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学的速写是附中的骄傲。速写在绘画中的重要性从来得到尊重,但由于创作方法的多样化,速写已经不是画家的唯一选择。有不少画家在记录生活时已以按快门代替了写生,或沉浸于消解造型的规范和秩序而追求随意性,或依据哲学观念的推导来构造画面的图象,而另一些画家把真实再现视作绘画的误区而作大跨步的超越,也许还有更多的画家将军实当作表现生活的手段而探索突破原有的规范和建立自己的风格。正因艺术长廊中的作品群如此多样并陈,附中的速写才能以其平凡朴实贴近生活而呈现独特的光来。绘画的队列公正地给它让出了它应有的位置,它的每次展出都得到称许,附中速写选集即将出版。
附中的速写是迷人的,那是十几岁的青年作者尝试记录下的世界的真实图像,那是选择了艺术道路的青年人初次通过艺术走进自然和他人的心灵,那是满载着露珠和初日的小荷的尖角。在附中阶段,同学们正从少年步入青年他们对世界从无选择的张望变为有目标的注视,从无意识的注意变为有意识的注意。把在认知中原本对环境不自觉的规整变为有意识的建构世界的秩序,将斑驳闪烁的碎片连级成璀琛的图案。世界在他们心中已不仅是图象的构造而逐渐转化为象征及符号的构造和逻辑的构造。在他们眼中他人已远不是儿童时代认为的好人和坏人或少年时代认为的各种类型的平面的人,而是有多种呈现和多种评价的多面体的人。儿时游戏中养成的爱画画的兴趣现成为必须投入全部心智的专业。在专业基础学习中,逐步掌握了造型基本方法,睁开了绘画的眼睛,启开了天赋,艺术个性象沉睡的种子在一夜春雨中苏醒,清晨幼芽便拱出地面。他们展出的速写都有一定的绘画表现力,人物有特点,风景有情调,显示了青年特有的敏感和悟性。考验造型功力的人物手脚部分差不多都得到正确生动的描写,使速写整体站得住,能耐看。经过三四年专业学习,他们在侧重掌握造型规律性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绘画感觉能力及对艺术本身的领悟。他们的速写证明在艺术学习中逻辑思维的发展不是遏制而是同时促进了直觉思维的发展。青年艺术家都是经过这样学习长成的。
对同学来说,速写是习得技术的自由运用和对技术的适应性、灵活性的检验。速写在绘画中更近似耗散性结构。速写时作为作者的主体和作为对象的客体不断地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对象随着作者的迅急的扫描向作者输送信息,作者随着表现而即时地对对象注入他的加工。从附中的速写,特别是一些小景速写,可以看出作者截取任何一段现实事物予以表现时,都使繁杂的、变动着的、无序的对象在画面上化成有序的结构,而这个有序的结构只是在变动中被定格,它仍具有开放的性格。到处都存在着好的结构,这句关于绘画选择的话对画速写应是有用的,这是说画家时时都在发现,并对发现的对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神奇点化。附中同学的学习始于模仿。不论他们有多么高的天赋和对成功的期望,他们也只能首先学习现成的样式,尤其是当前画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样式和教学上肯定的样式。因此,附中速写的样式不多和手法上的接近不应被指为缺点。速写样式的趋同也是青年人心理上趋同性的体现。他们愿意使自己融合在群体中,群体的凝聚力也将每个群体中的人融合于群体中。89届学生毕业作品展上的同学合影展示了他(她)们多么融合无问地站在母校的臂弯一一室外楼梯上,共享着青春的友谊和欢乐。
