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经过半年的准备,纽约布鲁克林否画廊正式开幕了。与此同时,未命题对话系列重新启动。此次未命题对话邀请了艺术家李牧介绍仇庄项目——通过荷兰Van Abbe美术馆的收藏在自己的家乡江苏仇庄发起的艺术项目。李牧将讲解参与作品的几个村民,介绍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与这些艺术作品相遇。李牧还将与作家、艺术家Ellen Zweig对话。Ellen Zweig近期专门拜访了仇庄,并写文记录了自己的旅程。
未命题对话缘起于和2012年五月和李牧在ISCP驻地计划天台上的一次对话。后来李牧作为第一期嘉宾,介绍了自己此前的艺术项目以及当时正在酝酿的新项目——仇庄计划。仇庄是一个拥有约1000人口的小村庄,位于江苏省,北京以南约800公里。在过去的一年中,李牧陆续复制了一批荷兰Van Abbe当代美术馆的藏品,以不同形式在仇庄展示,并在村里建立了一个图书馆。李牧和Van Abbe美术馆结缘于2010年世博会期间展览《双倍无限》。作为埃因霍温与上海的城际交流项目,该展览有Arthub Asia参与策划。之后李牧访问了埃因霍温的Van Abbe美术馆,并提出将美术馆收藏带到仇庄展出的想法。在研究和考察过程中,李牧与荷兰艺术家John Koemeling关于观念艺术的原作和复制概念进行了一番对话,最后萌生了舍弃艺术品原作,省却运输保险的负担,利用仇庄当地材料直接复制这些作品的想法,并于2013年初正式开始实施。在仇庄的主干道两侧,李牧邀请村里的画师绘制了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的两幅墙画,用树枝复制了理查德.朗的《木圈》。索尔.勒维特的另一个作品的《无题(墙面结构)》(1972)被建造出来,散发给村民,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乌拉和阿布拉莫维奇(Ulay/Abramovic)的行为录像在村庄的杂货店播放,这儿也通常是人们聚集的地方。项目还包括A图书馆,一个联结当地与外界的公共空间。图书馆每周末免费向公众开放。李牧儿时的小学老师魏以明退休后受聘出任图书馆管理员,主持日常活动,包括艺术影片的放映和文献的陈列。
仇庄项目将持续至2014年3月,之后图书馆作为永久项目保留。
关于分享人:
李牧,1974年出生于中国江苏省丰县仇庄。1995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学校,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参加了很多群展,包括《瑞银-今日艺术奖入围展》(北京今日美术馆),《Power to Host》(纽约ISCP项目),《51平方米:16位年轻艺术家》(北京泰康空间),《守门人》(荷兰埃因霍温Van Abbe美术馆)等,并曾在上海证大美术馆举办个展。李牧的早期创作以录像及摄影为主,然而在过去两年,其创作的新方向无法被简单归类。他的许多近作都是持续进行的行动,且很难同其日常生活彻底分隔。这些想法与行动以多样的形式呈现:从实体的文献资料到他的个人博客(http://www.iamlimu.org)中所展出的日常手绘、文字与摄影。
Ellen Zweig,从9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影像创作,创作媒介包括文字,声音,影像和影像装置等。她近期的项目包括一系列录像和装置,尝试拍摄中国的风。此前,她创作了《孤独女孩》,关于一位在纽约生活的京剧演员的记录短片,并在Anthology Film Archive (2006), Pacific Film Archive(2007)等机构放映。从2007年开始,她开始尝试向纪录片导演Joris Ivens以及他最后一部电影《风的故事》致敬,像Ivens一样在中国拍摄。目前她正在拍摄关于音乐家和艺术家Z’EV的纪录长片《Heart Beat Ear Drum》。更多资料请见她的个人网站(www.ezweig.com)
关于未命題对话:
UNTITLEDdialogue未命题对话是由杨嘉茜和何雨在纽约发起的系列文化交流项目,从2012年5月创办,目前已经举办了十二期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邀请一个亚洲背景的视觉艺术家、独立制片人、纪录片导演、策展人、作家、音乐人等与观众进行对话,介绍自己的艺术创作。每未命题旨在消解演讲者和听众的区分,强调双向沟通,所有参与者都是积极的贡献者,为未命题注入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