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时代中,新媒体已经频频和表演艺术结合,创造出了很多全新的舞台表演。大量的投影进入到舞台当中,各种成像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让舞台表演在科技、艺术的作用下,变得丰富多彩。文章将从新媒体表演的特征和当前的一些案例等方面,简单的介绍一下新媒体表演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表演艺术 投影 娱乐
2012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晚会给人眼前一亮:绚丽的灯光效果,宏大的舞台场面,以及最为突出的创新应用:由大量的3d投影和虚拟影像组合而成的舞美效果——从杨丽萍 《雀之恋》中幽谷深兰的投影背景、3d效果的云雾到韩庚在《除夕的传说》中与水墨动画互动的打斗表演,从费翔《故乡的云》中漫延至演播大厅顶部的蓝天白云到张明敏《我的中国心》中投影到全舞台的长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玩具总动员》中机器人与随乐而动的全景电子音乐背景到胡启志水晶球特技表演《眷念》中巨大的LED显示屏上灵动的生命树,无不彰显着表演艺术与科技、数字影像与舞台之间完美结合的无限魅力。其实,这是科技给舞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表现,也是新媒体表演艺术给观众带来了绚丽的舞台效果。
什么是新媒体表演艺术呢,简单的讲,就是由新媒体和表演艺术所构成的表演艺术作品。表演艺术的范围很广,包含戏剧、舞蹈、杂技、魔术等等,像是话剧、戏曲、音乐剧和芭蕾舞,都属于表演艺术。而新媒体,是新技术和新的表现方式的总称。用新科技或是新的表现方式去创作的表演艺术,都可以被称为新媒体表演艺术。
一、新媒体用于表演艺术中的特点
在新媒体表演中,投影技术的使用是最为广泛的,这些投影有二维的影像,也会有三维的影像。像是台湾艺术团体创作的互动街舞表演、日本艺术家卡格木(カゲム,Kagemu)的表演就是引入了二维影像的表演作品。在互动街舞表演中,舞蹈演员和虚拟形象一起跳舞。这个投影形象是实拍的,有同一个人的实拍影像,也有不同人群的实拍影像;投影的内容是事先安排好的,演员根据设计好的舞蹈部分,通过踩时间点的方式,与投影中的人物互拼舞技(图1)。而日本艺术家卡格木的表演,像一个现场的电视屏幕表演。投影中有很多的动画形象,如怪兽,机器人等,艺术家用投影把自己变成一个超级英雄,能够发光、拥有一对大翅膀、可以发动冲击波……表演中,他用他的“超能力”和动画形象对抗、打斗,最后战胜怪物赢得胜利。演出结合现代舞、武术、动画等等元素,利用投影技术创造出一个动画片式的表演舞台(图2)。
3d投影技术在舞台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它主要是模仿现实的情景和物体,让舞台呈现一个立体而真实的空间,如花瓣飘摇,河水流淌,浮云飘动等等;另一个方面,3d投影技术又用于人物的虚拟,如日本的全息虚拟偶像初音的演唱会,就是利用3d投影技术,创造了一个动漫人物——初音的立体影像,她在台上唱歌,像真人那样会说话,眨眼,能和台上的乐队交流,也能与台下的观众互动;另外,2006年,著名的英国服装设计师阿里克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在他的时装走秀台上,使用了全息影像技术,把凯特•摩丝(Kate Moss,英国名模)的3d形象搬上舞台:凯特•摩斯身穿白色长裙,悬浮在空中,慢慢地旋转,褶皱衣摆飘动着,像是在水中沉睡的精灵那般美丽。3d投影技术,让舞台表演更加梦幻与美丽。
另外,一些特殊的着装也较常出现在新媒体表演中。这些衣服中装有LED灯,穿在演员的身上,同时发出不同的灯光。有一些衣服还能根据演员身体的运动,调节光线大小、颜色和明暗度等。美国歌手左拉•杰西(Zola Jesus)在2012年旧金山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的演出上,就戴了一个会发光的巨型LED灯“领子”。这个“领子”由骨架结构和薄膜材料制成,其中装有led灯。这个LED领子形状优美,像是一个巨型的大海螺,戴在左拉•杰西的脖子上,就像水母那样会发出美丽的白光,优雅纯洁。(图3)。2010年,台湾舞工厂创作的踢踏舞表演《异响》,则设计了一个装有LED灯的小褂子,他会发出白色或是红色的光;白色的光柔和温暖、闪烁灵动,象征着爱情和悸动;而红色的光,刺眼耀目,像是河豚鼓出的刺一样射到舞台各处,表现痛苦和挣扎(图4)。