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形而上的语汇来思考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义,但他们正在形成可能持续很久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他们巴望自己成熟,努力向外拓展自己感情和知识的边界,而从不想到退回内心去进行无谓的自我审视。他们增长骨髓和积累知识,渴望对现实的参与。这些十几岁的青年人不会象某些成熟的画家那样在甘于寂寞的标榜下营建自己的孤独并品味自己的孤独。他们不会想到逃到群体之外,甚至不能忍受站在群体的边缘。当然,他们仍然希望在伙伴们叽叽喳喳的话语中别人能听出自己的声音。他们不会勉强自己去体会某些成熟画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对他们来说,客观世界始终是感觉和认识的对象,是知识和真理的来源。画速写时,更多考虑的是做到真实地表现对象,而较少意识到感情的寄托。他们速写作品的品格主要出自感觉的敏锐和写实的真诚,而不是感情的渲泄或主体对现实的超越。如果他们也向往彼岸,那彼岸便是象轻纱般飞舞、藤萝般缭绕、海市居楼般隐现的爱情的梦幻,在那里虽情被罩上美丽而神圣的光晕,这光晕是他们自己在梦幻中用彩笔绘成的。为了记录下爱情的憧憬,为了给理想的蓝图显影,为了表达对知识的饥渴,为了唱出刚刚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人在在的欣喜,他们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诗句一一朦胧的无韵脚的诗句。但他们在速写还只善于用散文。
速写不是显示心中设想的图像,而是追踪外界闪现的对象,不是象摄影棚中导演和摄影师按分镜头拍戏,而是象天文学家用天文望远镜寻找银河系系中未知的星座。当画家打开速写本时,可以瞬间便从自在的主体变为创造的主体,从委琐地过日子的心态进入昂奋的画家心态,象夜间静卧的犬听到逼近的响声而猛地立起,象猎人在草丛中瞥见绿阴阴的狐狸的目光,象归来的游子看见了故乡的塔影,象战地记者在子弹呼啸声巾手指准备按下快门。
速写训练眼手相应,使感觉更快地越过认知进人意识,激发绘画行为,使绘画情绪近似某种运动的竞技状态。
美术家是艺术创造者,也是精通他的工具性能和熟练地驾驭工具的手艺人。任何一个艺术创造行为都在它的某些部分存在着创造的自动状态,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正是这个状态为他提供了自由,使他思考和实现这个作品的独特表现,并追求艺术个性的新的建构。因此,速写本才成为很多画家不离身的工具。
速写时笔头成为画家的神经末梢。画家从笔在纸上的流动中感到震颤和柔情,他及时地感到艺术创造的愉悦,甚至会对自己能如此迅速地创造一个艺术生命而惊异。跟他创造的其他作品比起来,他会更钟爱那留有他生命的行迹的速写,在这些速写里贮存了与他生命曾经关联的一切,也贮存了他在艺术道路上跋涉的足印。
有不少附中同学的描写细致的风景速写令我驻足流连。作者能那样深入地刻划景物的细节,又能对自然作整体的把握。通过自觉自律而做到对某一行为的专注是青年心理发展的结果。在这些速写中对自然细节的刻划不是仅仅由于制作的耐心,也不是达到了如艺术家的对自然的倾心,而是体现了青年人对了解自然的渴望,认识对象的寻根究底,绘画中整体与细节表现的无休止的互相渗透,以及对速写表现潜力的试探。(你曾握着电筒或火把探察鲜为人知的溶洞深处吗?)
