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雨珑
1997年9月,生于湖南常德
2019年6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第五工作室
《景观社会下的新图像来源》
“景观是将人类权力流放到一个彼世的技术实现,它是人的内心已经完成的分离。” ——居伊•德波
新时代背景下,自媒体盛行,多种社交修图软件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新的伦理被构建,人类本身被边缘化与异化,新的形象和语言被创造,在生活中如果人们完全顺从景观的统治,逐渐远离一切可能的切身体验,并由此越来越难以 找到个人真正喜好之物。那么这种生存状态就无可避免地造成对个体的抹杀。
手工书
之一《我执》
我执,
小乘佛法认为
这是痛苦的根源,
是轮回的原因。
一般以内容分类,
为人我执、法我执;
以缘起分类,
名分别我执、
俱生我执。
在佛教中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
指人类执着于自我的缺点。
包括自大,自满,
自卑,贪婪
放不下自己,
执着自己的想法、做法、人格等,
提不起自己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自我意识太强而缺乏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
或太关注自己而忽略别人等等。
所有的烦恼,困惑,痛苦,
迷惘都是因“我”而起的,
因为你在意“我”的存在了,
就会以“我”为中心,去想,去看问题,事物,对错,人情。
也会以“我”为中心,去想事情,去做,去改变事情,或事物。
去除我执,才能看破,才能放下。
强调当下法,即不思过去,不思未来,专注当下,断绝比较。
要转化恐惧,就要与恐惧同在,与恐惧一体。
尝试深度交谈后无果,我选择躲在一个没有人的地方,那其实是一种被包裹着,全然束缚的状态。没有出口,没有空气,窒息,无力的感觉。身体在发抖,胸口有一团污浊的絮状物,让我喘不过来气。无法与别人提起,无法开口,清楚地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被别人理解,甚是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只是全息投影在播放罢了,一觉醒来,所有的人事都会离我而去。不去挽留,心里已经认定世界只是一团幻象。害怕自己所有记忆里的情节消失。毕竟,如果大家都不在了,记忆也就跟着不在了。在那以后,凡是有美好事情的发生,我便要在它发生之前就开始悼念即将逝去的好时光。观察他人,利他主义是刻印在我脑子里的执念。我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我与他人的对比上,没有想过我是谁,我生来是否带着使命而来。但这种状态并不会一次性扰乱我很久,和别人谈起,也只是会被认为是压力太大了,需要好好休息。
自我是难以被言说的,说出自己的需求是可耻的。这样的思维一直在我的意识里,并且不断吞噬着我积极的思考。不想要麻烦别人。羡慕着那些勇敢去爱被爱的人。害怕被别人关注,害怕大家的善意,哪怕是一点点也觉得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太逊色了,想做一个透明人。
不想被任何人关注。但是又能对我认可的人做更多我觉得最美好的事情。我愿意看到的是我欣赏我喜欢的朋友感受到我认为最完满的时刻。在那一刻,我才些许找到一些安全感与归属感。
何处为家?
心绪飘忽不定,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事情会让我变得麻木不自觉。闭着眼,思绪就能瞬移到另一个地方。
还有一点,就是在自己的脑补和幻想中真实是很美好的,没有带有一丝瑕疵。
于是我把心用丝线系在别人的身上,为他们的喜怒哀乐所共情着。我真诚而热切地希望能像他们一样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完备自我,虽然维系这种状态很飘缈,但是它会一直勾住我的心绪往上走,不再像以前一样重重的砸下来,七零八落。
读了日本的诗句,只觉得物哀之感真是与我再合适不过了,冬季的万物之哀,春季的樱落之哀,夏季的梅雨之哀,秋季的萧瑟具哀。因为我是秋之子,所以我固执的认为,我的心性就要像秋天那样不惧美好之物的逝去,不要为了即将远离之物所忧愁。何以解忧,唯有社交。所以我逼迫自己从最小的那副皮囊里走出来,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不好?他们会不会嘲笑我?他们会不会直接欺凌我?我害羞又怯懦,小心翼翼地把沿路的恩情汇集起来。我开始记事,我几乎记得每一个细节,这些细节就像是冬日枯草上,一两寸浮丝般的水气,凛冽又温柔。
于是我喜欢上一个人看日落的感觉,人间钟声渐消,花园的芬芳又将撞响……啊,夕暮。
看着孩童放学回家的身影,我有时也会感觉到:此道犹有人,吾道不孤。
不听,不言,点头道别,两个人和一个人,六日当天。
我爱上了诗集,诗如闪电之光,给我喜悦,“可贵之士啊——见闪电掠空,而不觉人生一场空。
六月繁花灿开,悲哉,我居然无法打开我的诗囊。”
还是不想,解决我提出的问题。
之二《异形》
“美化”是高涨的力的结果。美化是得胜的意志的表现,是加强了协调的表现,是所有强烈欲求已达和谐的表现,是分毫不爽地垂直的重力的表现。逻辑和几何的简洁是力量高涨的结果,反过来这种简洁的感觉又提高了力量感——发展的顶点是伟大的风格。
丑意味着某种型式的颓败、内心欲求的冲突和失调,意味着组织力的衰退,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即“意志”的衰退。
在某些状态中,我们把光彩和丰盈加之于事物,并赋予诗意;直到它们反映出我们自身的丰富和生命欢乐;这些状态是:性冲动;醉;宴饮;春天;克敌制胜,嘲弄,绝技;残酷;宗教感的狂喜。三种因素是主要的,即性冲动、醉和残酷,它们都属于人类最古老的节庆的快乐,也都在原初的“艺术家”身上占据优势。
