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各有千秋的四所美术学校——民主德国访问记

文:艾中信    图:艾中信    时间: 2014.1.12

我在民主德国访问过四所美术学校,它们的名字是:柏林实用美术大学,德累斯顿美术大学,哈莱实用美术大学,和马克特堡工业美术学校。

虽然只经过短时间的参观访问,但已经鲜明的感觉到了每个学校的特点。概括地说:柏林实用美术大学注重革新,按德国的说法,叫做“创造时代精神”。德累斯顿美术大学比较注重传统,注重油画。哈莱实用美术大学是柏林实用美术大学的分校,可是它注重民间工艺美术,和总校很不相同。马克特堡工业美术学校则着重科学技术,使科学为美术服务。这四个学校的专业有一定的分工,但除了马克特堡工业美术学校,其他三个大学的专业也有相同的,如三校都有版画、书籍装帧、壁画、雕刻;可是由于学术思想上有不同之处,同一专业在各校亦有其特点,而且都以自己的特色为荣。它们各有千秋,而且都是符合于政府重点发展工业美术这一方针的。(注)

柏林实用美术大学新建的校舍在白湖边上,这座近代化的干净利落的新房子是美术家理想的工作场所。教室明亮,餐厅过道都有壁画或陶瓷镶嵌的装饰,新颖雅致,赏心悦目。从踏进大门,就觉得户外户内,一概通亮。该校建筑系沙尔门教授带我参观了将近完工的大礼堂,这是全校最完美的最足以体现柏林实用美术大学“创造时代精神”的好例子。走进这礼堂,使人心情宁静,这里没有多余的装饰,没有触目的墙角挂灯和柱头。讲台、门窗、坐椅的造型都很圆浑、单纯、挺秀,有我国明式家具之风。木料都利用本色,只油上一层透明的漆,墙壁是浅灰绿色,地板是较深的灰绿塑料,椅子的坐垫靠背也是一种灰色,总之,没有任何触目的东西来打扰你的视线;如果有位教授在讲台上作报告,那末全厅最引人注目的就只有这位教授; 学生们很容易集中思想来听讲。这大厅也可放映电影,但后边墙上的小方洞,只在放映时才把它打开。这原来就是沙尔门教授领导设计的,那简洁的挂灯就是学生们的设计。沙尔门教授对我说:造价只合柏林斯大林大街那类建筑的一半。我说“我们中国在建筑上提出实用、经济、美观三个要求,这所屋子正符合这三项原则。我之所以要详细的介绍这个大厅,为的是要说明柏林实用美术大学的艺术思想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大家从这里了解其一般。

德累斯顿是一个古城,易比河两岸的石材建筑群,可以称得起集巴洛克的大成。其中有一座老远能望见的圆顶大建筑,屋顶上有一个金色吹喇叭的女神,是全城最引人注目之点,那就是德累斯顿美术大学。我参观了这所大学两次,罗玛教授告诉了我关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大概内容。该校注重传统主要表现在教学法上面,在专业上表现为强调油画。柏林和德累斯顿两校在教学思想上的争论,最突出的问题是“博”与“专”的问题。柏林不赞成工艺美术与纯粹绘画划分开来,他们认为工艺美术家必须要有绘画修养;一个画家也可以是工艺美术家。曾经到过我国访问为大家熟悉的海勒教授就是全才,现在领导该校教授工作。所以该校虽然是实用美术学院,但专业也有油画 、雕刻、版画等,而且还包括建筑,在这样的环境培养的学生由于接触面广,修养比较全面,知识比较丰富,由于基础广,专业也能深入。德累斯顿主张工艺美术与纯粹绘画分校,专业课程较重,特别重视油画,训练也有板眼。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克莱施玛教授就是一个油画大家,他们在该校任教。

德累斯顿和柏林两校也有共同的优点,如两校的版画、书籍插图都很好。风格多样化、构图有独创性。事实上,并不因为注重革新就脱离了传统,并不因为重视传统,就表现为保守;相反,我参观了两校的书籍插图以后,所得的印象都是新颖、活泼,而且可以看得出他们都吸收了德国版画的优秀传统。可见,教学思想和教法的某些差别,在同一个方针任务指导下,不但可以发挥各自的所长,也可以殊途同归。

哈莱实用美术学校是柏林实用美术大学的分校,可是它完全和柏林不同,它着重研究民间手工艺,并不强调“创造时代精神”。为了能很好的吸收民间的宝藏,做法非常谨慎细致,好多地方还保存着民间作坊的体制。这是一所最近受到文化部特别重视的学校。校舍在一座小山上,建筑特很古老,一部分是古堡,还保存着很多有很高的美术价值的拱圈,一垛墙,一塊阶石都有它的历史,像珠宝那样吸引人。它不像柏林的新颖,也不像德累斯顿的威严,而是平易朴素,亲切可爱。

