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洞见ART”第二季|佩奇当代艺术中心:另类崛起

时间: 2023.10.21

“洞见”第二季第7期 《佩奇艺术中心:另类崛起》

1988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首次登陆中国美术馆

彼时中国策展行业还未兴起

它给人们带来的

不仅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还有艺术对于社会巨大的影响

IMG_5601.JPG

《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展览现场,1988年12月,徐志伟拍摄,图片来源:网络

同一年,电子音乐和青年文化浪潮从英国迸发

随即席卷了欧洲大陆和美国

WechatIMG1099.jpg英国伯明翰国家展览中心

(National Exhibition Centre, Birmingham, England)

1988年1月22日,图片来源:Knopflertk Unlimited

也正是在这一年

第一家意大利当代艺术机构

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

从托斯卡纳的普拉多出发

开始书写它“另类崛起”的传奇

IMG_5602.GIF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语:Il Centro per l'arte contemporanea Luigi Pecci),

图片拍摄:Fernando Guerra I FG + SG - Fotografia de Arquitectura

从冷战末期到全球化时代的今天

佩奇当代艺术中心致力于让艺术融入生活

其项目和馆藏跨越了近半个世纪

从艺术出发

探究当代文化的所有学科领域

在不同的作品、项目、场域与社群之间

它是实验室,也是媒介载体

是批评空间,也是多元诠释

潮流与风格在此汇聚和碰撞

也为未来打开了无限的可能


01 始于普拉托:纺织行业如何影响了当代艺术收藏?

纺织服装业是意大利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距离文艺复兴中心佛罗伦萨仅25公里的普拉托(Prato)正是意大利久负盛名的纺织名城。路易吉·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语:Il Centro per l'arte contemporanea Luigi Pecci,简称Centro Pecci Prato; 英语: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Luigi Pecci;以下简称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纺织实业家恩里科·佩奇 (Enrico Pecci)的长子路易吉·佩奇(Luigi Pecci)而在普拉托诞生。在因文艺复兴而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这座由普拉托工业实业家们支持创建的当代艺术中心,得来却并非偶然。

IMG_5605.JPG意大利纺织实业家恩里科·佩奇(Enrico Pecci) 

普拉托地区兴起当代艺术收藏的热潮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一方面得益于当地企业家们对当代艺术非常敏感,收藏家朱利亚诺·戈里(Giuliano Gori)在八十年代初就创建了赛勒艺术庄园(Fattoria di Celle,也译为雕塑公园),将当代艺术与地域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

IMG_5606.JPG赛勒艺术庄园(Fattoria di Celle)收藏, 图片来源:ADSI

另一方面,源于纺织行业致力于前瞻预测的企业精神,时尚行业会定期根据前两年的面料设计,提前一年推出新的流行趋势系列预测,从而建立对于纺织和时尚行业演变的研究和预见。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正是在这样的机构愿景下得以实现,并通过展览与当下最活跃和最前沿的艺术家们合作,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灵感与启发,成就一座通往创造力的桥梁。

IMG_5607.JPG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的作品《撞墙》(2016)在佩奇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图片来源:LUOGHIDI INTERESSE

自1988年成立以来,佩奇当代艺术中心一方面致力与国际性的艺术家和机构合作通过交流或租借等方式举办展览,另一方面也通过如收购、接受捐赠(或遗赠)等方式来丰富馆藏。凭借其多元化的视野,佩奇当代艺术中心也成为了收藏并展示当代艺术史演变轨迹的研究型机构。

IMG_5608.GIF


02馆长寄语:如何通过策展传达当代艺术观念?

IMG_5609.JPG佩奇当代艺术中心现任馆长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在采访现场,图片拍摄:Silvia Bavetta

自2022年1月开始履任佩奇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的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大学时获得艺术史教授推荐在意大利里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Castello di Rivoli-Museo d'Arte Contemporanea)开始实习,并由此踏入艺术界开启策展实践。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吉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作为里沃利城堡首席策展人的第一次展览成为了卡戈尔的策展启蒙,他沉浸在艺术展览的组织工作中,一边进行艺术理论研究,一边也与艺术家们直接建立关系,在空间内布置作品。由此他意识到(策展)可以打破人们对艺术、艺术家、物理空间关系的惯有思维。

IMG_5610.JPG卡罗琳·克里斯托夫-巴卡吉夫(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图片拍摄:Fondazione Giannino Bassetti (CC BY-NC-SA 2.0), 来源:ArtReview

IMG_5611.JPG何翔宇作品《马拉之死》(2011)在里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现场,图片来源:SCAI THE BATHHOUSE

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2003年)也成为启发卡戈尔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之一。该届双年展的艺术总监是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o Bonami),他以“梦想与冲突:观看者独裁”(Dreams and Conflicts: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Viewer)为主题,邀请11位策展人来讲述全球艺术的现状并传递多元化的声音,该展也让卡戈尔深切地体会到多样性的意义远远不局限于艺术界的表达。

