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版画的张力――与陈琦对话

时间: 2009.10.19

对话背景:2006年1月19日,由歌雅画廊和湖北美院版画系主办的《源/SOURE-当代版画展》在湖北美院美术馆主办。中国著名版画家陈琦将携作品参展,本报特约撰稿人电话采访了陈琦。
采访时间:2006年1月12日
采访人:刘宇

刘宇(以下简称刘):水印木刻是中国的国粹,而在你的作品中却具有鲜明的中国当代文化特征。请问你是如何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陈琦(以下简称陈):我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反思省祭,产生了寻常失落的古意的创作冲动与热情,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明式家具系列》、《古琴系列》、《唐文青花瓶系列》等作品。我是想用现代人的眼睛和心灵去表现古文明的那些放在当今仍是永恒的东西。

刘:从90年代中期以后,你的创作发生改变,从原来的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细节转为一些带精神和哲学含义的意象。

陈琦:95年创作《荷》系列,99年《阐释系列》、《梦蝶系列》等,我的作品出现了三个重要的意向:蝴蝶、佛手和水。我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象征意味的荷花、佛手、蝴蝶进行拟人化的描绘与组合,以产生如诗如梦的幻景画面,既有对传统文化精髓流失和惆怅,又有当代中国文人一种内在深刻的精神反省。

不过,画面题材与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作品的内核是否具有对精神探索的深度与文化张力。

刘:我今天(1月12日)和栗宪庭先生谈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当代艺术家片面追求思想高度,缺泛或不屑于技术层面的高度,使其作品同样缺乏冲击力。

陈:这个问题很重要。美术作品的意境也好、观念也好,没有最适合的表达方式也是不行的。我对技巧层面同样非常重视,制作非常讲究。如对细线的精确把握,对黑白灰墨色的提纯,以及对水分的严谨控制,对韵味表达的恰到好处,对木纹、肌理逼真效果的强调等,都付出自己极大的心血,我现在手指关节上的老茧都有半厘米厚。

刘:所以看你的作品思想上更为成熟丰厚,也体现在水印版画技术难度上的挑战和突破。

陈:我现在逐渐开始进行大尺幅木刻水印版画的创作。2003年《今日美术大展》所做的《佛印》,尺幅为720×720cm,共用100张木板,分120个版次,历时4个月套印完成。

刘:这么大的尺幅,甚称世界版画之最,为何要进行大尺幅版画创作?

陈:这样做是对木刻水印版画表现语言可能性探索,以突破版画作为小画种语言的局面,使版画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刘:你在版画上取得成就,不仅在国内版画得到公认,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请你介绍去年在英国办展览的情况。

陈:2006年7月,由欧洲木刻基金会邀请,我在英国皇家版画、水彩画廊主办《陈琦1989-2002》展,这个画廊对参展人要求非常高,由专门学术委员会检查。场租价格也贵,展览一星期6千英镑,折合人民币九万元。

这次展览规格很高,由欧洲木刻基金会大韦.巴克尔作学术主持,出了画册,当地媒体作了大量报道。

刘:作品有收藏吗?

陈:有。英国苏富士艺术学院收藏了我的作品。另外,与大英博物馆齐名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美术馆向我定制了一幅3000cm×2000cm作品。去年11月份完成,在该美术馆陈列一年,届时还要邀请我去英国作学术报告会,应该说这次展览取得很大成功。

刘:去年南京丹枫雨露美术馆给你主办展览,听说所有作品全被购藏。

陈:该美术馆是民办机构,策展人周围有许多白领人士,他们都渴望收藏、投资艺术品,也敏锐察觉到版画的投资前景。这次展览有十个系列,32幅作品都被他们收藏了,我现在手头基本上没有作品。

刘:很多人反映版画市场冷清,你的作品市场为何这样好?

陈:好与不好也是相对的。有成就、有影响的版画家,包括我们版盟成员,市场都不错。版画市场需要培育,版画家在国内外公认度也很重要。我在南京不做展览,作品同样能出售。

刘:从你的简历上看你是武汉人。

陈:对。我祖籍是武汉,虽然我在武汉时间很短,但我把自己一直视为武汉人,有武汉人的血脉,天生就有一种亲近感。我在画中经常使用一枚图章“九头鸟”,这次武汉的展览我一定要去,到时看看我的故乡,和朋友们好好叙旧、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