我参观了每一个部门,如珐琅、金工、铜器,纺织,挑花、陶器、壁画等等,使我惊异的是好像走近了一个大规模的手工艺工场。在珐琅部门(用透明矿物质,像我国景泰蓝一类的镶嵌),老艺人带着徒弟们围作一团,里边是一座电窑,门上墙上镶嵌着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个不大的房子实际上是一个作坊,我好像走进了一个老艺人的工作室。我参观了很多地方,但我一直没有发现像我们学校那样的课堂、黑板和课桌,没有什么学校的排场。挑花不用说,织布也是手工木机,制陶器的女孩们(大学生)赤着脚在蹬转磐石。金工、铜器部门也一样像作坊。这是不是保守落后呢?不是的。因为民间手工艺的艺术趣味,未必是能用机器制造得了的。我们见到过德国创造的挑花机,但挑花机不能代替手工艺术;日本瓷器多数用贴花,可以大量生产,当然很好,但贴花哪有描花好呢?我在迈森瓷厂参观时,没有发现一件贴花瓷器,厂方不断培养着大批的人才和白发老艺人在一起描花。厂方告诉我,德国反对贴花,因为那样就降低了艺术。机器纺织机用的纱线,不论粗细,韧性都和手工的不同,而艺术口味就在于这些微妙的地方,这正像我们的高明的厨师操纵火候和调味一样,没有科学的规格。在这些方面,科学会妨碍艺术;为了保存艺术,宁可在生产上保守一点。但是,哈莱实用美术大学也并不是完全老一套,在花式设计上和色彩上的改革很大,功能上也扩大了很多。我在参观以后会提出如何大量生产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的问题。回答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说:人人都穿上这样的衣料,也未必好看。事实倒的确如此。

马克特堡工业美术学校是一个专科学校,是科学技术很高的美术学校。我参观了它的两个部门,一个是照相制版,一个是玻璃加工。照相制版的科学性技术性很高,我只能了解其大概。玻璃的艺术加工有喷沙和磨花两种,技术性不像照相制版那样复杂,主要还是艺术设计。我去德国看见的新建筑物俱乐部或餐厂等场所,几乎所有的玻璃门窗上都有图案花纹。玻璃的艺术加工可以借助于机器,可以大量生产而不失其艺术风味。据我看来,正因为喷沙、磨花借助于机械的功能而产生了特殊的艺术风味,这和挑花、贴花是完全不同的。

当我参观了四所美术学校回到柏林的时候,德国文化部的同志向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柏林和德累斯顿两校的争论点。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我参观的四个学校,印象是各大有千秋;我不反对革新——“创造时代精神”,我也赞成必需承继传统,不论是艺术传统或教学传统。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要秋毫无爽的保存下来,同时也要发展近代化的工业美术。四个学校做得都对,都有很大的成绩;正因为各校的特点,所以德国的艺术是丰富灿烂的;而不是干巴巴的清一色。我说:德国文化部不但允许各校有它的特点,而且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法上允许有不同见解,只要求符合于总的方针任务,非但不强加干涉,而且支持他们自由争论,这正和我们党的政府所提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相一致。再过一两年,也许可以看得出更多可能一致的意见,也许可以发现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正确的,但现在不必强求一致。“博”和“专”应该是联系着的,最好是既“博”又“专”,但如一时不可能兼而有之,那末就等发展一两年再说。文化部的同志说“我们也是这样看法,每两年开一次教学会议,求同存异。我认为这样的领导是很正确的。

这样的四所美术学校,对我国从事美术教育的人来说,是很好的一个借鉴。目前我们的情况是既无分工,又不争鸣,好像所有的美术学校就只有一个模子。我们又偏有一个中央美术学院,好像什么都应该按照它为准则,这种“马首是瞻”的想法是不必要的。学术思想、教学体制、教学方法,只要言之成理,行之有效,不能免强统一。譬如国画教学问题,如果能够做到既承继优秀的传统,又密切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现代生活是那么复杂多变,有些事物,用传统艺术形式也能体现现代精神,而有很多新事物,还必需寻找新的艺术途径来反映现代的思想感情。我们不能怕新的艺术途径与传统相游离而不去尝试,当然更不应该只求新的艺术途径而置传统于不顾。两都很难得兼,那么只好给它适当的分工,有的学校着重承继传统,谨慎细致,好东西要全部接受下来,有的学校着重革新,可以放手一些。实施一个时期以后,分而复合,可能异途同归,既要保证了承继优秀传统,又可密切地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至于教学的体制,也可以不同,如果师徒制好,就采用师徒制;如果认为近代的或都称为欧洲的教学体制好,就用近代的欧洲的;如果两者可以兼收并蓄,就想法把它们结合起来,产生一种新的体制。苏联的美术学校就是吸收了工作室制(师徒制一种)的现代教学体制。相应于某种教学体制的教学法,当然是各不相同的。实际上,每个教授每个师傅都有各自的特色,划一非但不可能,而且会抹煞艺术劳动的独创性。关于目前争论很多的素描问题,先不必武断素描万能,也不必武断素描害人;相应于某种体制,它必须有它的教学法,要不要素描、要怎样的素描、怎样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广泛的实践来提供经验。临摹、写生,熟轻熟重,或者两者并重,这也是教学法问题,相应于某种教学体制,可以有不同的安排。先看看实践的效果,再作结论,对待学术性问题必需谨慎细致。在艺术上,太强调一致,其结果是抹煞创造性,抹煞独立思考,教学也一样。目前的严重问题是过多地依靠别人,教员依靠教研组,教研组依靠苏联专家,地方的美术学校则依靠中央。要求学习别人的长处是好的;但放弃独立思考,不考虑自己的特殊条件发挥特长,只是人云亦云,这是有害的。在这些方面,德国的治学精神和领导上的做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注:德国的工业美术特别发达,这是德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工业美术包括极广,如建筑的装饰(包括雕刻、壁画、以及各种金工、陶瓷等等)、轮船的造型设计及其内部装饰,书籍装帧、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儿童玩具等等。德国有一个名词叫做“工业形象”它指的是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如汽车、桥梁、家具、照相机、手表以至于钮扣等等的造型设计,这些东西和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人民是最关心,所以政府也特别重视。德国政府规定建筑造价的百分之一至二用作美术设计,所以在德国的公众场所,有很多雕刻、壁画、楼梯的扶手和门窗都是精心设计的,艺术水平很高。

艾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