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编辑”艺术|裴刚+车建全:记忆重构

时间: 2024.2.20

2023年10月,中央美院艺讯网2023线上展览《“编辑”艺术:虚拟空间中的漫游者》正式上线(https://exhibition.cafa.com.cn),15组“艺术家+策展人”分别带来了他们的对话、创作与思考。艺讯网将陆续分享15个子展厅的精彩内容。

本期将带来雅昌艺术网资深主编裴刚与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车建全的合作展厅《记忆重构》。在影像生成的过程中,“此刻”的意义是什么?围绕车建全聚焦庐山、澳门与巩义的影像创作,二人展开了凝视、影像语言、群体记忆的塑造与重构以及历史与当下的对位等话题的讨论。

扫描二维码进入

裴刚 + 车建全 的合作展厅

裴刚 + 车建全.png

截屏2024-02-20 下午3.49.23.png

车建全,澳門部分:《对位集》,4K影像,2023年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Johann Wittgenstein)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包含解构与建构两层意思。艺术家车建全在20余年的时间中,行旅在庐山、澳门、巩义等地,通过影像作品以屏幕的方式对群体记忆中的历史、图像在凝视中转换为当下时间、文化、记忆、历史混杂的内心感受,再传播形成新的历史、文化的场域向当代、集体记忆重构。

中国社会的集体记忆通过媒体、社会组织和民族国家三个层面相互影响,在特定的政治、文化的图像景观中形成的“反记忆”,“冲洗”掉历史记忆,经过艺术家对自然、现实的再凝视,重构历史与当代的关系。其矛盾性地相互重叠与渗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个人自身的思维和维度变化。形成在剧烈变化中的时代,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敏锐呈现。

在他的创作方式构成中富有游牧式的漂流文化特征,于不同的城市、地域之间长期的观察。在探究当代艺术中文字与图形相融、分离、对抗和互补关系中,以个人的方式解构图像重组、建构了新的文化形态、秩序和个人化艺术版图。并在影像中呈现独特地域的自然、历史、人文的独特属性,渗透和冲击了自身文化的界线,对历史处境之中的现实再观察。

当代现象学的概念,将其融入创作者的观看经验和沉浸中来体会生命艺术现象的价值意义。在车建全的影像生成过程中,“此刻”的意义是对与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与记忆之间形成交融的状态。影像的语言与时间、空间相互作用,如哲学家德勒兹的“生成”概念,认为宇宙万物都在多元、动态的生成之流中,此外并无他物。而万物的“存在”皆是“生成”之流中一个相对的瞬间。正如艺术家所言:我更愿意从视觉直接入手,然后再寻找内在逻辑关系,我把它叫作视觉写作,它和我们的生命流动息息相关,不需要刻意把它升级为所谓的思想。我更希望这些图像贡献给公众的是心灵体验,而不是学术语言的游戏。

车建全,庐山部分:《亭》系列,4K影像, 2003-2023年

裴刚:您常常以凝视的方式展开对历史记忆和现实处境之间的观察,时间、空间的转换和流变、聚散、明灭、隐显是个人私密体验在历史处境中的言说。那么,您是如何看待多年持续不断的凝视行为?

车建全:我们的观看方式和观看内容受限于我们自身的观念和对世界的认知,它是内在的一个系统,会回避正在发生但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东西,会用意识修改扭曲己经发生过的东西,会限制我们看到这个内在系统之外的东西,因此,长时间无差别地观看会让很多无法想象甚至曾经无法触及的东西进来,对我来说,这是破除稳定固化内在系统的方法,让边界柔软,不抵抗,迈出自己的限制。

裴刚:在“庐山”“澳门”“巩义"等地理、人文的图像中,不仅是对景观时空变化的记录,也是对今天与历史记忆的重构,在您长期真切的体验中,如何看待视频媒介在“记忆重构”这个方向的独特性的?

车建全:记忆重构只是一个文字表述,虽然庐山拍的时间最久,但它始终是个谜,天气和地貌的特殊性、微妙性和复杂程度到目前还没有找到更适合的方式传递。澳门作为在大航海时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城市,以及今天在湾区经济中的重要贡献,在地理和文化上都有独一无二的特殊性,一条街道可以把500年的历史折叠起来,可以把多种文化的复杂性杂揉起来,这些弥漫在空气里的特质,会让人产生置身历史中的错觉,但建筑、街道、人物的具体细节会让历史的诸多线索瞬间重合,当下即是对记忆的重构,或者说在我们有限的感知边界,时空始终交集重合,我们只是在取走了某个和我们相关的切片。

我印象中的巩义来自多年前的匆匆一瞥,那些沉默的石像如何在荒塬上和麦田里度过近上千年,它在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一直让我很好奇,2023年回访的时侯,发现有些帝陵周边己经建了很多金属化工场,巨大的烟囱和工厂传送带和石像形成了奇怪的关系,给了我重新记录和阐释的冲动,它意味着七帝八陵千年宁静的田园时代彻底终结。

车建全,巩义部分:《烟》(影像静帧),4K影像, 2023年

裴刚:在庐山的20年时间创作为线索中,对于这个独特自然、历史、人文背景下记录的图像,构建了怎样的特殊记忆?

