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艺术景观中,被称为“新生代”的一些艺术家以新颖的绘画方式为艺术史写下了新的篇章,张亚杰是引领这一变革的艺术家们中的一员。在他捕捉于街头巷尾和身边所及的人物和场景中,人物被动的神态和纷乱的环境呈现在时代剧烈转变的气氛中,人物的出现和场景空间的处理无序而拥塞,而显现张亚杰作品核心特点的是他将涂鸦和写实造型融于一炉的笔法,以及处理画面时表现出的具有裸露感的直率。另一个系列的黑白肖像作品运用了如同在近距离摄影镜头中的夸张变形,以及闪光灯下人物的表情神态的强化和惊异感,为那个独特年代的人们留下了灵魂的写照。
游历了日本和美国,张亚杰在回国后的作品中对这两个方向都有所发展和更新。肖像系列变得色彩浓重,更透露出人物的情感和命运;身边景物的描绘集中在渐被时代所遗忘的普通居室的内外场景,或者洗手池、插座等人们熟悉得已经陌生化的物品。2009年前后他发展出一种薄涂的笔法,用点状或者短促的笔触,准确生动而不加修饰地描绘着日常的琐屑和时光的沉静。这一时段的作品显示了画家对绘画经验的积累和对技巧的自然而精准的控制,构成了张亚杰的另一个成熟阶段。这些被描绘的物品的属性和状态都是平凡而单纯的,它们同艺术家的生存经验相渗透,被艺术家转换为画面后仍然呈现着日常的定位,显得天然质朴而不造作。这并不是以一种“艺术加工”的方式来处理日常,并企图去发现日常中有什么神奇之处,而是经由对日常的关照而达到并表现出艺术家在长时间的积累中形成的对生命和时间的感受。
艺术家此后更将点划状的笔触运用得洒脱自如和灵动生变。在2013年的几张描绘城郊建筑和画室一角的作品中,斑驳的点划弥漫在整个场景中,几乎接近平均地分布在画面各处。这些斑点不依照空间透视或者被描绘的物品属性的常规,而成一种视觉扫描般的普遍覆盖的态势。人工制品和人工环境在自然的作用下增加着岁月的痕迹,在人工和自然之间处于一种生动的中间状态,而这些斑驳的痕迹既代表了现实的粗糙和鲜活,也是艺术家日常经验之下的心迹流露。这几幅作品中某些局部使用了纯度较高的颜色,加上跳动的色点和斑块使得作品的情绪基调具有上扬的倾向,但这一情绪并没有被导引和落实到具体的对象上,而是保持在刚刚产生的提示阶段。在同样是薄涂法的用笔下,由于画布白色质地的作用,深颜色的用笔产生了较强的笔触和动作感,而浅颜色的点划则产生了微妙和缓的色调变化。这些特征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几张描绘水面岸边和远山的风景作品中。
张亚杰的作品一直在探究日常状态中与他自己息息相关的人与物的属性和状态。这些属性和状态还原在作品中仍然是平凡和朴素的,它们更多地扮演了一种角色,服务于艺术家对时间的记忆和对生活的态度。他在含蓄的表达中埋藏了非常高的造型和色彩修养,以及丰富和深入的经验积淀下形成的准确成熟而不露痕迹的表现技巧。那些看似随意而无规章的色彩和笔触在他构建的世界中忠实于艺术家的内心。这是张亚杰作品中的“艺术”,存在于艺术家用心去体验生命和世界的态度,以及不倦地去尝试表达这一体验的种种方式之中。
展览时间:2014年4月19日–5月21日
展览地点:红门画廊
图片提供/红门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