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中央美院毕业季在这个初夏如约启航,正如本年度毕业季主题“心向往之”蕴含着对新一届央美毕业生的美好祝福与衷心期待,在毕业季呈现的作品中,既包含着同学们多年学习成果的心血结晶,他们在创作中的热情与执着,更寄托着正在踏上通往未来的路口时,青年学子们对于未来的想象与展望。
记得刚入学时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与向往吗?毕业之际,当青年学子们即将再次向未来启程时,艺讯网在2024年央美毕业季专题报道中,将迎来本科毕业生亲自分享他们的毕业创作理念、灵感来源、创作过程与面临的挑战,以及面对未来道路时,在此时此刻的心之所想与心之所向。
《行楷篆书六则》书法学院-李思宇
Q: 介绍一下你毕业创作的灵感来源与背后思考。
李思宇:书法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而且显示着作者的思想意趣和精神气质。所以美学家宗白华说,书法“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李思宇在2024央美毕业季展览现场讲解作品
老师常对我说不要让自己的艺术生命终结,要进行不同的尝试,永远保持探索,篆、隶、楷、行、草、篆刻以及绘画都要进行学习,从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中提取自己的创作元素。当今时代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资料比古人多得多,如果固步自封不多进行尝试那就对自己太吝啬了。所以这次毕业创作我展出了六件不同风格不同书体的创作,以及不同面貌的篆刻作品,我想尽量发掘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李思宇的作品在2024央美毕业季展览现场
行书《东坡集》节选这件作品我采用了小型书拼接的方式完成,每一个单张我都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留白,每一张也都参考了米芾不同风格的字帖,使得整张的变化丰富元素多样,同时以一方大印为作品做装饰,增加作品的观赏性。行书《东坡集》节选,51cm×192.5cm,纸本,2024年
行书赵宦光《寒山帚谈》一则,这件作品以杨维桢风格行书为基调,采用手卷形式进行创作,作品虚实相生,增强黑白的对比,同时增加了线条的丰富性,加强中锋与侧锋的对比,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行书 赵宦光《寒山帚谈》一则,35cm×180cm,纸本,2024年
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一则,这张写的很快,主要是追求气息的连贯,一气呵成,设计的东西少一些,但是整张也有比较自然的行气摆动,就是有时处处设计就会太刻意,放松随意一些地去书写反而显得自然一些。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一则,52cm×235cm,纸本,2024年
同时我对于书法创作的媒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媒介对于书法创作者的精神表达方面有着重大意义,而这却又是书法创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点:对于书法篆刻艺术来说,媒介的选择其实是极其重要的,不同的媒介,和其所具有的不同属性,再以不同的创作手段,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生命、有个人情感、有艺术内涵的艺术作品。篆书陶渊明《杂诗》,39.5cm×240cm,纸本,2024年
篆书陶渊明《杂诗》这件作品,我在书写材料的选择上做了改变,我使用羊毫笔和较熟的桑皮纸进行创作,使得线质产生了一种斑驳感,营造出一种不同的韵味;楷书赵宦光《寒山帚谈》一则,我进行了染色处理,以深蓝色为底色,使得作品远看有朦胧感,近看又可以突显点画的细节;行书《庚子秋词》是仿创王铎立轴作品,染了深仿古色,使作品更具古意更有内涵,采用竖式立轴的展现形式,给观众更大的视觉冲击。篆刻作品多参先秦古玺、秦汉印之法,印章或大或小,或工稳或粗犷,皆在探索篆刻形式语言的的多样化表现。楷书赵宦光《寒山帚谈》一则,40.5cm×235cm,纸本,2024年行书《庚子秋词》,52cm×240cm,纸本,2024年
有时我想做一个厨师,每一道菜都是艺术品,因为每一道菜对于食材的选择,调味搭配,凉拌还是爆炒,怎么摆盘都体现了厨师的思想以及对中国传统文脉的思考,书法作品就好似一盘菜,怎么让别人觉得好吃,选择什么样的文本,使用什么样的创作手段,选择什么样的创作工具,落款怎么搭配,印章怎么搭配,印文怎么和正文搭配都是需要思考的。李思宇治印,2024年
Q: 开展后作品得到了怎样的反馈?
李思宇:开展之后有不少观众观赏评论我的作品,我会悄悄站在中间聆听他们的评论,听听观众眼中的自己,进而继续完善自己。也有很多观众对我提问,有观众问我书法未来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有点大,但也确实是现在很多人的心声。大众不知道这个时代书法还有什么用,硬笔不比毛笔方便吗?但书法不等同于写字,它是中华文脉的根源,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书法者,章法、技法、笔法、墨法也;道者,一阴一阳之谓也;阴阳者,宇宙、时空、能量之对立统一也。李思宇在展览现场讲解作品
一言一蔽之,书法之道、之妙、之境界,在于书法之形神、主次、大小、奇正、疾徐、刚柔、黑白、浓淡、轻重、方圆、起止等等,和谐共生,对立统一,移形换位,变化无穷。还有观众问我书法在这个时代是怎么创新的,所谓创新,并非凭空捏造,创新是内心深处似曾相识的东西,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与风骨,我们的创新必随时代,反应时代的风貌,创新就是写心,发掘自己内心深处,与自己对话。
Q: 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克服的?
李思宇:创作对我来说是极其快乐的过程,我时常能沉浸于创作而忘记时间,这种感觉是美妙的,但在多样的尝试中难免有失败的时候,给作品染色时失误而毁掉一件作品让我整晚不能入眠。小行书作品在设计留白时总达不到满意的效果,风格上的差异也没有做出来,不断的尝试让我身心俱疲,有时看着堆满废纸的房间真的很绝望……这时我会将创作停下一段时间,审视一下自己的作品,再看看古帖,反复与自己的作品做对比寻找差异,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会获得很多灵感,也会给我带来巨大的喜悦,给我不断去尝试的动力。创作过程-书写创作过程-染色
总之,创作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是不断去打破与重建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反复循环的,但总是在呈现上升趋势,我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进步地,痛并快乐着。有时候去实践一个新的想法,今天很满意,但第二天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再去探索去研究,这个过程让我很上瘾,一种说不出的美妙,时常让我觉得书法是我生命的全部。
创作过程-局部
Q: 本届毕业季主题是“心向往之”,刚入学时的向往是什么?毕业之际,当下心情如何?对未来有哪些期待和向往?
李思宇:刚入学时想法很简单,好好学东西,想让大家都喜欢我的作品,但现在临近毕业,我的想法已经改变,书法于我而言不是功利,我沉浸于对书法的探索,沉浸于探索中的痛与快乐。李思宇在中国书法大会录制现场
书法于我而言如海上明灯,是我人生的指向,书法体现着深深的中华文脉,四年的书法学习,激发了我对于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除了书写以外,我对于诗词歌赋、古文字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自己写文章可以使作品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性情,对于古文字的研究也为书法造型提供了更多的元素。另外学习书法不能只学习书法本身,多读书更重要,技法得到解决之后,想要展现自己的面貌就是要与自己对视,寻找内心深处似曾相识的东西,这需要深厚的文化滋养。书法学院师生合影
未来,我想扎根我热爱的东西,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写心足矣。
编 | 艺讯网
图文资料由艺术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