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翟墨:隐性构成里的彩色奔突——罗尔纯油画解味

时间: 2015.9.8

具象变象间的黄金比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次看罗尔纯画展,就被那热烈的色彩、狂放的笔触所吸引。

如今,在一些画家发挥油彩的写实特长同照相比美,一些画家追随艺术形式的自律向抽象突进时,罗尔纯继续着自己在具象和变象间适度点的艰苦寻求,并把这种寻求不断推向纵深。罗尔纯的寻求,使我想起中国美学“执中权变”和西方美学“黄金分割”的异中之同。二者虽然表述方式不同,但都在动态中寻找审美感觉的最佳接受点。就人的感觉层次来说,脑为上,腹为下,心为中。而心恰恰在人体的黄金比处。就向日葵籽粒的环形排列及牵牛花藤蔓的卷曲攀援来说,其轨迹也恰恰在黄金比的对数螺旋线上。

罗尔纯逃避古典绘画的光滑圆润,尤其厌恶没有个性的表面甜美。他钟情印象派之后有表现风格的画家。他认为艺术要“进去”,要画出对象和自己内在的心理和精神。为此,他减弱明暗和透视的深度,增强轮廓棱角和色彩的强度,在对象性格特征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变形。在具象与变象间寻求最能表达自己独特感受而又能同观众沟通的视觉形态。可以说,他找到了适合施展自己艺术个性的“黄金比区域”。

因而,他的《望》、《小镇》、《岁月》等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备受欢迎。

因而,他的《傍水人家》评为“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

因而,他的作品被美国著名收藏家赫夫纳看中,邀请赴纽约举办个展并拍摄电视专题片。

因而,他的作品多次赴法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科威特等国展出并结集出版。

艺术金字塔的三个支架

罗尔纯出生于一九三○年,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这三个阶段从不同角度奠定了他艺术创作的基础,构成了他艺术金字塔的三个支架。

他一九五一年毕业于苏州美专,作为老油画家颜文樑的高足,他打下了坚实的素描根基。但他不囿于先生写实的圈子,却能深得其绘画色彩的长处。后来他又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当过八年编辑,他天性自由,坐不惯办公桌,老想画画,在工作之余从未放松绘画练习。

他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四年任北京艺术学院讲师。在这个以重视艺术修养著称的学院里,他扩大了艺术视野,接受了新艺术的熏陶。那时,他同著名画家吴冠中教同一年级的课,吴冠中先生口不离梵高、郁特里罗,反复讲“要教艺术,不要教技术”“不是求像,而是求美”,使他深受影响。

他一九六四年以来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教授、教授。在这个名家荟萃的学府里,他增强了创造意识。七十年代初,他从下放的农场抽调回来画宾馆画,在快速、量大的集体创作中,他那速写般的油画显示出灵动洒脱、明丽轻快的风格。八十年代后,他默默开始了辛勤的艺术活动,并三次在中央美院举办个人画展。

素描根基、艺术眼光、创作意识的三维动态综合,构成罗尔纯的印象、表现、结构相融合的油画新作。

隐性构成里的彩色奔突

罗尔纯在创作中力戒“重技轻艺”。他认为,写实不是艺术的归宿,技术只是画家修养的一部分。他的画从不死抠细描,却十分重视独特印象的表现和整体画面的构成。

他的画大都是心灵跳荡、情绪郁积或奔放的轨迹。其作品几乎都是趁灵感降临时一气呵成,在一两个小时中尽快地把新鲜感觉在画布上固定下来。它潦草奔放,甚至“文体拙劣,句子不通”,但却洋溢着一股顿时就能令人觉察到的激情。

如果说梵高的笔触像燃烧的火焰在回旋的气流中蹿跳,那么罗尔纯的笔触则是像裹着暗火的浓烟在大气的压力下奔突。后者比前者更少些排比的秩序,更多些水墨似的洒泼,更多些独特的东方韵味。如果说梵高爱用鲜明的亮黄和深沉的普蓝,那么罗尔纯的用色则更为丰富。他似乎就用原色在画布上纵横涂抹,完成的画上还保留着高纯度的大红大黑、翠绿浓紫、群青赭石,有时又将蓝绿、红黄、蓝白等相近色粗放地搅和在一起,使它们互相搏斗而又互相渗透,互相吞并又互相游离,记录着内心激情的翻滚或压抑。他用强烈而复杂的高色阶破坏了自己原有的“中调子”和谐,在更高层次上达到了不和谐的和谐。

《苗岭》中的树像一群情绪激动的人在“蹦迪”,就连山乡的空气也被“舞者”狂放的热情烧得炙热而重浊。

《坡地上的农舍》与其说是山坡和房子,不如说是各色色块堆成的积木,造型结实而结构严密。

细心审视会发现,罗尔纯的狂放并非随意地胡涂乱抹。他独特的印象—表现被悄然限制在隐隐的形式—结构之中。他的复杂色彩也统一在一定的主色基调里。

有趣的是,罗尔纯喜欢的表现主义和印象主义有着方向相异的相同词根:表现主义是由内向外的释放(Expression),印象主义是由外向内的沁洇(Impression)。向内向外冲突形成的视觉张力由于结构框架的束缚而增强了奔突的力度。罗尔纯的油画似乎是即兴的挥洒却又如此强烈耐看的奥妙也许正在这里。

永远解不开的乡土情结

罗尔纯在创作中反对“重流轻源”。他认为学习外国的技法、观摩名家的作品,那是流;只有真正动心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才是创作的不竭之源,才是艺术的成功之根。

罗尔纯的童年和少年是在湖南湘乡县的农村度过的。家乡那红土、那山冈、那村落、那草垛,那苗族和土家族的老人、儿童,给他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美好记忆。即使到法国,他也不喜欢大都市的豪华宫廷和古典建筑,而喜欢法国乡村的一片翠绿掩映的红白相间的房子,以及蒙蒙细雨洗净的清新空气;但他更喜欢的还是中国农村的茅草房,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中国度过。

罗尔纯是著名画家、大学教授,又获得了法国的居留权,常常往返于北京—巴黎之间,可是看上去他却仍像个淳朴的老农。

他喜欢梵高、高更、莫迪里阿尼、郁特里罗、克里木特库勒,但他并不固定各地去学某一画家,只是去看,去感受,去融会,去发展。

他的《草地山》那背孩子的妇人令人想到克里木特库勒《埃赫特男爵夫人》的造型,但又分明是中国乡民的气质。他的《咪咪》似乎有点莫迪里阿尼的影子,但那色彩和用笔确乎渗透了画家自己的情感。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罗尔纯风格”。

罗尔纯内向而不自信,从来不炫耀自己,甚至不敢在人多时去看自己的画展,但他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乡思却给了他画不完的题材,他的作品源源不断地诞生出来。

近年来,他发现中国的佛学里有着许多人生和艺术妙理,更加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他又尝试作起了墨彩画。他不愿自己每张画都一个样,他想把自己的乡土情结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画往精炼里找,往深刻里寻。笔法或飘逸,或扭曲,或旋转;构图或空旷,或浓密,或均衡;色调也尽量多一些变化。

是的,有源头活水,便有山溪长流。我们期待画家罗尔纯的彩溪奔得更欢、唱得更美!

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