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王水泊的纪录片《他们选择了中国》

时间: 2010.7.17

《他们选择了中国》以一种很有尊严的风格,把这些在两种意识形态面前艰难选择的美国大兵的现实境遇留在了历史上。

小时候,王水泊住在济南。去少年宫美术班学画画的路上,他偶尔能遇到一个身穿油腻工作服骑着一辆绿色自行车上下班的外国人。那是70年代初,冷战时期,当时的济南除了个别苏联专家的后代,几乎见不到外国人。这个外国人总是笑容可掬,大家叫他“老温”。老温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兵,被志愿军俘虏后,经过一段时间,他就和另外20名美国士兵和1名英国士兵公开表态,要留在中国。

四十多年后,“老温”躺在济南郊外的一座公墓里,而他的故事被那个爱画画的小男孩拍成了一部名为《他们选择了中国》的纪录片。当年的王水泊现在已是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合同导演,旅加华人,中央美院外籍客座教授,他的第一部手绘动画电影《天安门上太阳升》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朝鲜战争之后,一些被中国俘虏的美国士兵活生生地存在于冰冷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几年后,他们分散在中国的各种工厂里,和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中国工人一起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他们被这个国家人们的集体狂热和激情所感染,其中一个叫温纳瑞斯的人和中国女人结婚时收到的定情礼物是“毛主席纪念章”。

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生活在中国的战俘,先是被称为“同志”,后来被称为“和平战士”,再后来被称为“先生”,在称谓变化的同时,他们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1966年,文革发生前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离开中国,然而,在美国他们也不受欢迎,并且被媒体怀疑是“带着共产党的任务回来的”。他们被审查,被歧视,很难找到工作,其中有两人进了精神病院。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22名士兵只剩下4名在世,当年最年轻的战俘霍金斯已经71岁,他不顾家人反对,跟随王水泊故地重游。影片结尾,王水泊讲到,虽然这些自愿留在了中国的美英战俘被他们的祖国以叛国罪开除了军籍,但是对他来说,他们是一些试图在敌人之间建立桥梁的英雄,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他们选择了中国》用纪录片的形式直面了在两种意识形态面前艰难选择的美国大兵的现实境遇。即使在美国,这也是充满禁忌的话题。当时的美国,刚刚经过二战,冷战便接踵而至。国际上,美国与苏联对抗,在国内,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反共风潮极度盛行,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残酷打压。在这种背景下,这21个士兵在红色中国的阵营里公开谴责自己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谴责种族歧视和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偏见。可想而知,美国政府何其恼羞成怒。参议员麦卡锡作为北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领导人,指控这21名士兵为“叛国者和变节者”。

影片中,那些穿着臃肿的中式棉袄,眼神率真的年轻士兵,一个个流露出对共产党告诉给他们的社会主义的向往神态。他们通过电视屏幕展现给美国公众的是决绝的言辞,他们号召美国人摆脱“麦卡锡主义”。

这部纪录片在中美两国拍摄,耗时两年,耗资60万美金,买了很多从未公诸于世的历史镜头。

对王水泊来说,拍摄《他们选择了中国》的两年不堪回首而漫长。首先是钱的问题,这是加拿大电影局的投资项目,他们的政策是要拍跟加拿大有关的东西,战俘里没有加拿大人,所以他们不好投资。而王水泊也坚持自己只拍跟中国有关的题材,彼此说服的过程艰难而反复。其次,是它的争议性,尽管那些战俘是王水泊眼中和平反战的英雄,可在美国他们是以叛国罪开除军籍的国家罪人。所以,一开始美国的历史频道还想跟他们合作,可后来顶不住压力退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片子在美国获了五个奖,因为片子跟美国最有关系。

然而,拍摄最难的部分在于前期的寻找。跨度五十年,很多主人公已经死掉了。寻找半个世纪前留在中国的22个战俘中的幸存者,像是大海捞针。他们大都先后在六十年代返回了美国和英国,有的还去了东欧国家。回到自己的祖国后这些人大都受到了政治上的歧视和经济上的困扰,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他们大都隐姓埋名地四处迁徙,早已离开了他们的故乡。在中国目前只有霍华德先生还健在,但他从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王水泊本来打算以霍华德为中心,但霍华德通过养女转告他自己从未后悔留在中国,也不想再次伤害自己的亲人们。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给王水泊配备了一位很有经验的助手帕斯卡拉·碧劳都女士,在她的帮助下,他们通过采访过某些战俘的美国新闻记者,和得克萨斯大学历史学家祖维拜克博士的有关22位战俘的论文,找到了一些线索。最后在美国的三四位幸存者中只有住在加州的霍金斯同意接受采访,其他都一概拒绝。霍金斯1957年返回美国后曾接受过美国首席电视主持人华莱士的采访,该节目当时在全国播出,在此以后他去了护士学校学习,后来又从事了很多年的运输行业。在去洛杉矶和霍金斯会面时,王水泊发现霍金斯竟然还记得中文。霍金斯的夫人自始至终都坚决反对他参加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毕竟连他最好的朋友以及他的上司都不知道他的这一段历史。霍金斯的勇气成就了王水泊的运气。王水泊还去了猫王的老家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采访该片的另一个主人公黑人战俘亚当斯的遗孀刘林风,她恐怕是第一个嫁给黑人的中国女人,文革之前随丈夫返回美国受尽了歧视和磨难,她当时已经身患严重的心脏病,见到王水泊时像见到了自己祖国的亲人。片子拍完后不久刘林风就去世了,永远留在了那个并不爱她的第二故乡,她的女儿黛拉写信感谢王水泊把她的父母用影像留在了历史上,而且是一种很有尊严的风格。

《他们选择了中国》2005年年末完成。第二年,便获得了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电视纪录片奖,联合国协会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五个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奖,王水泊也完成了从画家到导演的彻底转型。

电影梦并非一蹴而就,画家的轨迹让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是一部手绘动画片,名叫《天安门上太阳升》。这是一部自传体的“两维纪录片”,用手绘动画和照片结合35毫米胶片逐格拍摄而成。1999年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纪录片提名,评委会评价该片在纪录片的风格上做出了革命性的实验,并给予了该片最高的提名分数。可惜在最后的投票中,该片以微弱票数输给了一个日本女孩的关于纳粹集中营犹太人幸存者的学生作品。原因很简单,80%的奥斯卡会员是犹太裔,这是好莱坞一个publicsecret(公共秘密),否则他应该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大陆华人。

“《天安门上太阳升》是王水泊对现代中国的反思,这部三十分钟的电影充满了惊人的电影语言和精彩的人民共和国的画面”,蒙特利尔的影论家马瑟·哈伊斯在自己的文章里这样写到,而另一位影评家约翰·格里芬则称赞他的电影是“用强烈的爱和艺术技巧打造而成的!”

目前,王水泊在筹拍他的第三部影片《浮梦》,那是一部真正的故事片。他说,要用一种怀旧的情绪讲述新中国建立后的三代人拥有的两个梦:共产主义梦和美国梦,描述他们在寻梦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和冲击后带来的人生观的变化。这部片子带有半自传性质,算是他《天安门上太阳升》思路的延续。他习惯于将过去理想主义的梦想和现在西方文明中的失落糅合在一起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成为了他和他们那一代人的某种历史烙印,这种历史烙印将伴随着他的艺术语言,成为另一种介质去连接东方和西方。

作者:晏礼中
来源:长江商学院 http://www.ckgsb.com/article/680/379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