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苏州,秋风习习,丹桂飘香,溢满全城,莲蓬渐熟,幽香浮动。
在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具有传统苏式民居建筑特色的苏州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是映衬此情此景的“寻觅江南”。艺术家陆春涛,以其独一无二的荷塘,展现出江南气质、意境和文化精神。
寻觅江南:在梦幻的世界里自在地遨游
陆春涛喜欢“寻觅”二字。在他的作品面貌、画面意境,甚至作品命名,都体现了他在“寻觅”对江南文化精神中诗性特质的体现。“这种表现并不是刻意为之的,恰恰是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促使我自然而然地创作出一幅幅具有诗情、诗性的水墨作品。”他说。
在此次展览中,陆春涛创作了细长形制的新作《寻觅江南》。在画中,光色、水色、墨气、色彩,交织在一起,夜的朦胧和花的灵动,在他笔下活灵活现,一幅幅东方意境下的荷塘胜景,如梦如幻,一如橘园美术馆陈列的莫奈晚期睡莲。
对此,陆春涛表示,橘园美术馆陈列的《睡莲》,不同于中国画移步换景的长卷。莫奈巨幅长卷中的场景只有吉维尼花园的睡莲池塘,描绘的只是单一场景、单一主题。
“睡莲对莫奈而言,是印象派技法的实践场,在这里,他奏响了一曲曲色彩的交响乐。”陆春涛表示,“于我而言,‘荷塘’更多的是精神场域,是心象风景”。他在“荷塘”中找寻片刻安宁,摆脱、忘却喧嚣浮躁的现实世界,在梦幻的世界里自在地遨游。
艺术史学家、策展人沈揆一也对两位艺术家的荷塘有过比照,他认为,莫奈以惊人的丰富色彩和笔触肌理来捕捉变幻莫测的自然光影。陆春涛寂静的墨色荷花则透露着一种神秘感。“画面中那些朦胧虚幻的荷塘月色,随着极富张力和充满诗意的墨色的铺展和线条的延伸,构成一幅幅梦境般的超现实图像。”
陆春涛用朦胧的月色、寥廓的星空、熹微的晨曦、苍茫的暮霭,伟岸的荷塘营造出一幅幅神秘幽远、虚幻飘渺的画面。沈揆一称,陆春涛的「荷塘」系列,创造了一种精神卧游的场域空间。
陆春涛的“荷塘”系列更具文化关照情怀,他在艺术表现上更加自由、也更有力度。他的作品并不拘泥于传统水墨的程式化表达,而是结合了抽象性的表现手法和西方艺术的审美元素。
“这些与我个人对于时代的感知和自己的艺术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我认为,只要水墨的精神不变,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立体化。这也是对江南文化,甚至说是海派文化中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精神诉求的‘寻觅’和解读。”陆春涛说。
“荷塘”:可以“卧游”的诗意居所和精神场域
陆春涛是崇明人,幼时旧居附近有片小池塘,每到夏日,池塘就铺满了荷叶,开满了荷花……满池的荷叶莲花,陪伴了他无数个童年的日出、日暮时分。
陆春涛爱荷,画荷不厌,无数次画过彩荷、墨荷,他用画笔记录下一日四时,一年四季下不同样态、不同面貌的荷花 ……
2015年前后,陆春涛曾创作了一批色彩鲜亮的荷塘,他大胆引用西方的色彩光影,浓墨重彩,强烈的色彩关系形成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而光影构图也带来特别的视觉效果,形成墨与色的交响,颠覆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他所理解的“荷塘”。
在陆春涛的“荷塘”新作中,泛着光色的荷花在画面熠熠生辉,格外醒目。据他介绍,“光”和“荷塘”一直都是相伴而生的,早期的“荷塘”中就有光的融入。他有时甚至利用“光”来构图,也是对水墨艺术的现代性解读,主要是受摄影的启发。
“光”的出现和具有“诗眼”的标题一样,提亮了整个画面,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
陆春涛告诉记者,名字也是作品的一部分。“恰当的命名对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诗情画意。”他希望这些名字也能引导观者对作品的联想,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陆春涛的作品名字充满诗意,评论家乔笙表示,陆春涛以一个诗人的眼光,发现并捕捉花草树木中的一个个优美的形象。它们展现出生活之美和难以言说的诗境。
最近几年的作品中,陆春涛的荷塘为在极致黑白和绚丽色彩中转化。“目的就是想避开对荷花枝叶的具象性描绘,以极致的黑白,或大块面的色彩来高度概括画面,让作品回归到至简、至纯的东方美学意境中。”这样的处理手法也更能营造出画面的空间张力,具有现代绘画的表现性。
