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大船yokado超市
进入超市左边是学习美术班的报名处,两名穿着黑白格子马甲粉色上衣、黑色短裙的女生在忙碌,前面侧墙上有两张画是教师作品,都是套色木刻,叫“三社祭”之一、之二。它下面的标签有作品名,下面的姓名叫氏名,这两张画都是叫做濑刚老师的。正面墙上有两张铅笔淡彩,画的是横滨山手的洋建筑。在日本可能数横滨的洋建筑最多,保存也相对完整。山手是横滨的一个区,在根岸的下一站。
这时有两个妇女来取材料,可能是要给孩子报名,好像还有音乐班。向里走的展台上,有老师做的手工艺品,是各种布拖鞋,有深红色底白色帮的,有紫色底白色帮的,有粉底黄帮的,有绿底蓝帮的,有统一深蓝色和紫色的。用手摸摸,手感有些硬,是用布一层层积起来的,有些像北京的千层底。还有一盆小花是讲师平泽弓子的园艺作品,花盆的直径有三四公分,极薄,上面长一棵小草,有四公分高,土上面有一些粉色的小花。展台的上面是写经作品,有三幅学生(生徒)作,一幅是教师的,教师的是用金泥书在深蓝色的和纸上。拐过来的展台上有教师深田做的布枕头,提包,布的小乌龟的钥匙链的作品。旁边玻璃展柜里有讲师田口博子的日本刺绣和田中千枝子做的布面人形及三个小鸭子的造型。里面的走廊墙上挂着教师大松雄指导的学生水彩画作业,内容有静物,静物的摆法不像我们讲究疏密,而是随意摆上去,有一些果子都是并列和对称的。有一张风景是2008年11月15日画的,内容是横滨历史博物馆,是一座洋房被一棵绿树挡着的画面;另一张是画的棕色毛的正面的小狗,绿绿的衬布,狗的模样可爱,应该是作者的好朋友。旁边的一幅是跳舞的女人,有些像印度舞,估计是照照片画的;再旁边的一幅月季花画得浓烈,蓝色的玻璃瓶,金黄色的衬布,紫红的花;它旁边的一张百合花倒是画得优雅清淡。好像这些画有一个特点就是“生”,像考美术学院的学生没进高考班之前的那些画。这可能是人的本能的一部分,不管是什么人,这个阶段都是这样表达的。
右边是卖相机和录像机的地方,相机的储存卡两个G,中国产是980日元,日本产是1280日元。它的对面是1964年开业的“The Clock House”(钟表屋),有三年的保修期。钟表屋的斜对面就是卖食品的了,远远望去,差不多有国展家乐福那样大。摆在中间的一排绿筐有切干大根,就是萝卜切成丝晾成干,每袋是128日元,是宫崎县产的,要是用酱油泡泡,当咸菜就粥喝肯定香。
旁边是富山县产的大豆,是水煮好的,每袋128日元,另一个筐里是千叶产的大红薯,颜色有些发紫,皮上显得光滑,上面没有泥。最精致的是北海道产的小葱,像“假”的一样,装在袋里,100日元。枥木县产的韭菜是98日元一小扎,韭菜的根部剪得很整齐,像“塑料”一样。鹿儿岛的苦瓜颜色中间重,两边浅,捏一捏有些硬,也还是有“塑胶”的感觉;北海道产的长芋,个很大,有点像三崎口大萝卜的形状,上面有一层像面粉似的白末和一些细细的须子。熊本县产的西瓜中等的个,每个是2980日元,合人民币200多元,切好的一块要500日元,合35元人民币。西红柿是人民币8元一个。生姜都是装在塑料袋里,是湿的。神奈川县产的大根粗而长,靠近根部是绿色,越往下越白,每个大根上有那么零星四五根小须子,可能是空调吹的缘故,有些须子偶尔会动一下。20元人民币是四个小土豆的价钱。豆制品专柜主要是经营镰仓小町,大山豆腐的产品,北海道大豆的品种还特意标了出来。所有的种类跟国内的差不多。镰仓的肉类加工厂1900年创立,1874年英国人到镰仓带来了欧洲制肉的方法,种类有火腿片、牛肉片、里脊肉和各种香肠。颜色比国内的浅、粉粉的,肥肉的白色不是很明显,还有一些类似欧洲的香肠。日本的红烧肉叫角煮,五块是400日元。生肉的颜色更加红、粉和紫,牛肉片切得很透明,还有一些生牛肉用酱泡好,叫“味噌渍”,颜色有些像咖喱色。