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艺术从广义上讲,是指纯艺术,强调的是艺术的审美和精神属性。中央美术学院的造型学院包括油画系、雕塑系、版画系、壁画系,以及近年增设的实验艺术系和基础部。
造型学院各专业强调的是艺术的非功能性,以区别于美术领域中有些专业所注重的功能性,如设计学院的书籍装帧、室内设计、汽车造型等,它们跟生活紧密联系,有其实用性,且功能性强。当然,就现在来讲,造型学院的这些专业也不是完全没有功能性,它们有美学上的表达,但这种功能区别于实用功能,是一种审美功能。
作为造型学院众多专业中的一个类别,雕塑所追求的是通过某种媒介塑造出
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并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这之中就存在一个物体造型和观念造型之间的差别,尽管两者从核心的角度来看是一致的。但观念艺术家强调更多的是观念行为,注重观念上的表达,而非视觉上的表达,但是没有艺术形式的艺术是很容易失效的,它的行为就相当于立体的具体形状,如果失去了形式感、可视感,也就相当于去掉了雕塑的形状。艺术的本质是不断创新,固守一种传统模式未必就是保守,因为形式本身不是内容,而是为内容服务的。不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其中也包括传统形式。
艺术品不是生活实用产品,比较单纯的具备一个功能就足够了。如生活中我们用的碗,它的造型、材料以及围绕它展开的各种考虑都是为了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方便,尽管这之中人们会考虑到它的美感,考虑到材料的物理属性——这种材质更适合用来容纳什么,适合用什么样的形状来表现等等,而这所有的一切——它的造型和美感,都是源于它的功能性。对于纯艺术的创作,就不完全是这样了。虽然也有一定的功能性因素内含其中,但百分之九十以上还是用不同的形状和色彩来传达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艺术家正是用这种独特的语言来表达他的内心思想和对生活的认识,这之中并没有实用的功能性。正如我雕塑作品中有时会经常出现同一个形象,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是重复,其实我所表达的并不是专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广义的一类人。通过周围环境的变化,人物衣着、服饰色彩的变化以及形体动作的改变,其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意义也会不同。当然具体到每个作品,就要根据具体条件综合分析。
就我的雕塑作品而言,经常采用写实的手法,所以我的作品形象化强,易于被普通大众所接受。但是,作为一个雕塑家,我更希望的是观众能够通过我的作品了解作品背后所传达的内心情感及思想观念,而不是仅限于作品的形式层面,这也是每个雕塑人所期望的,也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毕竟艺术品不会像其他产品一样,有一个说明书,让大家能够通过说明书来认识它、了解它。艺术更多的是在审美过程中实现精神上的传达,给人一种启示、一种感悟,而所有这些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
在雕塑系的教学过程中,我不主张师傅带徒弟的教育方式。在我看来,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学其实就是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通过学院的系统教学让学生在整体上达到合格。而在创作课中,我也不主张学生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去学习,去模仿老师的某种形式或风格,而是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艺术家如果是雕刻出来的,那就不能称其为艺术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习之后,能够逐渐的发现自我,培养自身的艺术素养,这样他们逐渐成熟之后,就会形成一个有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家。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个性化。培养艺术家的核心就是培养他们自身的特长,不断地通过自我的眼睛和心灵去发现新的美,在发现美后再创作出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
改革开放之前,相对来说,中国还比较封闭,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还是一知半解,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门的大开,更多的人有机会走出国门,到外面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并把他们的优秀成果吸收进来。反映在艺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将西方院校中相对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引进回来,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意识到在传统美术教育体系中,中国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鉴于此,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经申报教育部批准实施建立中国本土传统雕塑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但要把它变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任务是很艰巨的,这就需要我们从丰富的传统雕塑资源上入手。中国美术史上流传下来的雕塑作品虽然不少,可理论文字记载却很有限。师傅带徒弟是最原始的一种教学,那些古老的雕塑技艺全是心传口授的,突然要把它建立成一套体系,难度可想而知。但只要我们有这样深厚的传统资源,就要有信心建立当代中国本土雕塑艺术教学系统,进而把中国雄厚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这不是一种民族主义的情怀,而是因为千百年来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文化没有流传到全世界,这些资源文化应该被世界人民共享。通过这种形式的传播,特别是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中国人的价值观也会相对自主、自信的建立起来。当然,中央美院现在的本土雕塑艺术本科教学,目前还没有在社会上推广宣传,还需要有一个扎实的建设作为前提。
雕塑系建立了这么多年,其专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时期。这跟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的反应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大变革。在当今雕塑系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把中央美院雕塑系的写实主义雕塑传统作为教学的主干,把它做强、做深;另外对于现代国际范围内一些比较前端的新思想、新技术体系也及时关注,加以吸收,使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中央美院雕塑系形成今天这样一个教学结构——雕塑系基础部、写实工作室、材料观念工作室、公共艺术工作室、本土传统雕塑工作室,这些都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在不断完善之中。中央美术学院的这一系列举措必将会对全国产生影响,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自满,原地踏步。相反我们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并对当代中国艺术类院校的雕塑艺术教育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
王少军
北京大学《艺术主流》杂志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