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祥20 世纪90 年代就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课,当时的素描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大家画得也没有什么兴趣。整个学校有一段时期,因为改革开放后,遇到了很多新的现象、新的思潮,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王华祥在教学中提出来“将错就错”,这个“将错就错”在当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什么作用呢?他现在已总结成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我是很清楚的,“将错就错”在当时提出来以后,学生画好了,什么原因呢?就是解放思想,不要怕画坏。就是这么一种结果。画素描一般是先画大轮廓、注意整体关系,而王华祥是从局部入手。很多老师反对,说这不是传统的。但是这个办法很有效,看了以后我就支持他。因为局部画进去、画得很细致,学生通过局部入手放开思想、敞开胸怀,然后一点一点就完成了。素描深入,效果也很好。所以,虽然他这个提法遭到了很多人反对,但是对当时整个社会、包括美院在内对于素描教学一直不知如何是好的困惑情况下,让同学们有了信心,产生了效果。
西方的素描教学的核心,造型体系的核心就是体积和空间。中国画与此完全不同,是以线造型的,所以,中国画的白描讲究线条、笔墨。但是线需要讲结构,也能表现人物、山水、花鸟,是另外一种美感。所以,什么方法以后都可以,但是学油画学习,西方的画种,体积空间的造型不能丢,也不能改变。
改革开放以后,我到德国,访问他们的美术学院和博物馆。那时候我脑子里的思想很混乱,可能因为我们封闭了很多年。西方基础教学有很大的发展,他们教课也是画,画解剖、画素描。我说你们现在的基础教学,跟以前有什么不同?他一句话我全懂了,他说和二百年前一样。这就是说,基础的原则是永远不变的。变是每个人的风格,是时代的特征。所以从那儿回来以后我想清楚了,必须要搞好基本功,必须把明暗画好。西方艺术家到了现代主义,向东方学习,出现了平面画,但这个平面画跟我们的平面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压缩、减弱了明暗,但层次不减少。这样,那种丰富的、厚重的、在造型上的抽象概念,一直是存在的。这是画种的特点。中国画是抽象的、是线的,笔墨是这样的,所以作为中国人,学油画到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艰难,艰难是因为我们老是把东西看成线的、看成平的,这种习惯非常难改。我到苏联、到很多地方看他们的大画中近处的大脑袋,近看全是虚的,眼睛什么全是虚的,远看体积、空间全出来了,大的结构都很好。所以两个画种的特点、美感必须要抓住。不抓住就要失去这个画种的优点和特点。
王华祥很认真,教学越来越深入。现在有很多小画是大的光线、光的角度,其实西方明暗、光,包括真实,是欧洲的一个体系,一个写实的体系。包括电影,他们电影为什么好看?光很立体。中国电影为什么有距离?拍的是平面的,年画似的。把非常普通的环境通过光做得画面感非常强,这是整个西方、欧洲艺术体系审美非常重要的特征。王华祥同志很认真,他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认真地进行素描表现与教学研究,而且越来越深入。
靳尚谊(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