有许多配好原料的蔬菜和肉,回去就可直接烹饪了。有一种饺子馅看上去好看,一盒里装了30个小方形的肉馅,里面有葱花和白菜,后面特意注明是国产肉。近来墨西哥的猪肉风波也影响到日本,虽然没有细菌进入,但是超市和饭店还会标出肉的来源。海鲜类虾的颜色是橘红色,我一直对海鲜类没有太大的兴趣,在国内到海边城市也是常常吃一些非海类的食物。记得2000年去大连,同行的20个人中只有几人幸免,其余全部食物中毒,我是被朋友拉出去吃的午餐,没有和大家在一块,但是晚上8点到12点之间,陆陆续续地开始拉肚子,发低烧,据说是当天的海货有问题,但我和当地朋友们却没事儿。
我到镰仓进的第一个超市就是这里。它离我住的酒店很近。第二天去建平家吃晚饭,我买了两盒拌好的食物。这里拌得好吃的是一种含有黄瓜丝、鸡蛋丝、萝卜丝、土豆丝、海带丝的凉菜,还有五片煮好的五花肉片,有些像国内的梅菜扣肉的感觉,和一个切开的熟鸡蛋,隔上一段吃这个菜是可以解馋的。日本人吃鸡蛋常常是生吃,直接将生鸡蛋打在米饭里拌着吃。昨天晚上我在Yamada超市买了一盒未煮熟的鸡蛋,上面写着“半熟”。今早我打开时那种黄和青都稀溜溜的样子,国内叫“汤心”,我便用面包蘸着吃。在国内我曾用开水浇在打有生鸡蛋的面上,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还是跟心理有关。
这个超市的出口有一个麦当劳。肯德基和麦当劳在日本也多,日本人喜欢吃,所以偶尔在街上也会看到吃得胖胖的男孩和女孩们。这里的食物其实热量很高,油炸和甜食在食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电视上也常播要日本人注意饮食健康的节目。虽然日本在80年代号称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崇尚欧美的心态是比我们要重的。建平家曾接待一名英国女孩来家里免吃免住一个月,还要全程陪玩,目的是让孩子接触欧洲人,用英语交流。所以街上开欧洲汽车的日本人神情也是不一样的。他们选车的喜好和我们有些像,日本的道路窄,但是像悍马、Q7、XC90、ML、途锐、X5、陆虎、X3、宝时捷、丰田的普拉多、RX等大型的SUV在日本的街道上也是常见。昨天在藤泽见到一辆深蓝色的萨博两厢车,有点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感觉,不过那个时代的车各种品牌也相像,就像我们现在抱怨车形之间没有特点一样。今天突然有一种想开车的愿望。
今天上午,我去大船站东口的邮便所把买的书寄回国内,二个月之内到,走海运。这里的邮便所很方便,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朝鲜,韩国是一个价位,10公斤书是3700日元,20公斤是5700日元,30公斤是7700日元。我前两箱书花了11400日元,大约40公斤,里面有给儿子买的《世界动物大百科全书》,是日本70年代出版的,在国内一直想买但没找到,里面插图的颜色是那种老照片的感觉,有点偏绿和灰,眼睛看着也舒服。这是我头一次自己打包装书,这里的纸箱比国内的要厚,用胶条封好后,外面的尼龙白带是用白色的塑料卡子卡住,国内的好像是用机器的黄色铁片卡。四箱书打包寄走后我轻松了许多。记得1983年我第一次考美院,父亲把所有平时看的参考书给我装了满满的一旅行袋,上面还上了锁,父亲提着重重的旅行袋送我上火车,开车前叮嘱我在旅社好好看看这些书。因浙江美院的考场在沈阳,我先到沈阳然后去北京考中央美院连环画系,到沈阳在考场结识蔡广斌,几天的考试下来,旅行袋没有打开过,我提着它又到北京,那时考生住在老中央美院一层版画系尽头的教室的木地板上,好像是学校铺好了被褥,与庆和相识,在美院的几天里,那袋书依然没有打开,我又原封不动地背回了东北家里。我忘记是否跟父亲说看过这些书了,也许没有说,父亲肯定觉得我是看过的。
