平家吃饺子。

从镰仓到成田机场其实直线距离大约是一个多小时,但火车却要走两个多小时,主要因为建铁路时要绕开好多村子及田地。

2009年3月30日  汤河原山翠楼温泉

今天上午吉武开车,我和建平与其父母及两个孩子一起去洗温泉。车子一直围着海岸线走,中间大概有一小时的堵车时间。海滨和公路之间有防台风的树林,林中有许多简易帐篷是流浪汉住的,里面家具、电器、咖啡机什么都有,流浪汉中有老人,也有年轻人,经济危机似乎对他们也有些影响,就是捡到的东西再去卖的时候价钱下降了。车子慢腾腾地走着,大约两个多小时到了汤河原的山翠楼温泉。这是在山坡上的一家酒店,纯日式的榻榻米房间。我第一次洗温泉,先在屋里洗泡一会儿,然后再到外面的池子里。池子在屋顶,四周群山怀抱,犹如仙境。很奇怪在外面泡温泉还不觉得冷,穿上衣服倒有些凉。泡完之后浑身有些瘫软,小憩一会儿晚餐开始了。

这是一次非常正规的日式晚餐,共12道菜:一先付,二前菜,三吸物,四造型,五焚合,六烧物,七合肴,八物,九止碗,十香物,十一御饭,十二水果子。每样菜的味道各具特色,做得精致,荤素搭配合理,量很少,只是后来上的酱汤有些咸。这顿饭大约吃了两个多小时,上了年纪的招待勤勤恳恳,让我觉得不好意思。

这儿的温泉是晚上9点以后,女人在室外洗,9点之前是男人洗。室内有24小时的泉水浴池,晚饭后又去泡了一会儿。来温泉的路上在镰仓的一个山上公园内吃饭,在饭店前能看见富士山,这一景观对我来讲一直是个谜,在一片蓝天之中露出它白白的山尖,有点像海市蜃楼,虽然有很多人描绘过它,但是都没有表现出它神秘的一面。

这家小店有300年的历史,主营荞麦面,在日本也是有名的连锁店,有热面和凉面两种。我要了热面,汤很清,没有一点的油花,味道偏淡和甜;凉面是煮好盛在一个方盒碗里,然后有酱油汁,拌着面吃。这儿的面煮得都偏硬,口感好。

昨晚去建平家包饺子,建平父母拌的馅是肉、韭菜和白菜,味道淡,反而菜的清香味出来了。日本人把饺子当菜,也很爱吃,但要就着米饭吃。米饭和面条一起吃,也是他们的另一个习惯。

2009年3月31日  镰仓相铁酒店

昨晚睡在山翠楼,外面有泉水流淌的哗哗声,最初还以为是空调的声音。一觉醒来已是天亮,又去温泉泡了一会儿,大约10点钟我们返程,回去的路比来时快了一些。一路上看到来往的凌志、丰田、三菱等日本汽车,当我说出他们在中国的价格时,便传来吉武和他儿子的一声声惊呼!中午在我住的酒店对面的中华料理,我请大家吃饭,是汤面,味道也浓,但不如我前天吃的那家,本想去那家,却没有座位。

建平和小全联系好,我在新杉田站出口等他,然后陪我去三崎口走走。

这是我头回独自坐电车。建平送我到车站,从大船到新杉田共四站,我到出站口时小全已在那里,我们又换乘私铁前往三崎口。车上人的装扮与形象有了变化,其实离镰仓也就五六站地的路程,由于是春假期间车上不时地上来一些中小学生。有一群像是初中的男生,穿着统一的深蓝制服,剃着平头,好像是去打棒球,车上他们嘻嘻哈哈显得比中国初中生“稚气”足一些,眼神也单纯些。他们的着装让我想起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装扮。

去三崎口要途经横须贺,这是我很早就知道的日本地名,有美军住在这里;然后经久里浜到三崎口,三崎口是这条铁路的终点。车站很小,旁边地区示意图上画满了西瓜,有整个的、半个的、切成小块的,还有大萝卜和白菜。出站便看到对面有农舍和菜地,菜地里停着宝马车。这片菜地是在高处,远望能看见海,我来这儿是想找一找我对日本农村的间接印象:“农民戴着草帽,穿着布衣在田地里,挽着裤脚……”其实这是现实里不存在的,我所想的景象应该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场景。在三崎口逗留了一会儿,我们便乘车前往横滨,到横滨已是下午5点,有条内陆河穿过城市,两岸已有渐开的樱花……

日本的地名有意思,大船、久里浜、新杉田、三崎口、追浜、逗子。

2009年4月1日  大船相铁酒店

大船是个地名。在日本叫这个名字的地方有几个,一看就知道跟水有关。日本的地名我想可能更多地延续中国古代取名的方式,包括火车票上的年号都是延承着传统的方式,所以我们认为是日本的东西,其实恰恰是我们自己祖先的东西。只不过从清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断层,以求新去旧为宗旨处处都体现了新气象。新旧本来是一体的,且应经常交替着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北镰仓站离大船有一站地,车票是120日元,是朝逗子方向乘车。前年从东京来建平家就是从北镰仓站下的车,这个车站很小,年头也很长,我想象中的日本火车站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它的对面是一个很小的警察署。

今天早上,建平和他父母我们四人从北镰仓下车去圆觉寺,圆觉寺离车站仅100米左右,是镰仓的第二大寺。镰仓的寺庙显得朴素,里面虽也有翻新的,但是整体状况也相对协调。寺里的松柏挺拔,山上的植被丰富,日本山的树木茂密繁盛、层层叠叠,很少看见石壁。看到它的风景能感觉到日本画家特别看重“写生”,这也是从宋延袭下来的传统。不管是日本画,还是南画,画出本地的特色和味道,还是有些让人感动,这一点好像与我们不同,我们大多的是样式上的区别,这种样式更多是画家凭空想像的成分居多,所以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同时也缺乏一个认真画画的态度,我们嘴上提倡的好像总是和行动有距离;另外日本写生的方式和观察的角度也与我们不同。从圆觉寺出来又去了东庆寺和净智寺,这两个寺小,但很别致。从净智寺出来翻过一座山便来到“钱洗并天”,这是本地人和游客常来的地方,把铜币或纸币放在小竹筐里,然后舀上清水,等水从框缝渗完之后,再把钱在香炉旁烘干。据说以前来的人不多,自从经济危机以来大量的人都往这来,尤其是周末,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