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张力的快乐

时间: 2007.9.18

芸芸众生无疑是王晓辉笔下最娴熟的题材内容,他不仅依凭学院派扎实的写实功底,坚持一贯无殊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有所选择地定格在或大或小的画幅中,令人在回味如睹其人之余仍有绵绵的感想、显现。他在这方面的生活与艺术的积累已超过了他的许多同龄画家,而且,他还意兴超逸地一一勾勒想象的境地中的古代人物,颇为自如地凸现他们在闲暇时的意绪,笔墨轻松而诙谐,显得情致盎然。的确,王晓辉的水墨人物画已然有了明显自由的意味。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我更愿意把这种跨越古今的肆意而为看作是表面的现象。因为,和许多人有同感的是,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视作画家冥心虑思的尝试,以便见出一种限制之中的主题与笔墨的潜在依据。这与王晓辉的性情和经历大概是颇吻合的。和那些自信过度的艺术家不同,王晓辉因为在学院和传统中浸泡久了,并不轻易地为自己的依然持续的探索划定句号,有时他更愿意让这种尝试能牵引他进入更有挑战性的维度里。因此,他常常极为从容,也自然而然地习惯在一个更具学术性色彩的框架中思索自己的艺术行为。他的内心不乏超越的冲动,但是他总是更为审慎地衡量艺术表现的可能效果和这种效果与应有的创造逻辑的呼应关系。学院派的素质也许就是这种持之有据的清醒状态,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了毫无根据的盲目性。王晓辉明显地对水墨人物画这一有特殊传统承载的体裁中所包含着法度俨然的畴范有敬畏与超越并重的把握。传统之所以需要敬畏,是它本身有着丰富的底蕴而不容小觑,后起的艺术家应当深入汲取其中的精神和技巧的滋养,同时,又应该实现对传统的某种超越(哪怕是微乎其微的结果),因为艺术的创新从来就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它的根本上确证艺术家的存在价值。困难就在于,未必每一种具有新质的践履就是艺术创新的真正体现,对于水墨人物画来说,它在令人注目地走出古典形态而接近与展示现代的生活情态的同时,依然须和传统的精神和表现语汇有血脉上的关联。水墨人物画创作的特殊难度和特殊魅力正在于斯。王晓辉深知传统和创新的这种要害,因而他的全部尝试都是在一种自觉的意识层面上展开的。无论是逸笔草草的余兴,还是主题赫然的创作,画家都在不失理性地实验着水墨的张力状态,既有鲜活的生活气息或主体性盎然的营构,又有那种“入画”的技术依据,这最终使得他的画面有相当的视觉感召力和令人耐看的韵味。每每有心手之间的理所当然甚或不期而至的契合,画家的兴奋就由衷地溢于言表——在某种意义上,王晓辉是当代同龄画家中最能沉潜和探索的人之一。

应该说,一味地沉浸在画室里也可以经营出形形色色水墨的张力,但是王晓辉却在追求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水墨表现力量,也就是以自身的生活体验为依托建立属于自我的水墨个性。为此,一年中有不少时间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像古代画家那样的“行万里路”的视觉和体验的积累。但是,他绝无任何猎奇和游玩的兴致,而是竭力强化自己的优势视域,在熟悉而又凝重的生活中借助勤快的写生,为新的作品积累特别有针对意义的素材。可以注意到,年复一年,王晓辉的水墨触角是越来越舒展自如了,但同时由于他对特定人群的高度敏感和特有执著,他对现实的关注和把握获得了从形式到意蕴的明显深入。笔墨的讲究、跃迁开始有真正落实的所在。我也觉得,王晓辉对生活体验的特别强调(大量的采风和写生)也不仅仅是以找到和自己心仪的水墨传统的耦合为目的。他在水墨张力上实验着一切切合自身的悟性和才情的修辞,譬如起用大笔挥洒笔墨,一方面以足够的力度支撑更加宏大的构图与格局,另一方面则努力以此造就自己的水墨语句:大气而又明快,简洁而又丰满。显然,在营造韵味与力量并重的水墨效果上,王晓辉有了令人羡慕的起点和潜力。