艺术家也常在新媒体表演中加入一些特殊的装置,来完成他们的表演。这些表演装置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机械装置,专门为舞台的艺术需求而设计。2011年,澳大利亚现代舞公司笨拙移动(Chunky move)创作了新媒体舞蹈《连接 2011》(Connected 2011),其中就运用了一个纯机械的木结构装置。这个装置可以通过一个类纺线结构来工作。笨拙移动舞团把它称之为“活动雕塑”,这个“活动雕塑”由上百个回收的木块组成,这些木块由多个凸轮轴和轮子连接,每个零件之间经过精细的设计,完成互相之间的耦合运动(图5)。2012年,冰岛的女歌手比约克(Björk)在其演唱会《生物恋》(Biophilia)上使用了大量的新媒体艺术,其中包括一系列独特的乐器:一架十英尺高的竖琴、使用加麦兰黄铜片改装而成的数位管风琴以及二组特斯拉音乐线圈等。(图6)
二、新媒体表演艺术的当前案例介绍
《台北交互街舞表演 2006》
(Interactive Performance In Taipei 2006)
作者:台北艺术家
表演类型:街舞,击鼓表演
首演国家:台湾
首演地点:台北
这是2006年在台北的1nd 数字艺术节上的作品。其分为四部分:开场部分,街舞部分、动作捕捉演示和结尾部分。开场部分为演员击鼓表演,击鼓声和地面投影互动,地面的投影影像根据击鼓的声音大小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街舞部分,街舞演员和虚拟的投影人物互动,进行比拼舞技的表演;结尾部分,舞者手拿仪器进行表演,仪器能追踪舞者的动作并随机产生光线图案;最后舞者和地面投影进行互动表演。
《黑太阳 2009》
(BLACK SUN 2009)
表演类型:现代舞
作者:【日本】卡格木(KAGEMU)
首演国家:日本
卡格木把舞台当做是电视机或是电影院的屏幕,演员穿着白色服装站在白幕前,和投射到白幕上的各种影像合作表演。故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交代舞者的身份,第二部分卡格木和由自己影子变成的恶灵缠斗,第三部分卡格木和蜘蛛身骷髅头的大怪物打斗,最终胜利。开场是山脊旭日的黑白影像,一群仙鹤缓缓飞过。鼓点响起,舞者开始展现武功,投影变为模拟能量的几何图形变形、移位;舞者把慢慢积聚的能量化为能量球、线,甚至能徒手打碎墙壁,这时投影为墙面被击打表面脱落的影像;第二部分舞者和恶灵打斗,以墙壁坍塌转场。舞者与其影子分离,影子成黑色化身与舞者同台打斗,影子败后倒转轮廓到白色背景的上边缘,之后变形为一群黑色的飞禽,冲进镜头;演员和这群恶灵打斗,胜利后演员长出黑翅,展开巨大的羽翼覆盖整个舞台;第三部分舞台全黑,舞者手拿绿色荧光的双节棍和同样荧光绿的蜘蛛身骷髅头的大怪物打斗,最终胜利,身后出现灿烂的阳光。
《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 2010》
(The Animals and the Children Took to the Street 2010)
戏剧类型:音乐剧
作者:英国1927话剧团(UK theatre company 1927)
首演国家:澳大利亚
首演地点:悉尼 悉尼歌剧院
这是一个在贫民区河口公寓发生的疯狂的故事。到了晚上,所有的小孩和动物就会跑到街道上横行。主角是河口公寓的守门人,以及一对新搬来的母女。守门人为了离开没有社会地位的河口公寓,存了买火车单程票的钱。一天一个年轻母亲带着她的女儿搬到了公寓,守门人对她暗生情愫。另一方面,公寓的孩子们为了反抗城市对贫民的不公待遇,到晚上会上街集会搞破坏。一次他们白天出动,破坏了市里的公园,这个公园只允许上层人士进入,并是市长的私人社交地点。于是河口公寓的孩子们被抓走了,并被强迫喂食一种糖果。这种糖果会破坏人脑,使人反应迟钝,并没有自主意识。而那对新搬来的母女中的女孩也被抓走。门房为了救出她及孩子们,用存下的钱买了去囚禁地的火车票。最后孩子们被救出,河口公寓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孩子们变得安分起来,那对母女也搬离了这里。门房继续留在河口公寓,为了下一张单程票而努力工作着。
左拉•杰西(Zola Jesus)在旧金山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现场演出
表演类型:现场演唱会
造型设计师:金妮•汉斯乐(Jenni Hensler)
首演时间:2012年5月
首演国家:美国
首演地点:旧金山 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
