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版画进入70年代末期以来,大家习惯称为“转型期”,也称“新时期”。对于转型期版画的深层涵义,我几经思考,逐渐有些体悟,作为问题提出来,希望引向深入讨论。
一、转型期版画的使命
70年代末的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文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时期。因此,新时期版画的使命,也应该随着文化使命而转型。具体说,版画的文化使命应包含两个方面:大力提高版画本体的文化素质,努力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这里唯独强调版画的文化性,从当时的情势看,是由于极左路线影响下忽视艺术的文化本质,为能按照艺术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需要从观念上实践上来一个大转变。事实证明,这个转变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才能逐步纳入文化建设的轨道。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一个时代的文化建设,应能体现区别以往的现代文明。而艺术则要以现代语言形式反映出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人们的精神、命运、创造、以及对审美理想的追求。为此,艺术的自身必须进行长期的基础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全面素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不断地将当代艺术推向高峰。版画的文化使命,也应该从这个大局出发,洞察眼前和规划未来。
二、从版画现状,看版画的历史使命
近20年来的我国版画从语言到内涵急速向现代型转换。纵观四届全国美展、九届全国版画展、五届中国工业版画展、六届全国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展,经历了从80年代的转变观,念、拓宽艺术语言、个性与风格的探索和创新,到90年代逐渐关注现实生活、注重作品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的不懈追求。
1998年10月开幕的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是对近20年来版画的一次检阅。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展品: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主题的30年(其中工业题材16件,抗洪救灾11件,城乡题材3 件),风光、风情160件,人物形象17 件,文化、历史的60件,人生、生命的16件,花鸟、静物16件,观念、抽象、审美的37件。从上数字表明了当前版画的格局,同时也体现了版画发展的巨大变化和总体趋向:
1,关注现实生活的题材和主题逐年增多,数量最多的是风光、风情、文化、历史等,已占人选作品的大多数,尤其可喜的是在多样化基础上,出现了一批表现主旋律的作品,使版画与社会、与观众接近了距离。
2,现实主义业已成为创作取向的主流。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逐渐,融入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主流之中。今天的现实主义作品也面貌纷呈,有捕捉生活的原型美,有塑理想的美;有以情出发而通情达理,有从理念出发而通理达思;有的从社会题材切入,有的侧重心路历程和精神性;有的以具象手段营造抽象的境界,有的以抽象图式拓展想像空间;即使是抽象、观念性的作品,作者也在努力探索令人可看可想之中国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互相渗透,并存发展,在与中国实际、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之中,迸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
3,版画本体文化建设受到普遍重视。版画的基础和专业训练,不仅在艺术院校得到加强,有相当多的业余作者也以各种形式得到进修深造的机会,广大版画作者专业素质的普遍提高,是这一时期版画作品文化素质上升的根本原因。十四届全国版展涌现出一批版画语言、制作工艺相当精淳的好作品,显示了版画的欣赏价值,这只有观看原作才能体味。
4,中青年版画家,经历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经历了商品潮的冲击,有人出国了,有人改行了,大浪淘沙,剩下仍能坚持版画创作的作者,其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民族情绪、传统文化背景,对于现代社会的适应,奠定了他们对于个人艺术道路和中国当代版画的取向。
与成绩相伴,版画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人们的精神世界,尚缺乏广度和深度。人们呼唤已久,希望反映时代旋律的力作出现。当今版画,如果与40、50年代版画精品的时代特色、民族气派、生活气息、语言精良相比较,仍有一段距离。版画如何认识和表现当代?有许多新问题、新难题需要探讨。我们正处于多极多变的时代,既勃勃生机,又迷雾重重;既丰富多采,又矛盾复杂;既调整进步,又腐朽滞后;置身于世界文化的大空间,如何认识人类社会、艺术使命、人生价值?本世纪已近尾声,真正与时代相称的巨作,新时代的艺术高峰,将在新世纪的几十年代出现?
