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张大林:此行明确了我的艺术方向

时间: 2000.5.31

记者:您是因为什么原因加入到欧洲博物馆之旅的考察活动中的?参与多次的原因呢?
张大林(以下简称“张”):我是搞油画创作的,就一定要去欧洲博物馆看大师们的原作。我参加了3次,每次去看的内容和侧重点不一样,因此收获也不同。第一次去先去找大的感觉,后几次就是有所侧重的观看。比如,我主要关注印象派的作品,像波纳尔、塞尚、梵高、马蒂斯和米罗的。

记者:这次欧洲之行有印象特别深的博物馆、展览或者地方吗?印象很深刻的原因是什么?
张:我对奥赛博物馆、罗丹博物馆、莫奈博物馆馆和梵高博物馆印象都很深,特别是莫奈博物馆的整幅睡莲很震撼。米罗博物馆也很精彩,他的作品让我想起怀素的狂草。我个人是画意象油画的,因此以上几个博物馆的作品对我启发很大。

记者:行程中参观了众多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给您的感触有哪些?
张:国外的博物馆更贴近观众,起到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作用,而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相比之下就有一定的差距。

记者:与同行的老师、同学相处得如何?
张:一个团几十人出去,都是为了学习,相安无事是保障团队学习的基础;与易老师、张老师是多年的师生和朋友,跟他们一起出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他们认真、周全,敬业。

记者:此次欧洲之行,在您的研究领域上或者教学上会有什么影响吗?主要体现在哪里?
张:更加明确了我的绘画研究方向。每次出去都会丰富我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回新的趣事轶闻和欧洲艺术发展的现状信息。比如欧洲艺术的发展状况、不同时期产生大师的绘画作品的变化以及产生杰作的时代环境、当下各种不同样式的艺术表现形式(影像艺术)等。

记者:如何看待这种“出国考察博物馆”的活动?
张:这种活动很有意义,特别是易老师组织的博物馆考察学习活动,能学到很多东西。天天看名画,多了难免麻木甚至混乱,易老师对西方艺术非常熟识,加上他的高学识、高修养,给我们适时分析和讲解各派、各家的风格特征,使人思路清晰,达到了更好学习的目的。如果时间允许,易老师组织的考察活动一定要参加,很好玩,去了你就会知道。

张大林
1962年生人,祖籍山东. 
1986年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1999年于中央美术学院三画室研修. 
现为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艺讯网记者 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