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1日,展览“都市折叠”于央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策展人为张涵露。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为无止尽的都市化提供了一纸终极解决方案,在“乌托邦”成为现实之前,文化、阶层和空间的分隔进程急需接受重审。城市空间究竟是待规划和交易的财物,还是由其中的居民共同理解和塑造的?在展览“都市折叠”中,艺术家关注空间所具有的社会、人口学,及政治经济属性,突出作为个体的居民与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很多参展作品都对功能主义和发展至上的空间规划表达了反思。
展览的周边空间首先是被“折叠”了的,艺术家以场地特定的委任作品抹拭了美术馆的界限。在进入展厅之前,观众就将“遭遇”黄静远和殷漪的作品,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试探公共空间中非常隐蔽的权力机制。高压俱乐部将“附体”美术馆书店,在展览期间以“轮值店长”和“跨城研习”的方式开辟不同的知识分类学。展览的场刊设计特邀了《冯火月刊》——一本以印刷品的内部内容和外部传播打开了巨大空间的杂志。另外,开幕后,央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将在线上“连载”展览中几个持续进行的作品。
展览邀请了在北京的一些具体地点进行调研和实践的创作者,他们位于城市的地理边缘——也往往是社会边缘。新工人影像小组首次在皮村之外公映他们制作的两部影片,以第一人称视角呈现打工者以及移民后代的日常点滴和生存境况。刘伟伟以艺术家身份用两个月的时间调查了北京的打工子弟小学在两年间的变化,探讨城市人口管理和教育公平的议题。同时,艺术家也可能成为宏观规划和人口管控的对象:至展览开幕时,黑桥艺术区或已人去楼空,于瀛的《黑桥志异》(2011-14)却在央美术馆展厅“阴魂不散”。长期驻扎在伯纳德控制工厂中的社会敏感性研发部是一个企业结构中的当代艺术部门,这次将呈现来自北京和巴黎两地城郊工厂的多个作品和项目。
艺术家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演示了观察、谈论和勘探都市空间的多元路径。杨健的作品《废物快递》(2015-17)利用了渗透于当代日常的快递物流来诘问中心-边缘关系;杨圆圆的《在沉船上》(2013-17)通过不断重访一座废墟以审视人与建筑空间的相处伦理;点点宣传部的《等等目录》(2017)组装了一部行动油印机,以身体带动文本的流动进入街道。来自上海的缪佳欣在纽约的布什维克、来自东京的山田健二在上海的朱家角,各自探讨了城市士绅化(gentrification)、社区过度开发,以及公共空间归属的议题——一个以 Google 街景、一个以监控摄像头视角。在郑源的作品中,电脑游戏《大富翁 4》未尝不是一个深度资本主义化的物理与心理空间的提喻;而在这样的欲望之域中,平凡市民又承担着何种压力和困扰,滷味高清頻道的《情感追击》(2016-17)节目将为观众一一道来。
本次展览包括了艺术家、小组,以及独立项目,其中的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幅度广阔,体现了当代艺术映射出乃至介入到社会日常的不同可能性,也包含关于艺术之现实潜能的多种观点。我们很难定义“公众”,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人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她/他即是公众。“都市折叠”希望通过提示一些公共参与的能动性和紧急性,使参观者带着问题意识重新经历我们居住于其中的城市。
图文/主办方提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都市折叠
展期: 2017 年 3 月 11 日-2017 年 5 月 14 日
(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 10:00-18:00,17:30 停止入场)
策展人:张涵露
地点: 央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A-Z):
点点宣传部、冯火、高压俱乐部、黄静远、刘伟伟、滷味高清頻道、缪佳欣、山田健二、社会敏感性研发部、新工人影像小组、杨健、杨圆圆、殷漪、于瀛、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