这类风景速写引起我较多遐想的是去年附中速写展上的一幅描写土猪圈的速写作品。以猪圈为速写题材是常见的选择,但作者刻划这个土猪圈的专注令我惊叹。(我想到敦煌写经。)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个土猪圈作为挥人描写的对象?为什么这个土猪圈被深入地表现便成为艺术作品而引起美感?(我想到曾读法国“新小说”派小说以其描写过于琐细而不能卒读。)在这幅速写前我想它之所以有味道是因为:真实、深入刻划的技巧;作者对艺术创造的真挚,使对象完全超脱了它本身的功利评价;这题材对某些描写农村生活绘画的牧歌式、咏叹调式和程式化的表现样式的颠覆、反讽的魅力(我也想到“化腐朽为神奇”这句话本可以帮助我从问题中省力地脱身)。作为一个欣赏者,我却在审美中投入自设的美学困扰。我想这类速写所呈现的样式与这两年文艺创作上出现的新写实主义浪潮是有联系的,虽然它只是为浪潮波及的河湾中的一个极微小的浪花。附中不是被阻隔的艺术飞地或艺术自然保护区,附中同学的学习和思考总是在当时的美术思潮和创作趋向的影响之下,这影响在历届毕业创作中更为显著。与其说他们是跟某些美术思潮观念上认同,不如说是直接从画家和老师的好作品中受到激励。
有些附中同学的速写用钱差不多达到了老练的程度。线永远是速写的主要表现手段。线是人类在物质媒介用图象区分世界的基本手段,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神奇的抽象能力。
但在附中的速写中,光的表达是相对薄弱的。
我们感觉到的世界是光造就的世界。让我们把光引到这写画面中来吧!我们认识中的事物图象不是光的图像,它已完成了从视觉向表象的飞越。让我们在诉诸视觉的绘画上作一次回溯吧,这是一次逆向的超越。视觉中光是传递信息的中介。有谁意识到是光把一座房子变为一个形体,为我们展示人对城市的伟大创造;有谁觉察是光使连绵不断的山峰变成延伸到天边的皱折,向我们表露远古地壳的浮沉;有谁凝视过下午的树影悄悄地变长,使时间变为可见的存在。
不妨将画光作为速写课中的一个命题作业。光的描写能给速写语言增添新的词汇和表叙方法。多尝试些方法,有利于触发学习中的创造性灵感。多一双眼睛便多一个世界。
看了一些在农村画的表现老人和小孩的速写,就仿佛听到说:“就这样,别动,给你画个像!”“来,也给我画一幅!”这样与对象约定了画速写也是常用的方法。多画这类速写便于凑足课程规定的数量,也由于其表面的完整和技术的稳定发挥而较易被选为自己的代表成绩或被陈列。这会不会成为速写教学中的一种导向?
表现运动中的人和变化着的生活场景的速写应多受到肯定,哪怕这类作品容易出现画面疏漏和技术不足。速写创作总是在等待读者的继续参与,总是在读者欣赏时激发的联想和完形中完成。当速写用几根线条表现同一部分时,读者在感受中总是接受那根艺术需要和造型准确的线条。速写中必然出现的表达空缺,读者会用认知的完形机制来补充。速写审美效应之发生不是满足读者的期待,也不是打破读者的期待,而是使期待产生振荡。读者更能从线条交汇着正误擒纵的操作运动中感受到速写的创作过程。(岂不见人们往往从令人慑服的大自然的奇景中感到上帝创世时的睿智与疏忽。)速写将创造过程向读者无遮蔽地敞开,使画面的空间扩大,时间的流动得到展示。艺术品和艺术创造行为本身在读者欣赏中同时呈现,速写的信息承载着双重使命,读者因之获得多层次的审美感受。
速写是基本功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画速写,磨练了基本功,懂得了艺术,培养了绘画地观察生活的眼睛。当然,其教与学也受到了为升学作准备的制约,但速写中毕竟有较大的艺术自由空间,是同学的艺术个性最先显露的园地。速写与其他专业课的内在联系远大于表面技法样式上的关连。速写为其他专业课学习提供了能量,沟通了渠道。青年人在速写的表现激情中最初唤醒艺术创造的自我意识。
当你翻看入学时的速写自画像,才想到自己己走过人生最美妙的年代。啊,什么时候你走进了生活!大学更难考了,素描考试4+,英语啊英语,这是回家时画的母亲,电视屏幕上又出现了萨拉热窝孩子茫然的眼神,拿到第一次卖画钱写信告诉母亲吗,小D的披肩发,走,晚会的剪纸还没有贴上咧。你合上了速写本。
让速写本紧紧地伴随你的生命旅程吧。
你已经长大了。
本文原载于《美术研究》199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