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徐冰:靳尚谊《向维米尔致意》学术主持手记

时间: 2011.6.14

展览看到这里。原来,靳尚谊先生的三幅新作背后有这么多内容。此展以这三幅画为引子,层层拨出并试图摸到艺术家工作实质的部分。并由此带出技巧与思维的关系;在今天如何激活传统经典;学院在当代语境中的学术内涵等课题。而这些课题必须在对艺术作品蛛丝马迹的解读中才能找到答案。艺术是“命定”的,艺术家自身所携带的“全部”,被作品显露无遗。作者是作品与社会之间的传导体,导体的质量决定作品的质量,这是艺术唯有的诚实,从而才成为我们探讨问题的可靠依据。

我们离封闭又剧烈的历史以及自由开放的时代仍然太近,中国艺术在封闭与自由剧烈的伸缩之间,在失语的同时又激发出能量。这能量催着人们去“夸张地”描述一个时代,却缺少耐心和定力于深度的部分。而艺术创作最敏感部分,又很容易被意识形态的概念,风格类型的争辩,互联网的匆忙,甚至被“荣耀之词”所遮蔽。
展览通过考察一位艺术家,折射出一代人是如何研习一个源自于其它文明的内容,对某个领域或一种技术常备敬畏之心所做的积累,为本民族的艺术,补充过去不足的成分的。这过程中的坚持与纠结以至这三幅画的出现,这些,不仅是作为个人兴趣的内容,而且是有关如何面对人类文化营养、中国的特殊经验以及当代问题的态度与方法的提示。

跨学科学者马慧元的思想可作为对此展核心命题的描述:“可持续发展的手艺近于思想。也许更确切的表达是,思想就是对种种手艺的综合、调配与平衡,这其中有无限种可能,而个性就爆发于此。” 艺术的深度是艺术家处理手头的“活儿”与社会之关系水平高下的结果。对时代的敏感并将其转换为有效的艺术语言的能力,这是艺术家工作实质的部分。

靳尚谊先生曾说过:“最严谨的训练与最活跃的思想,是中央美院的魅力所在。”我想,这正是中央美院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学风。

徐冰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