反过来,当显示了光彩和丰盈的事物迎面而来,我们身上的动物性存在就以上述那一切快感状态所寓的那些区域的兴奋来作答,而动物性快感和欲望的这些极其精妙的细微差别的混合就是审美状态。审美状态仅仅出现在那些能使肉体的活力横溢的天性之中,第一推动力永远是在肉体的活力里面。清醒的人、疲倦的人精疲力尽的人、干巴巴的人绝对不能从艺术中感受到什么,因为他没有艺术的原动力,没有内在的丰富的逼迫——“谁不能给予,谁也就无所感受。”
图示是理解作为想象的艺术世界的绝佳途径。
自然的纹路和光影,随机的组合和遮挡。
世界犹如一件自我生育的艺术品。
“艺术家”这种现象最容易一目了然,从那里去窥视强力、自然的本能。
无何可用——恰恰是充溢着力量的人的理想,是“稚气”。神的稚气,嬉戏着的儿童。日神状态,酒神状态。艺术本身就像一种自然的强力一样,它借这两种状态表现在人身上,支配着他,不管他是否愿意,或作为驶向幻觉的动力,或作为驶向放纵的动力。这两种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表现,只是比较弱些,在梦中,在醉中。
梦与醉,两者都在我们身上释放艺术的强力,各自释放的却不相同:梦释放视觉、联想、诗意的强力;醉释放姿态、激情、歌咏、舞蹈的强力。
之三《蝴蝶的遁世酒》
相遇,闲谈,争吵,人们不过是自说自话,想要通过言语传达些什么。语言仿佛是系在精神上的绳索,我们一次次的谈话,此间的在场,也许是说话者的独自在场。语意是慰藉,想要达到百分百的共情,未免太过于奢侈。
于是情感的存在才显得尤为重要,只因在面对它们时,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我们仍不放弃朝着对感同身受无限趋近的每一次信念,才会变得如此清晰。
我要真实感和现场感,摄影的决定性瞬间。我对于纯粹的风光摄影并不感兴趣,我的关注点始终是人。人的表情、行为、性格,以及瞬间直觉下的浮光掠影。是不经意的,令人动容的画面。
我拍摄的对象大多是我的好朋友。我在她们卸下所有对于镜头的防备下,猛然按下快门。此刻,往往是最本真、最松弛的一刻。
浓厚的黑白,强烈的光影。
用心造出你的面目,你的轮廓。
“行!这样就舒服了!”
之四《露染风裁》
“在漫长的数千年间,他在一切陌生和活泼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危险;他如此一瞥,就立刻按照面貌和姿势形成一个印象,认定在这面貌和姿势背后隐藏着凶恶的意图。一切动作和线条都含着意图,人甚至把这种看法应用到无生命事物的本性上——陷入了幻觉,以为根本没有无生命的事物。我相信,在观赏天空、草地、岩石、森林、暴风雨、星辰、海洋、风景、春色之时,我们称作自然情感的一切,其源尽出于此。若不是在远古时代,人们按照背后的隐义看待这一切,受到恐惧的训练,我们现在就不会有对于自然的快感,正像有恐惧理解的教师,也不会有对人和动物的快感。所以,快感、惊喜感以及滑稽感都是同感的晚生子,恐惧的妹妹。它因此是以迅速伪装的能力为基础的——在骄傲自负的人和民族身上大为削弱,因为他们较少恐惧。相反地,种种理解和自我伪装在怯懦的民族中真是如鱼得水,这里也是模仿艺术和较高才智的温床。当我从这里主张的这种同感论出发,思考如今正得宠并且被圣化的神秘过程论,按照此论,凭借一种神秘的过程,同情便把两个灵魂合为一体,一个人便可以直接理解另一个人。当全人类听从知性的秘密愿望之时,又多么近似于疯子……”
——尼采《善恶的彼岸》
之五《当你凝视深渊》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
Wer mit Ungeheuern kmpft , mag zusehn , das ser nicht dabei zum Ungeheuer wird.
Und wenn du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s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
——Friedrich WihelmNietzsche.
之六《幻化成花》
本书文本节选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这本诗集收录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共154首,本诗是第十八首也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此时正是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传到英国的时期,因此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不仅结构巧妙,语汇丰富,也同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本诗运用了“五步抑扬格”,使得节奏鲜明,观点突出。诗中作者对时间的毁灭力量及将诗歌献歌情人带来的永恒之美做了深邃的思考。夏日的晴朗是短暂易变的。但诗中的美丽则会永存。
《愚公移山辞典》 2018年
几何学辞典与《愚公移山》白皮书,从形式和制式上交换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百万字的辞典与千字的手册,文字的来源是首要的,辞典功能在于检索,而手册在于宣传。用辞典来解释手册的内容,把手册的每一个字按照句读的顺序,将该字的网络释义、衍生词汇和相关新闻报道,编辑出新的解读,通篇的每个词条又可以作为白皮书全文完整地阅读。检索部分将一些与词条相关的关键信息罗列出来。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不至于迷失在这本书巨大的信息量中。
获奖参展经历
2016年10月,第三届”istep"杯微摄影大赛二等奖
2016年12月,荣获2015-2016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三等奖
2017年10月,第四届“istep”杯微摄影大赛三等奖
2018年12月,荣获2017-2018学年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二等奖
2018年12月,作品《当你在看我的时候我也在看你》手工书入选
第四届全国高校插图艺术展暨首届全国高校书籍装帧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