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影像时刻:摄影与中国视觉现代性”主题论坛暨《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新书座谈

时间: 2022.12.1

2022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聚焦于摄影这一新的视觉与传播媒介,在传入中国后,如何构成近代中国视觉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为观众传递了“摄影不仅仅是一张张完成了的照片,而是这张照片得以生成的完整过程”的思想。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展览现场

“影像时刻”正是这一过程中的爆裂瞬间:一台摄影机与一个拍摄对象相遇,目光、表情、人与机器碰撞、主体截取与凝固世界,而背后又是这一切得以可能的全部历史条件,连带着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美学传统、视觉惯例与其时各种老旧与新生的视觉媒介网络。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可称为是摄影视觉的感知机制慢慢培育出来,这是属于摄影这一机械复制、自动再现媒介的独特视觉形态,与传统图像媒介的视觉经验不同,成为视觉现代性转型的重要动力。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展览现场

论坛简介

近年来,视觉文化研究逐渐成为人文学科领域的一门显学。中国视觉现代性的问题处在古今中西的复杂结构之中。策展人唐宏峰在2022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中回应了摄影与中国视觉现代性问题并将学术研究脉络及成果可视化。与此同时,唐宏峰以作者身份在《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一书中以视觉性为线索、以“透明”为关键词,以专案研究和新例证作为基础材料构造出一个对“中国视觉现代性”完整的描述和解释体系。

本次馆藏研究展“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于9月16日正式启幕,同期,策展人唐宏峰新书《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在三联书店发行,值此之际,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荣幸地邀请到了八位嘉宾,举办两场论坛,围绕“摄影与中国视觉现代性”这一主题及新书内容,探讨中国视觉现代性的发展脉络及与视觉文化研究领域的互动关系,以古为徒,探索艺术和图像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辩证能量。


系列论坛01 影像时刻:摄影与中国视觉现代性 
微信图片_20221202000312.jpg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

系列论坛Ⅰ

影像时刻:摄影与中国视觉现代性

时间

2022年12月3日 10:00-12:00

策展人

唐宏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论坛嘉宾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顾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蔡涛(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董丽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对谈人

杨云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

论坛主持

董冰峰(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总监)


系列论坛02《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新书发布暨座谈

微信图片_20221202000316.jpg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

系列论坛II

《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

新书发布暨座谈

时间

2022年12月3日 14:00-16:00

作者

唐宏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

对话嘉宾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蔡涛(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

董丽慧(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

杨云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

董冰峰(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总监)

主持

唐明星(三联书店艺文分社社长)

主办单位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发声伙伴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关于策展人&作者

唐宏峰

2022谢子龙摄影博物馆馆藏研究展《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 策展人。

博⼠,现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理论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09-2012)、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2012-2018)、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1-2012)。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理论、图像-媒介理论与视觉文化研究。出版三本著作《现代性的视觉政体——视觉现代性读本》(2020,编译)《从视觉思考中国——视觉文化与中国电影研究》(2016)《旅行的现代性——晚清⼩说旅行叙事研究》(2011),另有新著《透明:中国视觉现代性(1872-1911)》出版。在大陆、台港与海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与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和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四项。

关于嘉宾

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学理论本科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美学会副会长,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出版《艺术学通论》等专著(含教材和文集)15部,《艺术的语言》等译著(含合译)7部,主编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Aesthetics 第16卷,在《文艺研究》、《哲学研究》、Philosophy East and West、Asian Philosophy、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Rivista di Estetica、Filozofski Vestnik 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策划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等展览100余次,撰写音乐剧《大红灯笼》等剧本10部。

顾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2020、2021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年)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

吴雪杉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2003-2015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美术史,近年尤致力于中国现代艺术史及视觉文化研究。出版有《吴雪杉中国美术史研究文集》(2009)、《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2018)。

蔡涛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教授,曾供职于广东美术馆。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与策展工作。策划的展览包括“浮游的前卫:中华独立美术协会与1930年代广州、上海、东京的现代美术展”(2007年)、 “广州摄影双年展”(2009)、“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展览(2018年)。2010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籍聘用研究员(京都国立博物馆驻馆研究员),2011年度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董丽慧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博士。主要从事现当代艺术与视觉文化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西洋图像的中式转译》。2018年论文《明清之际随传教士入华的西文插图书籍及其在华影响》获《国学与西学国际学刊》年度优秀论文奖。2019年论文《妖术/技术/美术: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摄影的历史语境》获《艺术设计研究》年度优秀论文奖。2021年论文《作为时期术语的“当代艺术”概念》和《“后当代艺术”:重回真实的三种理论路径及其问题》获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转载。2020年获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

杨云鬯

2022谢子龙摄影博物馆馆藏研究展《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策展助理。

湖南益阳人,1990年生于广东,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雅博士后,兼任伦敦大学学院(UCL)人类学系荣誉研究员、期刊Photography and Culture编辑。他在2020年获得伦敦大学学院人类学与视觉文化的博士学位,曾求学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山大学,研究领域包括艺术人类学、视觉人类学、中国现当代视觉文化,目前致力于探索中国摄影史上的“业余主义”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民族志转向”。

董冰峰

现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学术总监、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2005年至今曾先后担任广东美术馆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栗宪庭电影基金艺术总监、北京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同时担任多个艺术机构、艺术理论丛书和影展的学术委员、主编与国际评委。曾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3)、“《YISHU》典藏国际版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2015)和亚洲艺术文献库“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驻留奖”(2017)。研究领域包括影像艺术、独立电影、中国当代艺术史、展览史与当代批评理论。


展览信息

微信图片_20221202000804.jpg2022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馆藏研究展

《影像时刻:早期中国摄影视觉的发生》

主办单位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学术支持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策展人

唐宏峰

策展助理

杨云鬯、郑紫涵、李辉、罗玥沁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16日-2023年8月27日

展览地点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三楼 6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