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赵一浅:在AI时代,回到现代主义寻找绘画的潜能

时间: 2024.4.29

2024年4月12日至5月31日,艺术家赵一浅最新个展“一电元”于北京势象空间举行,由徐子羿任策展人,本次展览聚焦艺术家从2023年以来,包括“ADAM亚当”与“EVE夏娃”两个系列作品的最新探索。如本次展览题目中的“一电元”,及其谐音的“伊甸园”所示,“一电元——赵一浅个展”指向艺术家对绘画本体的思考。这些思考,一方面来自艺术家多年来于技术、形式与主题层面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基于艺术家站在更广阔的历史与技术维度的观察——尤其是依托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数字图像生成技术,成为激发赵一浅思考技术、图像生产、绘画的“手性”与物质性,并进一步重思绘画本质的重要契机。

WechatIMG49.jpg

WechatIMG48.jpg “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展览现场

在策展人徐子羿的解读中,展览名称“一电元”,既是一个颇有趣味的文字谐音游戏,也包含了更具引申性的阐释空间:“一”所对应的“chosen ONE”,如同电影《黑客帝国》中被选中的“救世主”Neo,“他”在母体(Matrix)中,“是迭代运算中的余数也是系统计算产生的错误合集,每一个版本的Neo看似觉醒或游离于Matrix的统治之外其实也是系统计算中的一部分,Neo既是错误的合集也是系统对运算错误的收编。”[1]

“一”是“Neo”式的存在,意味着如“鲶鱼”般对系统发挥独特效应的“bug”,它在人的指令、技术逻辑推演、乃至最终生成图像的过程——即策展人徐子羿归纳的“文字—大模型—返图—绘画”这一整套新式图像生产过程中神出鬼没。具体在“ADAM亚当”系列中,如“bug”般,令人感到陌生、新奇与矛盾交织的画面组合方式,吸引赵一浅在画面中发起尝试与探讨。然而,在这些乍一看带有古典气质的“亚当”图式的描绘中,艺术家仍然坚持让笔触、肌理等等布面油画固有的物质性参与其中,并成为描绘新“亚当”诞生不可或缺的部分。进而交待出画家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例如,面对新的图像生成方式,绘画还能做什么?绘画不可替代性是什么?

0G3A9963.JPG

WechatIMG113.jpg “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开幕现场

“电”与“元”对应“electro”以及带有原初、初始意味的“meta”,试图提醒观众,展览中包含着两重世界——正在飞速迭代的“电子世界”,与架上绘画所代表的物质世界,而艺术家则尝试在二者之间,探讨造型艺术尤其是平面绘画依然存在的某种“元”属性,它的存在与否,就像圣经故事中衍生出人类历史与未来的“伊甸园”,其中涌动着无限的可能。

在过往的绘画作品中,赵一浅倾向于将自己对古典艺术的喜爱、个人记忆与日常经验,结合对当下世界的反思,融会贯通为属于他的艺术表达。从老照片、古典主义艺术、波普艺术结合中国城市80、90年代视觉记忆中拾取而来的碎片,被赵一浅重构与组织在画面中,用以探讨不同历史空间中图像的关系,同时在这种冲突中,构造出属于赵一浅特有的超现实、幽默、富有戏剧性的新图像。

来到新作系列,画家试图进一步打破自己的已知经验,开始由具象向抽象转变,这一自然发生的转变过程,部分动机源于画家试图跳脱出历史时间轴,跳脱出自己过往创作习惯的冲动。在他看来,过去自己的作品,“无论是源于美术史图像,抑或是历史图像,都仍旧属于人们相对熟悉的视觉经验,但在新作中,我几乎完全打破了这种旧有的关系。”即使人们对“ADAM亚当”与“EVE夏娃”两个系列中的图式感到亲切,却难获这些类古典主义构图与造型的图像的准确艺术史或历史出处。

微信图片_20240412150102.JPGADAM-01-blue-03,布面油画,150×150cm,2023

微信图片_20240412150105.JPGADAM-01-blue-01,布面油画,40×30cm,2023

微信图片_20240412150036.JPG“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展览现场

WechatIMG83.jpg“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展览现场

随着对绘画和技术思考的加深,赵一浅愈发认识到,至少在现代主义绘画以前,几乎所有的图像迭代都建立在已知经验的进步逻辑之上,类似的经验,也包括他在央美壁画系所受到的学院派技巧训练。无论是观摩画册、临摹大师还是实景写生,都是从一个视觉经验,积累出另一个新的图像经验,新手画家总是站在几位艺术大师的肩膀上,学习、模仿、累积经验,在不断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创作道路。

艺术史上,新图像的生成同样是一种近似的,不断重复的迭代过程,艺术家意识到,当下我们正面临一个人工智能生成图像的世界,每个人都在无形中适应这个新的图像世界。新图像的迭代方式特殊性在于,其创新之路似乎总是伴随着不少“错误”,“我觉得它出错的时候,其实是它又想习得过往经验,又无法真正学习到位,这种生成的错误,其实也很像某种人类学习的转折点。”这种略带“错位”的图像组合方式,激发了赵一浅的兴趣,让他试图将这种状态放大,并置于新的绘画系列中发起探讨。如在“ADAM亚当”系列中,某个形象的下巴到脖子的显得颇为混杂的结构,以及画面边界处,出突然出现的某种衔接“断裂”。

微信图片_20240412150050.JPGADAM-01-colour a-02,布面油画,100×80cm,2024

ADAM-02-colour a-05,布面油画,180×150cm×3,2024.jpgADAM-02-colour a-05,布面油画,180×150cm×3,2024