IMG_5612.JPG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o Bonami),图片来源:NOMAS

IMG_5613.jpg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展览现场,图片来源:Universe in Universe

给他带来重要影响的还有法国艺术史学家和国际知名策展人凯瑟琳·戴维(Catherine David),此后他意识到策展可以有如此多的可能性,分别体现在展览话题、叙事方式、展示空间等组织形式上。从个人经历和实践中归纳,卡戈尔认为,就策展的角度而言,只有充分了解委托机构和项目的需求,以及所需的方式方法,才能最终创造出吸引观众的亮点同时又让观展体验具备一定的复杂性。

IMG_5614.GIF

阿姆农·巴泽尔(Amnon Barzel)作为佩奇当代艺术中心的首任馆长,他曾将该机构定位为对当时意大利国内外当代艺术的趋势研究。而后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根据历任馆长们的愿景和个人经验来谋求发展和突破。如今在卡戈尔馆长看来,佩奇当代艺术中心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其展厅为年轻艺术家们提供展示机会。于是在“当代艺术计划”(PAC: Piano Arte Contemporanea)中他倡导通过公开征集作品来尽量缩小艺术家性别比例的悬殊差异并通过一些立意新颖“偏离常态”的方式策划常设藏品展。

通过梳理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收藏的历史脉络,该展跨越了时空维度与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南·戈尔丁(Nan Goldin)、基娅拉·富迈(Chiara Fumai)等艺术家进行对话。同时佩奇当代艺术中心馆藏的九十年代建筑学标志性作品也带来了对于自然、城市和技术之间关系的反思,这些当时对于未来数字世界的思考不仅提出了关于可持续性发展、人与自然、景观与城市之间关系的议题,也将是未来佩奇当代艺术中心扩充收藏的重点。

IMG_5617.JPG南·戈尔丁(Nan Goldin),《从我在世贸中心的公寓看到的夜景》(Night Vision from my Apartment of World Trade Center)

IMG_5618.GIF

卡戈尔馆长对佩奇当代艺术中心的愿景定位于将继续致力于联系不同的领域和研究,形成涉及时尚、音乐、戏剧、电影、舞蹈、建筑和设计等跨学科多元化的展览和活动。


03 数字化时代下,艺术媒介会消失吗?

从上世纪60年代策展人在西方艺术界中的角色被逐渐认可以来,再到90年代至2000年左右策展人的作用和地位被正式确立,策展人在当代艺术机构中的职责在当下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通过艺术作品或艺术家与不同的媒介之间进行互动,策展人促使艺术实践得以在更为广阔的范畴中延申,当下的数字技术平台如直播、视频、社交媒体等等,也让策展人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与公众产生互动。近年来,尤其是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艺术机构纷纷推出了线上展厅和其他数字化的艺术体验方式。在疫情之后回看数字化风潮,佩奇当代艺术中心也在开拓展览和研究方面的平台,不仅有物理空间中的呈现还有数字多元化的进程。

IMG_5619.JPG《艺术花园》(Il giardino dell'arte)展览现场(展期2022年3月27日至7月24日),图片拍摄:Ela Bialkowska,OKNOstudio

IMG_5620.GIF

作为佩奇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对数字化趋势给艺术界带来的影响仍持乐观的态度,在他看来,艺术媒介不仅不会消失,相反艺术媒介的范畴和使用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即便是最为传统的艺术形式仍将对我们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影响并保持着我们无法割舍的美学张力。关于美的探讨可以是多元化的、热烈的,因为美是能激发我们感官和想象力的东西。通过艺术去预见未来总是具有挑战性的,而我们要做的是确保这些想象力不会在未来消失殆尽。并非所有的艺术研究都适合在博物馆中展示,也并非所有的媒介都适合在展览中呈现,艺术机构和策展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进行的就是筛选和评估的工作,让艺术与展示环境发生作用,引发共鸣并继续存续,也许这才是未来想象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IMG_5621.GIF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无论是佩奇当代艺术中心还是作为馆长和策展人的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都与中国和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卡戈尔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和杭州天目里美术馆都有在策展项目上的合作,不仅面向国际艺术展和艺术家,也支持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现代科技带来的多种沟通和展示方式,缩短了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也许对于当下的中国观众,佩奇当代艺术中心还稍显陌生,但它正以看似“另类”实则深远的方式介入公众的思考。

IMG_5622.GIF

佩奇当代艺术中心在经由荷兰著名建筑师莫里斯·尼奥(Maurice Nio)设计建造新馆以及对意大利理性主义建筑师伊塔洛·甘贝里尼(Italo Gamberini)设计的原建筑进行调整后,从外观上看起来仿佛是降落在异星的飞船,它与周遭环境共同成长进化着,怀念并感伤于我们曾爱过并已变得面目全非的世界,又向往着冲破阻碍与藩篱去拥抱仍有期许的未来世界。

文|Sue(相关内容整理自本次访谈)

图|(除特殊标注外)艺讯网、佩奇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