无疑,王晓辉的年龄和心理状态都意味着他前面的路还会很长。但是,一方面我把这一点看作是画家将要面临的种种难题,另一方面则更坚信他会更激发出探究与创新的力量,从而实现更加骄人的水墨效果。确实,属于王晓辉的时间是巨大而又诱人的。譬如,他已经意识到,构建宏大的张力效果有时其实是芟夷冗芜与容纳更多的内容的矛盾,这在把目前大多还是单个的人物系列画加以融合时尤为如此。走向大的结构的尝试是更为艰难的作为,但是,我相信画家会使我们的视觉兴奋变得越来越真实的。

在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领域,能够积淀丰厚的传统写意笔墨因素,又能够熟练地掌握高度谨严的人物肖像造型规律的水墨人物画家为数不多。王晓辉作为一名活跃于当今中国画坛上的水墨人物画家,其艺术创作构思新颖、法度谨严,没有被传统的笔墨范式所束缚。他锐意创新,孜孜不倦地寻求着进一步超越和突破的契机。

王晓辉,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本科毕业创作《正月跑驴》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以优秀成绩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1992年至1993年晓辉进入文化部委托浙江美院举办的全国中国人物画高级研修班,1994年又考取中国美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刘国辉教授继续深造,1997年获得硕士学位。这一时期,王晓辉的艺术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饱含激情,深入挖掘,创作出令人信服的艺术形象,其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001年,作品人选在北京举行的“百年中国画展”;自2001年至2005年两度作品入选“21世纪中国艺术家年度邀请展”;2001年作品入选“八十共辉”人物画精品邀请展。2003年作品分别入选“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及“东方之韵”当代中国画探索展。2002年至2005年,作品接连10次入选“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巡回展”。

中国美院以传统水墨教学为基础,同时又十分注重素描基础教学。一直以来都强调中西艺术的融合,“两端深入”并“拉开距离”形成“新浙派”艺术。所以,王晓辉在浙美学习期间通过系统地学习素描,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写实基础。另外,他在校期间画了大量山水、花鸟作品,并认真地学习了书法。通过广泛的学习使得王晓辉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为其将来的艺术创作全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由于王晓辉主修人物,他在校期间能够围绕人物展开专业训练,其中包括写生、素描、主题性创作。作品由《患者的呻吟》、“谷文达模式”的抽象水墨以及《正月跑驴》彩墨实验等,递进到《父老乡亲》等主题鲜明的肖像长卷。巨幅作品不再仅仅是游戏把玩和个人兴趣,而逐渐升华为生活理念的自觉表述以及人性关怀的自然流露。

王晓辉的艺术创作直接继承了“新浙派”的传统,而且将“科学造型”的观念运用到水墨实验中来,使其艺术创作变得丰富多彩。所谓的“科学造型”,涵盖西方古典与现代造型的理念,即以生活原型入手激发出传统水墨艺术中所蕴涵的一切“现代性”因子,并在进一步繁衍中寻觅一种造型与笔墨所产生的合力,从而更能贴近生命本体,也更能满足现代人的视觉欲求的新生的图像形式。他将素描的造型观念运用到具像水墨创作中,水墨进入了表现现实生活的范畴。因此,王晓辉的水墨作品突破了水墨表现文人士大夫高逸情怀的传统,而将艺术视野直接投入到当下生活之中,力图表现生活在身边的人的精神状态。而且他常运用速写的形式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感受,善于采用具象人物的表现形式,阐释现代水墨艺术全新的内涵。客观地说,具象人物的水墨实践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将水墨与速写造型结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以素描深入造型的“融合”理念去拓展当代水墨人物的表现能力是现代水墨画具有开创性的艺术特征。在王晓辉的艺术中,水墨人物已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来实现一种历史的传承,即在传统笔墨技巧的基础之上,重新学习和探究素描造型与笔墨技能的结合问题。也就是将笔墨造型、人物素描造型规律、传统笔墨语言有效地转换,这是王晓辉艺术的独特之处。具体地看,王晓辉创作了大量具有写生意味的生活人物画。他的这一系列作品能够深入生活的实际,准确表现时代的审美趣味,传达现代人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