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王少军:自言自语——艺术、精神、自觉

时间: 2011.8.1

人的阅历十分重要,知识的日积月累经常使人顿悟,变得越发智慧。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听同样会这如此。

我总觉得个体的感悟总能印证更大群体的共鸣。在长期自言自语式的思想活动中,一个文化自主的意识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社会变迁中被逐渐强化起来。这种动机的产生绝非偶然,显然区别于以往曾有过的口号式的表面化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面对当下社会现实寻求生存之道的真实渴求。智慧并不是策略,智慧的先决条件是不受欺骗。智慧的规则中就不存在策略的概念!智慧就是真实和诚善,智慧本身就在不断地排斥巧取豪夺。因此,智慧更应存活在艺术家的心灵之中。反思,让我渐渐看明白了人类现实的悖论。人类之所以迷恋自身创造的艺术,其实就是希望用艺术来编织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一种纯粹的、遥不可及的崇高精神境界。认真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误以为拼命地物质积累后,就离着精神的崇高不远了呢?

中华民族是最具理想追求的民族,因为在漫长的文明历程中,深重的苦难与超脱的精神一直相伴相随。无论从哪一个阶段和角度看上去,她的哲学精神和艺术形态均体现出游离于生活现实之上下,去生活之“累”,提生活之“轻”的大智大慧。而如今在丰产的艺术作品中,这种精神境界却并不多见,实在使人感到忧虑!但转念想,这也是现实的必然性。而我更加坚定了从自身做起,去做一种类似溯源的事,这可能是生命中的一个最重要的过程。它不是物质的,是纯粹精神的。它具备特定的精神属性,始终恒定在我脑海中很高的高度上,所以它能够投射在生活中,使我总能清醒地面对现实。

这就是艺术的灵魂,人们常说“艺术是生活的镜子”,我倒觉得“镜子”说仍然减低了艺术的作用。艺术本身可以成为人的理想寄托之乡和人性高扬的催化物,这是作为人的真正的文明贡献。同时也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感,为什么在艺术中不能表现这些呢?!我觉得艺术中恰恰最能够表现这一要义。我从不贬低人生的基本欲望,但我可以将眼睛离开尘世去仰望星空,去超越现实和感悟短暂的美感。

我的观点是:不要把艺术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去随波逐流,艺术最重要的意义是不断激活人类的思辨力。其实,先人智慧的遗产和我们自身的创造力是从不缺乏的。

近期以来,越来越多地听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声音,这是发展的必然。然而,仅在字面上理解这一现象,是很难把握这一重大文化抉择的核心意义。作为艺术家个体,我把眼光回视到本民族艺术资源,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选择,同时也是生命基因的回溯现象,这预示着当下中国艺术界的整体正处在一种文化自觉的状态。不要着急分析什么话语权的问题,应当自信地展开自己的思想。面对自己的事情,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这里没有什么狭隘的动机在作怪,只是回到了单纯和自信。这样,我们更有可能站在世界大家庭中,与任何一位成员去对话和交流。

重要的不是争夺什么,而是信仰什么!

须知:一切不具高强精神指数的文化艺术品都将沦为雕虫小技。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中,不乏大千世界对她的影响,一个堂而皇之的西方现代文化艺术模式,被全方位地接收下来。时至今日,我们渐渐地生出若有所失之感,这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成长历程中的文化自觉。当终于有一种魂不附体、言不由衷的内心尴尬,终于有感于艺术市场上的心机耗尽,终于洞悉了艺术创作所秉承的形式与精神的高度统一性时,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灵魂在自我创造的新艺术中不见了!这几乎是一个失魂落魄的下场。太过将注意力放在了外在的形式突破上,就会出现令人费解的“精神遗忘症”。造成这种空壳化艺术的现象,依我看不是物欲的麻醉,就是信仰的迷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现代艺术的创新还是传统艺术的继承,都应引以为戒。

当我们郑重地向世界高扬具有自主化精神取向的主张时,一个重建信仰的前提是不可或缺的,同样也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必须面对的。不可以忘却祖先那丰厚的文化遗产,她应当是提升我们起点的有效条件。为什么不能认为我们有更透彻的思维去认识和判断现实世界?为什么不能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思想价值体系?

我认为我们能!

中央美术学院
王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