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造境:章犇“倚水借山”

时间: 2016.11.21

2016年11月20日,章犇在新北京前站举办的个展“倚水借山”呈现了一系列新作。本次展览是其继2015年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异乡”作品展之后的一次阶段性呈现,展览策展人崔园园表示,“总结性展览结束,之后也许会面临创作的寒冰期,或者精神上匮乏,在章犇身上,我看到的是周而复始,是习惯性,从身体中长出来的本能性驱使去创作,停下来,即会不安。”

章犇,1984年 生于安徽黄山, 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靳尚谊、朱乃正先生。如主题“倚水借山”,本次展览可分为两部分——与水相关的“倚水”系列及以山为对象的“借山”系列,以及少部分的艺术家创作草稿。在艺术家看来,“倚”和“借”只是手段,而“山”和“水”也只是借以描绘的表象。“能让人感知的艺术,必然是对自我加以锤炼,对私人痕迹和情感进行打磨提炼后的结果,在这段时期的创作正是在更深入的向内在世界挖掘。”对于主题的阐述,章犇如此解释。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其著作《美学原理》指出:“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造的刺激物。”章犇作品里,这种“刺激物”存在于画面反复出现的符号之中——崇山、岩石、枯木、巨浪、流水……以及不得不提的人体。在之前的展览中,章犇就已展现出欲将环境与人物形成的一种对抗力量;而在此次展览中,他有意识的削弱了人物的存在感,那些赤裸着的人体或者从画面中消失,或者仅限于崇山巨浪之中的几个影子。“章犇在这一阶段的作品,放下了最擅长的对于人体的表现,或者说是刻意缩小的人在画面中的篇幅,着眼于环境,情境的营造,中国审美美学,有一个 ‘远处’的造境之说,意在景外之景,象外之象,视觉形象之外要有不断延伸的想象空间,从而找到心理的审美真实,”策展人崔园园指出,“而略去人物之后,画面情景由山,石,水,云本身作为主体去营造,对于观者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画面的自我叙述并不仅仅是现象的结论,它引发观者去捕捉心理的真实。”

无论是《倚水II》中漂泊于汹涌巨浪之下的人,或是《借山Ⅳ》里攀岩而上的人,他们的存在并不易被察觉——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显得格外渺小——与此同时,而那些若隐若现的主体,又迸发着一股触动人心的力量。这些画面源于艺术家内心自我的“造景”,“作品中的情景其实不是真实的,都是自己营造的,和现实还是有一些距离感。我希望在作品中是找到虚幻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它其实是一个对我有心里意义的情景,但不是真实的景物。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情绪的描绘。”章犇说。这些渺小的存在看似脆弱,却或是最顽强的力量。

“我的画和我的生活一样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与当下似乎无关。在我的记忆中,幻想比眼睛所见更加真实,比实际的经历体验更加丰富,似乎我的实际经历变成想象中的虚幻事物。” 如此,章犇的创作一直试图通过对物象的重新组织和刻画来实现自我的诗意,画中的世界是一个虚幻的世界,抑或说是一个属于艺术家内心境界,它既虚幻又真实,正如那句“绘画无不是在造境” 。

图、文/林佳斌
(作品图由主办方提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倚水借山•章犇作品
艺术家:章犇
策展人:崔园园
展览时间:2016 年 11 月 20 日- 12 月 20 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 艺术区•陶瓷三街E07

艺术家 章犇
1984年 生于安徽黄山
2004—2006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画室,本科
2006—2009年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一画室,硕士研究生,导师朝戈
2012—2015年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靳尚谊、朱乃正先生
现生活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