2,版画的本体素质尚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木版画仍处于主流地位,水印及油印木刻的工艺水平有较大进步,黑白木刻及刀法尚未超越前辈。三版作品有飞跃发展,但与其娘家外国的相比,尚处于初级阶段。版画的技法、语言、意识、制作工艺,都有无限广阔的开发空间。从工艺到功力,从语言到内涵,都是硬功夫,版画家的一刀一笔,一着一式,都在索求其功力、魅力,时刻想着超越自己、超越前人,那么版画就比较接近于好看、,耐看了。
3,艺术个性的追求,各人拉开了距离,已经取代了群体面貌。然而,真正能体现作者的品格、情操、思想和精神的好作品,并不多见。每到此时,少有共鸣,难免遗憾,作品是作者的一面镜子,其原装之美,美中不足,均反映其中。选择一种创作的取向,一种样头的定格,并不太难,作为本现取向和样式的内驱力、作者的人生境界,则要有长期修练的功夫,非我非物,天人合一,化为艺术家心灵的甘泉,自然地喷涌,创作的高难度也恰恰在此。
4,版画的多样化发展极快,但真正有感染力和审美价值的作品为数不多,文化底蕴上升缓慢,成为一个时期以来版画文化水准的普遍性问题。如果从中青年版画家中绞绞者历届入选全国版展的作品观看,他们已经在由非专业到专业,由非功利到使命感,由自我表现到自我完善,由浮燥到相对稳定,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蜕变和进化,这个过程既艰难又漫长。
这一历史时期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版画队伍完成了新老更递,中青年作者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版画的成绩和问题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仍有为数不少的年轻同志,或因缺乏严格的专业训练,或因缺乏生活经验,或因缺乏艺术修养和思想深度,再加上转折时期带来的震颤,如:曾经受到西方现代思潮的冲击,徘徊过;曾经受到多元理论的不同导向,困惑过;曾经受到美术市场的冲击,动荡过;在种种错综复杂和心态不够稳定的情势下,很难将版画文化意识的追求放在重要位置。实践证明,文化底蕴的蓄积,比起观念的转变、样式的出新要艰难的多。
文化的品格有许多层面,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商品文化,等等,都因其不同的需要而存在,就版画而言,既要有满足社会广泛需要的作品,又需要具有高雅文化品格的作品,从带动版画文化的整体水平,版画家都应具有这样的意识和心态。同时,也需要少数有条件的版画家以此为己任,甘于寂默和清贫,为冲击当代版画文化的峰巅充当突击手。
三,主流文化与版画文化
中西文化融汇,是我国近百年来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近代西方文化在许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必须引进、补课。我国新兴版画伊始,在30年代初期引进了创造版画;50年代初期,将版画纳人西方造型艺术体系的正规教育,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创作模式;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西方现代艺术;历经三次中西融合,凡符合我国实际,汇入中华文化主流之中,走出自己的新路,版画便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反之,也走过弯路,付出了代价。
继承到发展,从借鉴到创新,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反思和总结的历史课题。博览古今中外,博采众家之长,是我国版画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艺术是真诚的,创作是神圣的,艺术的演变和成长,取决于不断地吸取营养,健全自身的肌体。
一代中青年版画家,几乎一踏上艺坛,便大量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以个性和语言为轴心,求新求变,尤以艺术院校的学生居多。而对于中外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艺术规律的理解偏于新的狭窄,补课,没有捷径。
百年大计,应从基础教育人手。
近20年来艺术院校的版画教学,在基础课和专业课训练,完善凹、凸、平、孔四大版种工作室建设、拓展知识结构、开阔艺术视野、增加相近学科如:设计、插图、摄影、电脑、以及选修姊妹艺术课等方面,均有较快发展和明显的效果。一批素养优良的中青年教师承前启后,以新的姿态开创版画教学新局面。但是版画教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我国木版画,虽然在借鉴外来经验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对于民族文化丰富矿藏的开掘,最终并将研究成果逐步纳人教学训练程序之中,仍要作长期、艰巨的工作。三版要加强技法和语言训练的力度,尤其对于三版技法之重点技法。如:铜版画的线刻,石版画的砂目,丝网版画的创意和制作工艺,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应该在教学中严格训练,让学生认识和把握高难技艺,少一些玩弄技法游戏。
