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艺术家 史论家 策展人

苏高礼

苏高礼先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著名油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来,他授业解惑、诲人不倦、桃李天下,现在仍然作为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的教学顾问,默默支持着学院的事业。虽然年岁已高,苏高礼先生却始终笔耕不辍、积淀深厚,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追求。

苏高礼先生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培养起来的一代艺术家,他的艺术成长道路经历了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大学的学习,国家派往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同时也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洗礼,以及20世纪70至80年代的历史变革,并在新的历史时期重焕艺术新生。作为一名人民艺术家,苏高礼先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信念,坚定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

几十年来,苏高礼先生以他特有的“写生”方式,感悟自然、感受生活,体验生命的价值。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一次次走进自然、深入生活的艺术实践中,他以自己淳朴和真诚的心灵,去关注客观世界的变化、时代的变迁、劳动人民的心声,并由衷地抒发出自我的人文情怀,持续探寻和梳理属于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实现个人与时俱进的艺术理想和追求。苏高礼先生的作品主题明确、结构概括洗练、色调明快饱满,从对普通人物、场景的描绘表现中,彰显出他对画面自信从容的驾驭能力和不凡的艺术品格。

苏高礼先生从艺、从教几十年,始终把自己的创作与社会和劳动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关心着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苏高礼先生向学院表示了捐赠作品的意愿,此后几经筹划商议,学院欣然接受了他的103件艺术精品及部分文献资料,有效地丰富了学院的收藏序列。这些作品的收藏,将是我们进行艺术家个案研究的珍贵档案,同时也必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在此以举办“苏高礼先生捐赠作品展”的形式,向他的无私奉献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与由衷的感谢!

潘公凯
2012年3

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37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南阳胜村。

1954–195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被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

1960–1966年赴前苏联留学,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梅尔尼科夫工作室。

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油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教学顾问。

写生历程

1954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进行正规的美术专业训练。

1954年在北京昌平茂陵村下乡实习,这是平生第一次以艺术为目的地深入生活,实地写生,留有水彩作品《菜篮子》、《村口》和速写等作品。

1956年在河北昌黎县张各庄村实习写生,留有水彩作品《村道》、《牲口院》和速写等作品。

1957年在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实习写生,对自己不熟悉的工厂和工人生活有了感性认识,留有水彩作品《厂房》、《车间》和速写等作品。在附中学习四年期间几乎每年寒暑假都要返回故乡写生画画,留有许多速写作品如《老乡亲》、《老汉和长烟袋》等

1958年附中毕业被保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并随学院在石景山模式口村开门办学,除课堂学习外,多参加村里果树队的劳动并写生绘画,留有《刮树皮》等淡彩和速写作品。

1960年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留学。

1961年夏天在苏联南方克里米亚半岛阿鲁布卡镇实习写生,留有作品《阳光下小镇》、《黑海岸边》等。

1962年夏天在苏联南方城市索契实习写生,留有《山路》、《晨山》等作品。

1963年回国实习期间到山西省芮城临摹永乐宫壁画。

1964年回国做毕业创作准备工作,先后在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昔阳县大寨虎头山村和平定老家深入生活、写生,留有《车间》、《老羊倌》等作品。

1966年完成毕业创作大型玻璃镶嵌画《工农兵学商》的创作稿和原大尺寸的局部制作(藏于列宾美术学院),导师A.梅尔尼科夫。7月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1967年为国家援建的几内亚大会堂创作壁画《解放》、《美丽家园》等作品。

1969年随中央美术学院整体下放到河北省邯郸磁县东城村搞“运动”和参加农活劳动。后迁移到河北省获鹿县前东村继续搞“运动”和参加农活劳动。

1973年开始允许在驻地进行风景人物的写生,完成一批小风景和肖像作品如《河北人家》、《前东小妞》等。后调出参加国际和平医院白求恩纪念馆的创作。先后到五台山农村和河北唐县深入生活、写生,作品有《艳阳村》、《五台山》、《太行老农》等,并完成《白求恩临终前写信给党中央》的创作。

1974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工农兵学员班户县教学组,在户县农村教学一年并辅导户县秦渡镇群众学习美术。也曾到延安参观和写生,作品有《凤凰山毛主席故居》、《北京知青窑洞》等,并创作水粉画《农村大批判》。利用假期返故乡平定写生,完成数十幅头像素描并画有写生作品《日出》、《山谷幽香》等。

1975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组队为大寨展览馆创作美术作品,并长驻武家坪村辅导大寨群众学习美术,完成《武家坪的庄稼地》、《高架渡槽》等写生作品。

秋后与闻立鹏等先生应人民美术出版社邀请赴河南辉县深入生活,创作《太行山上石姑娘》组画,同时完成《陈家院水库》、《安全帽》等写生作品数十幅。

1976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工农兵学员班林县教学组,带领部分学员驻占头村数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完成以修建红旗渠除险英雄为范本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油画创作,同时完成写生作品《红旗渠》、《新媳妇》等数十幅。

1977年先后完成《周总理是我们的贴心人》(合作)、《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合作)等大型油画创作。后半年与闻立鹏、杜键等先生先后到昔阳县、左权县、林县、济源县等地(从太行山到王屋山)深入生活与写生创作,完成《厚庄》、《麻田村口》、《黄背角村》、《老民兵》等作品数十幅。

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组织教员赴敦煌观摩和临摹传统壁画。随后与闻立鹏、马常利等先生赴青海深入生活与写生创作,完成《牛心山》、《百杨沟》、《高原牧民》等作品数十幅。秋天与冯法祀、詹建俊等先生赴黑龙江嫩江林区写生,完成《黑土地》、《开垦处女地》等作品。此次外出因劳累过度病倒,不得不半途而返住院治疗。

1979年完成大型油画创作《不可磨灭的记忆》(合作),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时担任壁画工作室研究生班的素描教学,由此开始专题研究素描教学的有关问题。

1980年与高亚光等先生赴山西大同、太原、平遥、汾阳、洪洞、河津、稷山、侯马、芮城以及陕西西安、咸阳、临潼,河南洛阳等地考察传统艺术,做有考察笔记。

1981年与闻立鹏、马常利等先生赴湖南吉首、张家界、凤凰县,广西龙胜、桂林、柳州等地写生,完成《峒江摆渡》、《凤凰城》、《张家界林场》、《杨堤》等作品数十幅。

1982年与杜键、高亚光先生先后赴平山、涉县、赞皇等太行山地区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为完成大型油画创作《太行山上》做准备。

1984年完成大型油画创作《太行山上》(合作)。

1985年应邀赴云南曲靖地区讲学并到陆南撒尼族地区写生,完成《带忠字的石寨》、《红土地》等作品。

1986年赴新疆乌鲁木齐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举办的美术培训班讲学,并到乌鲁木齐南山写生,完成《哈萨克人家》、《丛树》等作品。

秋天赴山西平定老家和昔阳县写生创作,完成《老院》、《东阁》、《过丁峪乡》等作品。

1986年以后担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全部精力放在主持画室教学的工作上,

1993年又调任油画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工作,虽然完成一些架上创作,如《我的太行》组画、《家乡组画》等,但始终未能抽出时间下去写生。

200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苏高礼油画写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