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赵允安:附中的教学工作

文:赵允安    图:赵允安    时间: 2014.4.9

三十五年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以下简称附中)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学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升入高等艺术院校学习,没有升学而直接参加工作的,一般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不少人成为单位的专业工作骨干。这一事实可以说明,附中的办学原则基本上是附合实际的,工作基本上是成功的。

在三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矛盾是经常存在的,总有许多需要认识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教学面貌已经有了很多变化,教育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新形势下,附中的教学又有一系列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促使我们学习、思考,由此不断推动着我们的工作向前发展。

认真学习新问题,研究认识附中办学的规律性,坚定稳妥地进行改革,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回顾附中过去和近几年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把握的:

一、附中的青少年专业美术教育特点

附中是专业美术学校,工作任务不同于一般的普及性业余美育工作。它培养高等美术院校后备生和以美术为职业的中级美术专业人才,是在文化、专业、情感素质等方面为未来美术家打基础而进行正规、系统训练的学校。

附中也不同于美术学院,它的培养对象不是成年人,而是十五、六岁至二十岁以内的青少年。他们入学时仅有初中文化水平,刚则开始有理性思维能力。虽然有了专业理想,对自己的未来有很高的希望和自信心,但对将要从事的专业还没有基本的认识和实际的能力。他们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自制能力差,是还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幼稚的孩子。我们要在这个起点上开始工作,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文化基础,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基本功,有浓厚的艺术创造兴趣,并且初步形成高尚的社会理想的优秀青年,这是我们理想的培养目标。附中四年的教育工作要在这样的起点和目标中进行。

这个年龄段是人的重要转折时期,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既布家庭和社会已给予他们的各式各样的影响,在有些方面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但又有很大的塑造余地。学校工作的好坏,对于他们的发展,对于他们今后思想情感、专业的面貌有很大的作用。这就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把握青少年专业教育、思想情感教育工作的特点,使我们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二、坚持搞好文化知识教学

为了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复杂的历史现象,培养起对各种思潮批判、吸收的能力,除了要教育学生有正确的立足点,还必须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通过文化学习训练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他们成才后将主要以作品为社会服务,而作品必然是他们自身精神素质、文化修养、技巧功力的体现。因此,他们是不是有较高的文化层次的人,将决定他们的作品能不能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理结构、审美理想和社会意识。

附中历来十分重视文化课。学生四年的在校学习过程中,我们以50%的课时进行高中文化课的系统学习,语文课还要在普通高中课本以外,增选补充教材。在文化课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阻力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喜欢画画的孩子,常常因为在初中或小学时为了画画而荒废了文化课,造成学习吃力,丧失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招生工作中,虽然首先考核专业成绩,但决不放松文化成绩的考核,严格把好文化关,保证新生质量。对在校生除了反复讲清道理外,对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的学生还必须对文化课严格进行成绩考核,实行奖励、试读、淘汰等管理制度,督促他们学习。在所有的努力中,我认为改善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最根本的保证。此外,提倡广泛的课外阅读、组织各种讲座,使学生在生动、轻松、有趣的形式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

三、对专业教学中一些关系的看法

在近几年的专业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矛盾是:不少学生对学习传统、学习规律、学习技术产生怀疑。学习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法则会不会压抑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个性的发展?会不会造成千人一面的局面?要求掌握具象写实的造型方法是不是与艺术表现的要求相矛盾?这些问题普遍地影响着学生对教学的信任和学习的积极性。

专业教学中如何处理继承传统、学习规律法则和培养创造精神、发展个性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幸好,我们的办学没有完全陷入过任何一种极端的片面性当中。

“文化革命”以前,教学中偏重继承传统、学习法则,训练具象写实的技巧,学生这方面的学习成绩较明显;而对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精神和能力、发展个性,则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尽管当时我们在创作课、课外作业及素描、色彩等造型技术训练中,都贯串着艺术表现规律的教学,但教学内容、方法都不够具体、很少研究,没有明确的标准。学生的创造兴趣和能力,在附中阶段没有被有意识地、普遍地发展起来。