这是2012年5月左拉•杰西在旧金山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一场特别的演出。左拉•杰西身着白色长裙,戴着一个螺旋状的LED灯衣领现场演唱。除了构建它本身的设计外,蜿蜒的领子也是基于像黄金分割数列、自然界中鹦鹉螺贝壳的形状,以及像水母之类的会发光的海洋生物。发光的LED大领子,和着左拉•杰西的白色长裙,衬的她像是一个真正的金发天使。
《异响 2010》
表演类型:美式踢踏舞表演
作者:【台湾】舞工厂舞团
首演时间:《异响 2010》: 2010年12月25日
《异响+ 2011》: 2011年6月25-26日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实验剧场
首演国家:中国
首演地点:台湾
这是一出美式踢踏舞演出,其中运用了新媒体技术和LED灯的着装,透过声音循环效果器、光影和震动感应等新媒体技术,将踢踏舞者的节奏数字化,传送丰富多元的电子声响和光的色彩线条变化,现场演奏的音乐质地变幻莫测,舞蹈天马行空,营造着一个原子驰骋的舞台。
《连接 2011》
(Connected 2011)(60分钟)
戏剧类型:舞蹈
作者:【澳大利亚】笨拙移动(Chunkymove,澳大利亚现代舞蹈公司)
首演时间:2011年3月11-20日
首演国家:澳大利亚
首演地点:墨尔本 Merlyn Theatre, The CUB Malthouse
这是澳大利亚现代舞公司“笨拙移动”(Chunkymove)在2011年创作的新媒体舞蹈。
特色在于舞台使用了一个巨大的活动雕塑,它和舞者互动共同完成表演。巨大的雕塑由上百个回收的木块组成。这些木块由多个凸轮轴和轮子连接,每个零件之间经过精细的设计,完成互相之间的耦合运动。在《连接 2011》的表演中,巨大的活雕塑悬挂于舞台中央的空中,雕塑能够自由升降,同时由于其自身的零散块状结构能够自由的变换主体的平面结构。
女歌手比约克(Björk)在其演唱会《生物恋》(Biophilia)上使用的改造过的乐器
表演类型:现场演唱会/Live
作者: 【美国】Andy Cavatorta )及麻省理工大学的工程师
首演时间:2012年2月
首演国家:美国
首演地点:纽约 纽约科学馆以及罗斯兰舞厅
《生物恋》(Biophilia)是冰岛女歌手比约克(Björk)2012年的演唱会,二月份将会在纽约科学馆以及罗斯兰舞厅陆续举行十晚演出。其中的新媒体有使用到一系列独特的乐器,包括有一部十英尺高的竖琴、使用加麦兰黄铜片改装而成的数位管风琴以及二组特斯拉音乐线圈,以及Biophilia 程序里的混合舞台视觉效果。其中,由美国艺术家安迪•卡瓦托塔(Andy Cavatorta)及其团队为比约克在《生物恋》演唱会设计了一个巨大竖琴“重力竖琴”(Gravity Harps),它是钟摆和竖琴的一种结合,高十英尺。比约克希望能让钟摆表现出音符的感觉,传达一种音乐的理念,因此设计师和电子技术师们把竖琴和钟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个改造后的特殊乐器。
《碎拍渐境2002》
(While Going To A Condition 2002)(23分钟)
表演类型:现代舞
作者:【日】梅田宏明(Hiroaki Umeda)
首演时间:2002
首演国家:日本
首演地点:横滨Landmark Hall
梅田宏明认为自己的身体外貌仅仅是各种现象的元素之一。因此在这个作品中,他以站姿的剪影现身,黑白条纹交织而成的几何图形投射于他身后的大幕上,与电子配乐交互鼓动着。独舞者身上流窜的动作,好像电流般呼应着脉动的电音,不断累积能量;动作先从脚掌开始,然后是会弯曲变形的腿部,然后是好似有橡皮弹性的身躯。
三、总结
新媒体表演艺术正在蓬勃的发展,各国的艺术家们把投影和LED灯等等技术引入到了表演艺术中来,让舞台效果更加的丰富和绚丽。利用新媒体的手段,表演艺术开始与科技、影像相结合,舞台被创造成了另一个幻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褚楚.迸发与局限——戏剧舞台的新媒体影像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8期
2.袁联波.论戏剧演出中的幻觉性与剧场性——兼谈黄佐临、马也关于“幻觉”的讨论[J].戏剧艺术.2004.03期
3. 王韦予.在维度中嬗变论美术与舞台设计的相互影响[D]. 上海戏剧学院,2005
4. 许鹏等.新媒体艺术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道格拉斯•凯尔纳 (Kellner Douglas).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M].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