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江丰:孙滋溪是个值得我们研究的画家

时间: 2014.12.3

我在翻阅了他的作品剪辑,以及他为自己的画册撰写的一篇谈创作经验的文章后,惊佩之余,不胜喜悦。我感到面对这位为革命美术事业勤奋不己的同志,不能不欣然命笔,因为他的创作道路正确,作品含蓄感人,主要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好,是我们应当宣传和提倡的。

孙滋溪确信艺术来自生活,在创作上一贯走的是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他那些被称为“革命风俗画”的绘画,既形似,又传神,堪称佳构。孙滋溪作画认真不苟,鞭辟入里,善于挖掘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并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热情交融其中,使画中的人物别开生面,扣人心弦。因而他的作品为广大群众所热爱,其热爱的程度也是少有的。如油画《天安门前》,曾在12种报刊上发表;石版画《小八路》,曾在15种出版物上发表,并编入小学课本和印成教育挂图;他的近作油画《母亲》问世后,也已有6种报刊上发表,今年《红旗》第五期发表此画后,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主要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信,认为这是一幅十分感人的作品。有的中学还将这幅画稿编成教材,印发给学生。反映了他们对青少年的思想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是多么迫切需要。这说明群众是喜爱富有教育意义、倾向性鲜明的美术作品的。《红旗》14期根据读者要求重新发表了此画,并加了编者的话。美术作品在党的理论刊物上受到如此重视,这种情况也是少有的。为群众所哺育的艺术家,必然是以艺术反哺育群众的艺术家。孙滋溪的大量创作实践,说明他正是一个具备社会主义良知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品质是值得我们加以肯定的。

孙滋溪从小参加八路军,人们称他为“小八路”。他在部队中当宣传员,后来又当政治指导员。多年来的部队生活,使他不仅熟悉了人民军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熟悉了与人民军队有鱼水之情的农民群众,并且对他们产生了热烈的爱。这就是他后来据以创作的坚实的生活基础。为什么他的作品, 漫着如此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感人力量?为什么他的画风具有如此耐看的魅力?主要是由于他长期深入生活和密切结合群众,以及创作态度严肃认真的缘故。

应该说,孙滋溪已基本上解决了艺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只要是群众需要的画,不论大画、小画;无论漫画、宣传画、年画、书籍封面和插图、连环画、铅笔画、钢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国画……他无所不画,并且都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地画。既讲普及,又讲提高,是位雅俗共赏的画家。他说:“好的绘画,应当是一目了然,而又百看不厌。”说得多么好啊!

孙滋溪出生农村,从小接触植根于民众中的民间艺术,如年画、剪纸、小说绣像、插图,从庙里的泥塑、壁画到木偶、皮影以及种种玩具,他都有浓厚的兴趣。参加部队以后,由于工作需要,常以绘画作宣传工具,曾在部队的报刊上发表过很多单线平涂式的绘画作品。由于他从小热爱和熟悉民间的绘画形式,虽然后来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过一个时期,但民间绘画的影响在他作品中都一直存在着,并构成他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油画,总是构图对称,色彩鲜明,驳繁为简,十分干净,有意减弱明暗和阴影,画面并不拘泥淤焦点透视的处理,人物轮廓有时采用线的钩勒。这种融合民间绘画的手法,很合乎中国广大农民的审美习惯。他的小说彩色插图,惯用绣像形式,色彩连环画则兼容工笔重彩的技法。凡此种种,突出了民族色彩的独特风格。这一切,都是从表现特定的内容和主题出发的,所以他的作品看去非常协调,能够历久不衰地吸引如此众多的人们观赏,绝非偶然!

孙滋溪是个值得我们研究的画家,所以编印他的画册是有意义的。他的画当然也存在着某些不足,留待别人去评论罢。病中勉为此文,欠当之处一定不少。

文:江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