1979年复校后,师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反应敏锐、思想活跃,以极大的兴趣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与作品,积极做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尝试。教师通过艺术理论的研究,创作实践和对外交流等活动,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师生对艺术内容的扩大,对艺术的语言形式、对创造个性的追求,普遍重视起来了。

近两三年,主要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一部分学生严重忽视学习传统、学习规律、法则,对这方面教学的必要性产生怀疑。这使一些学生在附中阶段没能很好地掌握本来应该而且可以掌握的绘画基本法则和技巧。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学习传统、学习艺术的基本法则、规范,学习写实的造型能力?我认为不仅仅是由于学生将来要用这些知识和能力去工作,而且还因为并不是人的任何创造都有价值,并不是人的任何个性都美。我们必须通过教学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建立在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使他们的创造是在消化了前人智慧成果之后的人的能力的更高更新的展现。

我认为无论是“文化革命”前,还是近几年产生的这两种片面性,都使学生的专业发展受到不利的影响。在我们强调坚持学习普遍规律和法则、强调严格教学要求的同肘,必须强调注意给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如何把这个原则通过切实的教学措施得到体现,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十几岁的青少年进行教学,哪些应该统一要求,从严掌握,哪些应该让同学自由探索?怎样提高规律性知识的教学质量?创造个性的培养有什么规律?对青少年教学怎样才能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和特点不受压抑而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管理上应怎样进一步调整、改革?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注意到把规律性的传授、与学生个人气质表达方面的差异区别开来,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主动表现,防止表面模仿。对学生的问题做具体分析,不做简单粗暴的斥责,肯定其中有价值的因素。我们提倡学生承受压力,挣脱个人利害得失的追求精神;克服盲从,不为取得好评压抑对自己的感受的真诚表现或者急功近利地做粗糙肤浅的“新奇”效果等等。从整个教学安排上,我们提倡课外作业,并且把课外作业成绩做为一门课程进行成绩考核。在课外作业中,不仅要求学生画速写、观察生活、捕捉视觉感受、练习技巧,还要求学生画构图、画记忆画、搞设计、搞创作练习。课外作业中虽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也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但总的说,学生探索发挥的自由度很大,这对学生发展个性很有好处。

附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尽可能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给学生提供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在三四年级我们开设了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生专业情况不同,提供中国画、油画、版画、工艺设计、雕塑等专业的教学内容。毕业创作也可根据个人的志趣选择不同的画种、内容和形式。

四、学生世界观、情感素质的培养

附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自幼受着不同的环境熏陶。入学时,虽然都是幼稚的孩子,但已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将在附中学习时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而我们教师则担负着塑造心灵的重大责任。我们贯穿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主任工作、以及深入生活的专业实习,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好的情感素质的重要途径。

每年一次的专业实习,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画速写,也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创作构思,搜集创作素材。深入生活更长远的意义在于使学生有机会接近广大的实实在在的普通群众,体验社会,体验人民的喜怒哀乐。这对于学生使自己的思想情感扎根于我国的现实,开阔自己的胸怀有极大好处。在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在选材、立意时,他们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理想和趣味都能表现出来,这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时机。在整个下乡深入生活的活动中和创作教学中,都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对绝大多数家庭条件优越、缺乏劳动习惯和意志锻炼,缺乏责任感,一贯被周围视为小天才的学生尤其重要。

提高附中专业教学的工作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者本身的素质。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物质保证,鼓励教师创作,为青年教师深造创造条件,完善教学常规,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检查等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开扩我们的视野,我们先后参观了四川、广州、上海、浙江等美院附中,通过学生作品巡回展学习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各美院附中之间开展文化课教学的经验交流。

1983年以后,在改革开放形势的启发下,我们也开始进行国际性的教学交流活动,与日本东洋美术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签定了互办展览、互派教师进修考察及学生互访协议。已于1986年与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共同在东京举办了教师作品展,开始实行教师、学生互访的协定。此外还为教师争取了到欧洲国家参观学习的机会,并将进一步发展这些交流的可能性。这些国际交流有利于教师从世界艺术发展的角度认识我们艺术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工作。

我认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还在于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只能通过得力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教师本人的努力才能逐步筛选、培养而成。优秀师资队伍的建成将是今后能否办好附中的根本保证。

本文原载于《美术研究》198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