创作教学恐怕是问题最集中的学科。一方面,学生思想极为活跃,敏于新事物,为版画创作教学凭添了活力;另方面,旧的教材和方法被打乱,新的又未形成,出现了教与学不协调、教师被动、学生育动的不正常状态(据知,在西方许多院校也类似这样)。近年来版画毕业生创作,有部分作品入选了国家一级的画展,也有的获得大奖,在技法和创新意识方面略有进展。在版画界已经形成现实主义回归的今天,仍有为数不少的在校学生满足于80年代的那种制作过程的快感、偶发意念、技法练习,以及诸定流派炒作。艺术创作是研究艺术规律的重要学科,当务要作的是编写教材,曾经积累的现实主义创作教学经验,应该重新整理、完善,对于现行创作教学经验,也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编写新教材,这是一项既艰巨又迫切的工作,不能再拖延了。创作教学涉及学科:艺术与现实、个性与社会、形式与内容、思想与语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知识与修养、理论与实践、以及从素材、构思、构图、制作等一套训练程序,总之,应能体现全部教学内容和成果,是体现培养目标的验证。从事创作,课教学的教师要全面充分的备课,自己要讲的清楚,作的到位,让学生受到系统、可信的教益。爱护、诱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相长,不等于放弃必要的教学要求,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要求明确方法科学,训练严格,才能体现出予期的教学成果。
版画教学的现状,关系着版画的现状和未来。远期构想,以版画的文化使命为出发点,为10年20年以后培养高标准的代代新人。现行教学,应从社会、文化针对性出发,关注社会需求,关注版画现状,不断地调整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规格的选择,要与社会需要的选择接轨。
版画教学面临着历史性改革的使命。我国版画教学只有44年历史,与西方教育相比还很年轻。我们在传授西方艺术教育经验方面,已经积写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如何系统研究,科学总结,形成我国版画教学体系,尚有大量工作要作。总结我们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西方教育的利弊,以现代中华主流文化为主线,从思想理论到教学实践,逐步健全和完善中国版画教学体系,是摆在从事版画教学一代中青年同志面前的历史重任。版画要实现历史的超越,必须确认版画的历史文化座标,就像体育比赛的成绩,只能在前人成绩的法码上谈超越,艺术的发展好像接力赛跑,新起点始于昨天的终点,新成绩的高低是与昨天相比较而言。新时代的艺术自然要有新坐准,新面貌,但是艺术的文化本质,总有相互可比较的客观标准,最好的艺术与历史同在,可以跨越时空,它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源远流长的艺术基垫,将新时代艺术托向新的高峰。新世纪的版画艺术,如同未曾出世的婴儿,不以任何为模式,但却要为其孕育期间的胎儿注入丰厚的营养。在我国版画拥人当代文化建设大潮的今天,不妨不失时机的回首冷观,温故知新,不无益处。
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众多版画大师,流派纷呈,成就卓著。我以为最值得一提的应属柯勒惠支,她将思想性与艺术性、个性与社会性、坚实的造型功力与高超的版画语文融为一体,甚称版画文化的典范,有一部记录可勒惠支生平和作品的影响片,在记载二战时期轰炸、屠杀、废墟、流浪、拾垃圾、饥饿等一幕幕历史性镜头的同时,将柯勒惠支一幅幅纪念碑式的作品穿插其间,交相互应,宛如历史的画卷。影片中有柯勒惠支在讲话的镜头,当年她面容憔悴,披散着白鬓,挥动瘦弱有力的手臂,一幅战火纷飞与苦难深重的风景,无情地控诉法西斯暴政的罪行!她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民性,留给人们一个时代的思考。
由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成为中国版画近70年历程的主旋律,这是我国版画之所以在各个历史时期能够减弱大的摇摆和曲折、发展比较正常、稳定、成熟的根本原因。回顾我国新兴版画的历史功绩,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方向,版画家全身心地投入变革现实的洪流中,积极创作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作品等等优秀传统,仍应视为促进我国版画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
我国近百年来文化发展的总趋势,都是为了建设现代文明,强国富民。“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革新、进取的精神,为了弘扬这种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中华优秀儿女前赴后继,这在“五四”以来的优秀文艺作品(包括新兴版画)中均有反映。回头看,凡是对于时代精神有出色把握的艺术家,都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自觉自律,大作大为。
美术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侮个时代的艺术高潮,都是由成熟的艺术群体(一代或几代人接续)完成的。 年轻的有作为的版画家,应不断地一面地完善自我,长期准备,为使命而搏。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悠久的版画历史,有庞大的版画队伍,有条件、有义务,为新时代的版画艺术再造辉煌。
四、关于“转型期”、“新时期”的提法
转型期、新时期版画,己经走过了20个年头,是我国新兴版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阶段。“转型”到何时为止,有无阶段性成熟的标志?“新时期”有无期限?如果从版画的总体来看,与以前相比较,可以说已经完成了转型的任务。
过去曾经叫过“创作版画”,那是为了区别复制版画,有些外国朋友对此种说法曾表示异议。还叫过“现代版画”,是与传统版画相对而言。在学术研究中,这样说那样说各有道理。在国际交流中,外国人看中国版画是一个整体概念(不会把阶段性搞错)。而今又冠以“转型期”、“新时期”,反而令人费解。按通常说法,称作中国版画比较适宜,也容易为更多的人接受。
抖落掉“转型”年代的种种精神负荷,振奋精神,放开视野,中国的、现代的版画文化坐标,将从我们的脚下延伸,到灿烂的明天。
原载《美术》199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