谈到自己的“荷塘情结”,陆春涛曾说,每每细读玩味时,总觉得不及心中家乡暮色荷塘的意境。“再美的色彩、再神来的笔法也无法企及自然的造化,更何况那是在我心中翻印了无数次且几乎被神化了的带有浓郁乡情的暮色荷塘”。“荷塘”也成为印在他心中,家乡暮色荷塘的缩影。
“与其说是对荷塘情有独钟,不如说是对荷塘的意境更为痴迷。”陆春涛表示,之前的“瓶花”也好,“荒谷”“江边”也罢,他还会刻意追求构图的精巧、画面主体的具象表达。现在的他,创作、表达更为自由,“画什么不重要,重要是画背后的意境和心情。”
荷花、荷塘这一经典文化符号,在陆春涛的笔下,被诠释得更具情感复杂多变的现代气质。在艺术家看来,荷塘既是自己日常生活的雅兴所在,又承载了诗画意境的文化情怀。
对陆春涛而言,“荷塘”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他对家乡、童年的回忆,承载了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文化乡愁,承载了他对生活、生命,对精神世界的求索。
“真实荷塘是一个载体,而纸上荷塘是一隅‘心象风景’,‘荷塘’的存在让我的内心深处有了可以‘卧游’的诗意居所和精神场域。”于陆春涛,荷塘也许就是生命和乡愁的精神寄托,他曾言,“春光难驻,好花易凋,实为人生一恨,但使心上含情,手中有笔,又何愁没有四时不败之花。”
拓展水墨表达边界,开拓当代“造境”之路
陆春涛近期的作品,又出现迥异于前的面貌。画面更注重水墨艺术营造出的东方美学意境。另一方面,他的创作为「造境」而生:不管是在画面融合西方艺术技巧及风格,还是创作时选用特制的纸,或者添加报纸等元素……都是为了营造最终想要表达出的境。
现在的“荷塘”,陆春涛更注重对水墨艺术意境的挖掘,向内的探寻。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更多地是在做中西融合的探索,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审美因素介入到水墨创作中,不断地突破当代水墨的维度,探索水墨艺术更多表现的可能性。“我希望能在画中寻根溯源,完成自我对水墨本质、对精神世界的追问。”他说。
与同时代艺术家相比,陆春涛的「荷塘」独有的气质,他在作品中融入个人对时代、生活的感知,以及个人艺术经历、修为所带给他的艺术思考。
陆春涛是近来在水墨绘画语言的拓展中卓有成就的一位。以出色的传统水墨功底作为根基,勤于思考,大胆实践,丝毫不为程式所束缚。无论媒材的运用、形式的转换或风格的嬗变,都表现出惊人的包容性和可塑性。
多年来的创作中,陆春涛不断叩问“水墨和我到底有什么关系?”
评论家皮道坚在《陆春涛的“出逃”与“回归”》中曾言,陆春涛的“出逃”,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对抗,也是对现实烦嚣的逃避,“出逃”是对古老东方哲学的“回归”。
陆春涛的“造境”迥异于传统文人画那种为寄情而以程式化塑造山水意境的方式。从遵循东方美学意境、坚守水墨传统“根”性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回归者;而从“造境”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手法来看,他又是一个“出逃者”。
陆春涛表示,“我希望‘逃离’程式化的塑造,拓展水墨表达的边界,以不拘一格的用笔、用色,甚至是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纸张肌理的融入来开拓新的‘造境’之路。”
多年来,陆春涛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在传统的水墨基础上,不断突破,他在遵循东方水墨根性、意境的前提下,以抽象的艺术手法和西方艺术审美来表现、创作作品,不断深入。
水墨创作流露出他的心情,他也在笔情墨意中释放自己。陆春涛言,“艺术带给我惊喜,让我沉浸其中——构思画作使思维得到了开拓,提笔落寞使得情感得到释放,而创作过程中的一遍遍斟酌,使自我得到提升……”
陆春涛希望,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他的水墨探索具有更强烈的“文化姿态”,赋予水墨更强的当代气质和品格。陆春涛在技术层面和表现形式吸收西方绘画元素,但保留着传统水墨艺术的内核,尤为重视传统水墨画的意境,他强调,这是东方美学的核心精神所在。传统要有所突破,但精神内核是东方精神。
陆春涛表示,“我想做的是在坚守作品诗情画意之韵、东方美学之境的基础上,能以变通、包容、开放的心态,拓展当代水墨艺术的全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