2009年4月30日 Yokado旁的咖啡屋(浜茶屋)
这间茶屋我经过数次,从外面望进来,里面满满当当的书、屏风和镜框里的画,我原以为是书店。在二十几天前曾进来一次,两位老人在里面,当时我没有注意门上的小牌是关门还是开门。我进来时,他们有些诧异,老爷子起身很慢,有些驼背,脸色粉白,眼睛瞪得圆圆的,有些神经质,老妇人小个儿,头大,看上去要小许多。我一看不是书店就退了出来。曾有一次特别想进去坐一会儿,它关门。这个店常常是你不想进的时候它开,你想进的时候它又关。
今天跟在我后面进来的是一位老妇人,应该是二位老人的熟人。我要了一杯茶,坐在靠近门口的位子上。桌子是椭圆的长条形,上面的漆被磨掉了一些,我的手放在桌子上有一些发黏。这个屋子是长条形,屋内的墙壁是用灰色的壁纸装饰,进屋的右面墙上挂着一幅林风眠小画的印刷品,是两个仙鹤低头向前走,下面有三个旧书架,最外面有八大本《世界原色百科事典》,书已旧得不行,有一些发黑,书的上面又竖着几张浮世绘的印刷品,旁边的书架上放着一本雷诺阿的画册、一本深蓝封皮的《东京审判》、两本新潮文库、歌集《银河铁道》和田中角荣的《日本列岛改造论》,还有一本做瑜珈的书及一张这个茶屋的照片,第三排书架上有《日本美术史》、《望乡》、《近代经济学》、改版的《大学物理学》、《现代养生训》等书。此时屋里电视机的声音开得特别大,老爷子一直坐在那里使劲地搓手,不时地捏着手腕,他穿一件细格子的衬衫,蓝绿色的领带,系一个白围裙。这时和我一块进来的老妇人喝完茶走了,屏风后面一直是老板娘和另一位老妇人聊天的声音。日语的发音总有些像中国南方某一个省份的地方方言,据建平讲,他浙江天台的朋友到日本来,能听懂一些日语,这可能与当时从浙江宁波过来的僧人有关。
书架对面的墙边也搭了一个简易的架子,上面放了一些保健品和茶叶,有福建产的乌龙茶和一些日本产的茶叶。老爷子送了我一包“本草牡仲”茶,然后坐在我旁边,一站一坐,一坐一站,做起健身来。在茶叶的旁边又放了几盒小点心,是那种包装好的,盒子上有一些灰尘,旁边的一个小柜里放了一堆胶皮糖,在我的茶盘里有两块。此时,老爷子又坐下,练着收腿和伸腿。在胶皮糖的下面又堆着几盒五平饼,盒子也是旧旧的。
再往里面的墙上挂着十几张老爷子过去的照片,那时他头发很黑,背也是很直的,都是和一些人在店里的合影。照片的颜色蓝蓝的,有几张是虚的,照片是用胶条贴在墙上。照片的旁边是一张用水墨在纸板上画的欧洲风景,在屏风后面的墙上,有一大张世界地图,老爷子让老妇人在地图上找出那个地方。和老妇人聊天的人有些像她的姐妹,两人长得很像,头有些大,小个儿,眉毛描得很重,脸也擦得粉白。老妇人在地图上找到了意大利,并说那张画是画的意大利的罗马,她说意大利的语音和汉语很像。在茶室挂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是头一次见到。地图已有些年头,上面勾勾画画。在屋角的架子上有一个翘起很细尾巴的铜猫。老妇人特意把手上的戒指摘下来套在猫的尾巴上,我才知道尾巴为什么这么长,她的姐姐也要把戒指摘下来,我连忙劝阻并致谢。
屋子的最里面是一间小厨房,这里面也卖一些份儿饭和面。正对着门的墙上是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墙上有空的地方贴了一些年轻女人穿泳衣的挂历,有些像中国的农村在墙上贴挂历的样子。此时,老人过来说,他要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