WechatIMG50.jpg“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展览现场

这些奇异组合的出现,或许是因为,人工智能与人类学习绘画并创造图像的方式是如此不同,它与已存在的艺术史图像“似像非像”,它不受艺术史与历史的制约地,不断制造出并不完全符合赵一浅期待的图像,新的元素总是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组合出现,带来陌生感与新奇。但在另一方面,却让他更加期望在新作中,强调AI图像生成所包含的不可忽略的历史属性。“类似的过程也在循环发生在历史时间轴上,就像古典绘画从艺术史中学习图像,摄影术发明后,绘画又从历史图像中获得经验。”艺术家希望以传统的绘画为媒介,提出对于新图像迭代模式的有关绘画本质的质询。

或许在这个AI技术不断演进,图像生产的未来走势尚未十分清晰的时刻,反而是最有意思的讨论时机。就他个人来说,新作中有一部分试图讨论图像生成议题,“但画依旧是画,我画的仍是一张‘人’的画,在通过色彩、造型和笔触尝试于画面里解决某个问题,我相信一张人创作的画,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挥效果。”

2006年,赵一浅从壁画系毕业之后,曾深度了解在技术加持下的诸多创作可能,他对于绘画与技术关系的隐忧却越来越强烈,也让他最终还是选择与“新”相反的方向——选择绘画的物质性与温度,回到古典的、富有人文精神、基于历史维度的创作路径。

EVE-01-pink-03,布面油画,150×150cm,2023.jpgEVE-01-pink-03,布面油画,150×150cm,2023

WechatIMG132.jpg

“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展览现场

EVE-X02-pink-01,布面油画,50×40cm,2023.jpgEVE-X02-pink-01,布面油画,50×40cm,2023

微信图片_20240412150008.JPG“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展览现场

这种选择在“EVE夏娃”中呈现为画家试图延续传统图像的生产逻辑,他的启迪来自从古典艺术到现代主义,尤其是毕加索的艺术创造。这些年,赵一浅广泛游历了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几乎遍观大师之作。今年年初,赵一浅在纽约 MoMA 美术馆参观毕加索个展《毕加索在枫丹白露》时,见到毕加索从古典时期向立体主义过渡之作,画中古典与立体主义端倪同在,旧与新的图式于画面中交织碰撞,想到毕加索的这种图像创造,并不依赖于任何图像参考,更显得格外困难与伟大,让同样处于艺术转型阶段的赵一浅感到十分触动,即使现代艺术的高光时刻距今已时隔百年,但现代艺术中仍旧持存着强大的艺术力量,让当代的画家深感自己的渺小。

EVE-pink-01,布面油画,50×40cm,2024.jpg微信图片_20240412150017.JPG

EVE-pink-01,布面油画,50×40cm,2024

EVE-pink-04,布面油画,180×150cm,2024.jpgEVE-pink-04,布面油画,180×150cm,2024

WechatIMG82.jpg“一电元——赵一浅个展”展览现场

如何让绘画回归到20世纪初的状态,回到20世纪初的画作里最打动人心的部分?这成为赵一浅目前工作阶段的方向。当他试图厘清绘画的本质,回到绘画自身时,发现绘画其实很纯粹,“就是一个人用手创造了一个物质的关系,其中并不承载很多太玄的思考,反而越简单越好。”

区别于技术维度的“ADAM亚当”,“EVE夏娃”系列中所体现出了艺术史维度的图像生成过程,赵一浅发现,绘画开始要求他剥离过度的观念,超负荷的思想,甚至放弃追求某种对于“造型”的要求,因为这种要求中,总是包含了更多原本并不属于绘画本质的东西。

WechatIMG51.jpg艺术家在展览现场

在画家看来,绘画与人的关系,本身也意味着人与物,即人与自然的关联,“因此我相信,即使AI时代到来,人手创造的东西仍然是最有温度的,画作为物,要求人的身体参与体会。像绘画曾受到摄影术的冲击那样,绘画似乎正大踏步追求融入新技术的洪流中,但赵一浅觉得,未来会最有价值的,并不是在手机里存储的,而是人们可以深刻触摸的,只要绘画仍然是人与物的关系,而非人与屏幕的关系,“更何况,即使新的技术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规律,预示着历史进步的方向,但是人需要怎样的‘进步’?走到后工业时代,人类真的走在实现幸福的路上吗?并不一定,何况进步观念本身也值得更多探讨。”

在历史维度上,绘画向何种方向进步,成为本次展览中讨论的核心议题,如展览前言所示,“如果说因技术的反馈回路中所显露的‘错误’而起的创作脉络展露的是一条对控制论的逃逸线,那么‘EVE夏娃’系列中展现的明白的毕加索风格则是一条指向艺术史上某一时刻的回归线。在诸多对于现代性进程、中心主义的反思中,似乎有两条路径:一是探索非中心的经验,在艺术界,这种探索或已显露疲态;二是对其起源展开回溯,找到某种进路得以重新打开讨论。而‘EVE夏娃’系列带出的这条回归线或许是在后者上的工作。”一如“ADAM亚当”与“EVE夏娃”系列名字隐喻的承继关系,夏娃来自于亚当一根肋骨,是否也意味着,夏娃才是亚当真正的未来?

文 / 孟希

图文资料致谢主办方

参考资料:

[1]展览前言

展览信息:

终版海报.jpg“赵一浅:一电元”

展期 :2024.4.12 - 5.31

展览时间:10:00-17:00(周一至周六)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吉里国际艺术区E2 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