车建全:庐山系列从气质上是缅怀古代文人文化的,李白和白居易的诗歌是个引子,带着我一路感受,亭子位置的水下面是湮没的大林寺,是历史被隐去的部分,这些场景的记录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古代文人和一座代表自然逍遥之山的关系,他们如何被山川蒙养,如何避离红尘,在自然的氤氲中感悟自然之道的运行,这是老庄思想在转化为人生的行动,明代以前的中国绘画和文学大抵具有这个特征,庐山只是其中的一条线索。

车建全,庐山部分:《亭》系列(影像静帧),4K影像, 2003-2023年

裴刚:澳门的殖民历史与海洋之间关系构成这个城市独特的地理图志,您从拍摄的缘起到形成作品是怎样的过程?

车建全:2021年疫情时我在澳门拍摄《不确定的冥想》的时候,接触到一张400多年前的澳门老地图,这张地图的信息和绘画性描述延伸出很大想象空间,制作地图的人是谁?在什么状态下绘制?借助了什么方法测绘?想象推测的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经过大量阅读后慢慢清晰,重点是大航海时代初期大量的亚洲地图,只有叁个地标,北京、广东和澳门,澳门是通向内陆的起点,足见澳门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严格来说,这件作品是一个图书馆式的文献报告,2023年3月加入牛房仓库驻地项目,在吴方洲先生的帮助下,和海事博物馆、澳门文化遣产协会、澳门建筑设计协会等多方专家进行了沟通,在澳科大图书馆做了大量资料收集之后,形成了以老地图为素材的框架,梳理出澳门地理发现的编年简史。

车建全,澳門部分:《对位集》(影像静帧),4K影像,2023年

裴刚:对于澳门这样独特的城市与历史处境有哪些深入的体验,在影像的语言和拍摄方面有哪些不同于之前作品的状态?

车建全:澳门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城市,宗教的多元性,文化的复杂性,地理和海岛的形态变化,时刻会把人带入非常具体的历史语境,丰富的内容值得深入探究。我在一些古老街道和场景中做了长时间的影像记录,地图局测绘员、赌场屋顶维修灯具的工人、屋顶晒木棉花的阿姨、对着水族缸发呆的男人,这些人物进入镜头并留下他们短暂的经历,这些碎片构成了和这些历史场景的对话和对位,它们都是随机发生的。这一次我的工作状态会变得非常具体,地点、地名、人物都在此时此地发生,同时它钩连出此地彼时的种种延伸。短片发生的地点在地图上都有准确标注,因此,它是当下和历史的地理对位。

裴刚:内陆城市“巩义"的历史和地表的遗存,以及生活场景中的现实,哪些是吸引您展开新工作的动力,以及独特体验?

车建全:2023年4月巩义的短暂旅行让我体验到历史遗存在当下的处境,更新中的乡村,快速崛起的工厂,松散的旅游业都在悄悄改变千年来田野的宁静,无论这些北宋雕像身处荒野、村庄还是厂区附近,都在接受时代特有的震荡。所以我着手做一个从夏到冬的记录,它不仅是关于古代雕刻遣存处境的描述,也是一个自恰的乡村被时代塑造过程中的地域化标本。中原地区的深厚和空旷特别让我触动。

车建全,巩义部分:《烟》(影像静帧),4K影像, 2023年

裴刚:在长期观察的创作行动中,影像的语言或者绘画的方式,对艺术家而言不仅作为一个观察、再现者,还作为一个发现、重构者,都重新对应了生成图象背后艺术家的个体身份。这种身份的变化对于您而言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您的工作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您认为当下更关注的是什么?

车建全:我一直关注变化,也试图用变化和随机性把自己从固定的状态中带出来,所以,我会不断转变视角把边界模糊掉,观察、记录、凝视是希望不被记录者(艺术家)过多干扰,以保留事物本来的状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内在会限制我看到什么,忽略什么,多跟随随机性,接受变化,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我一直在质疑身份是人设还是被人赋予的,如果从真正意义上开放,我们应该是被更广大的宇宙能量塑造的,它可以有各种形态和可能性,今天我是一个图像生产者,明天或未可知。

一个从夏到冬的记录,它不仅是关于古代雕刻遣存处境的描述,也是一个自恰的乡村被时代塑造过程中的地域化标本。中原地区的深厚和空旷特别让我触动。

策展人&艺术家简介:

裴刚,1974年生人,雅昌艺术网资深主编,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国潮艺委会副主任。199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四工作室;1997年,毕业创作《黄昏的游戏》获优秀毕业生作品奖,作品刊登于《西北美术》;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助教进修班;1999年10月开始参与创建“美术同盟”;2000年10月-2007年6月,于北京讯能网络有限公司 TOM.COM任美术同盟频道主管;2007年4月参加“重启·索家村”国际艺术营展;2007年7月至今,在雅昌艺术网(http://www.artron.net/)网站事业部任资深主编。策划展览包括:“共生聚落”、“先验剧场”、“弥合·治愈”等。

车建全,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 美国克莱门特研究生院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特聘)。

车建全是一个跨媒体艺术家,介质包括绘画、纪录片,写作、多屏影像装置,长期以来,他以影像和绘画互文性的研究与实践为核心,他的作品强调了绘画的手工操作和影像美学的视觉差异与互相影响,也揭示了自然的能量和神秘性对人类景观的影响。同时,他尝试阐述中国现阶段“人与自然、历史与集体性记忆的关系,其相关作品曾在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奥地利、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其作品被美术馆、文化机构与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