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于《西安事变》创作与导师张元先生的三次谈话(三)

时间: 2007.7.9

中央美院油画系-生命看见研讨会

傅保中: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创作的题材是《西安事变》,我在来的时候,以前有过这方面工作的基础与积累,我关注到西安事变以后,那个时候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非常重大、重要的历史事件。在二十世纪很多人为了国家和祖国都做了很多的不同的奋斗。历史因为西安事变改变了,我关注的第一个关系就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关系,第二个关系是张学良、蒋介石、杨虎城的关系,第三个是中共中央的关系,还有很多的普通的抗争者的关系,我先把关系理顺以后,就开始进行些下一步工作,收集大量文本资料、图片资料,做了不少小的草图。我发现这个事件涉及到的人和事情非常复杂,表现的方面头绪也很多,其中有人与人的心理较量,情感的较量、派系的较量、政治集团之间利益的较量,还有智慧的较量。中国和国际各种复杂关系缠联在一起,非常复杂、非常精彩也很令人反思。我以魔方的形态表现人物,所有的历史和所有的面孔,按照人的命运来说是人的命运,也是国家民族的命运。所有的形象组合在一起,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世界的历史,我把它的定位在一个个肖像上,以魔方上的每一方形平面色调定位在事件当中形成的阵容的人物的形态。设定了一些场景,采取了一些组合的方式进行组合。平面色调上可以考虑不同阵容以不同的色调表示,在近似色调中交叉不同的对比或互补色调,色彩尽可能处理的单纯,找出一种历史感觉。
现在各位专家看到的是我设计的一些草图方案,和它能够展示的一些可能性。这是一个最基本展示的载体形式,后面那个背景,是在这次事件当中或者跟中国命运有关的有名、无名的抗击者。这两个魔方是悬挂起来的,观众可以从四周几个角度来观看的。

张元:保中老师的魔方形式的绘画只是一个方案,他还有其他的方案,目前考虑的还不是很成熟,就没有拿出来议,你可以再把另一方案介绍介绍,尽管不成熟,也可以说说。听听大家的意见也有利于做深入研究。

傅保中:另一个方案,我想表示的是西安事变当中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较量。张学良和杨虎城之间,蒋介石和张学良、杨虎城之间心理较量。还有宋美龄和张学良之间。这是一个在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我主要想从人性的角度表现历史重大事件,心理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更多一点。想表现他们人与人之间很微妙的心理较量的关系。(见图)这张是西安事变谈判的一个现场,是张学良公馆,用一个纯粹的景象来表现历史的,他们谈判之后桌子上散落的一些文件,是在一个真实的房间拍摄的,想用物质的材料的方式呈现。

张元:这里可能会涉及到历史画创作中的一些核心问题,评判历史画的标准?传统的历史画创作一般都是以情节展现事件,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概括出典型的环境,从其中的主要人物或人群概括出典型的人物和关系,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情节进行的画面构成,是叙事的方式完成对历史事件的表达。这是现实主义创作的一种成功经验。但在历史画创作发展中可以肯定地说这不能是唯一的创作方式,是不是应该探索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是我们研究语言转换中必然会遭遇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当代的影视剧、话剧、文学创作都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探索方式,从故事情节剧演化出心理刻画、精神分析、超时空的梦幻、超现实的和科学幻想的,绘画也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空间,从观念到行为的立体发展,历史画创作怎样做?也同样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研究课题。记得张国立在拍历史剧时有这样的话,说历史是个筐,各种现实往里装。这是一种观念的突破,从电视剧戏说开始,很被群众接受喜爱,确惹恼了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篡改历史,不严肃、不真实,又回到艺术争论已久的老问题,什么是“真实”上来了。所以历史画创作是非常复杂的问题,看你用什么标准,从哪个角度来认识所谓的“真实”。我们尊重历史,我们对历史画的创作研究重要的已不在是再现图解历史了,而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提出对现实对未来有意义的思考,是多元的视角,这可能更接近历史的本质,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这种研究还应该是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当代性、文化性的一种个性体现。这样的历史主题创作才是艺术创作,才能出好作品,才是艺术家对国家民族历史完成的一种文化责任。怎样突破历史画创作中的一元论,既有认识方法问题又有应用方法问题,这是不是一个值得艺术家研究探索的学术课题?

时间:2008年4月3日
参与者:导师张元先生、钟涵、詹建俊、孙为民、朱青生、彭峰、王明南、谢强、秦风、艾辛、蔡鸣、傅保中、工作室第四届、五届同学等。
关键词:西安事变  方案
地点:中央美院5号楼一层电教室

傅保中  《彰显与隐藏》入选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