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雕塑中国》系列访谈之对话谭平

时间: 2012.10.15

采访对象:谭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
采访时间:10月12日中午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谭平办公室
采访记者:李惠子
采访形式:录音采访

记者:谭院长,您好!首先是关于这次雕塑中国的展览本身提的问题。雕塑中国这个展览是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一次雕塑创作回顾展,自1918年建校至今的雕塑作品,是对这一中国现在当代雕塑史发展流变过程的历史性呈现。那么您是如何看待这个展览的?

谭平:雕塑中国的展览的开幕式是我主持的,所以在开幕式之前和当天我比较仔细地看了整个展览。在展览中看到很多过去记忆中的代表性作品,给人一种亲切感。这也是一个规模空前的雕塑展, 集中了近百年以来400多件作品,以至于感觉去掉哪一件作品都是一种缺憾。也可以看出举办这个展览确实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另外,通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出雕塑系的发展不仅和中央美院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同时和整个中国雕塑的发展历史也密切相关。

记者:本次展览希望讨论的一个问题是“雕塑”之于“中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之于雕塑的特殊性又在哪里?

谭平:雕塑中国蕴含着两个意义。一个含义是雕塑在中国,在中国发生的雕塑。百年来雕塑发展的脉络在中国是非常活跃、非常多元化的。特别是从改革开放到今天,雕塑艺术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个含义就是中国的雕塑。从宏观的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雕塑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时候,它就具有了中国特性这样一个意义。在今天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

记者:中国现代雕塑的起步是从对西方雕塑技术的学习开始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汲取西方现、当代雕塑多样的艺术语言与艺术风格,可以说我们对待西方艺术的态度一直是开放的,现在我们也已经呈现出从语言、观念、材料、技术等各方面都丰富多元的创作状态,那么在今天的语境下,您认为我们如何去处理与西方雕塑艺术的关系?

谭平:中国现代雕塑是在不断地对西方雕塑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从50年代对苏联的学习,到改革开放时对西方现代主义雕塑语言的学习等,90年代美院雕塑系在基础教学中加入了对材料的研究,这个是对抽象雕塑本体语言的一个借鉴。可以说,对后来的现代雕塑、观念雕塑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处理与西方雕塑艺术的关系时候,很重要的是要采取一种开放的心态,一个国际视野来看待古典雕塑、看待装置艺术、观念艺术。这个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生活的方式是处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我们的沟通方式以及我们做的作品等等都是在一个全球化背景下去进行的。所以这种开放的心态,国际的视野是很重要的。这对于艺术教育和艺术家的创作是要思考的问题。

记者:当一切稳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很多艺术家都在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越界,雕塑也与装置、建筑甚至是多媒体和现成物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您觉得雕塑的分界还应该存在吗?如果需要,那雕塑所存在的根本是什么?

谭平:这种跨界现象不仅仅是雕塑所面对的,其它各个领域也都进入到了一个后现代的状况当中。艺术创作基本上都是观念为先,只要能表达自己的观念是不介意用什么方式的。也使视觉艺术没有了边界,也失去了标准.但我认为任何的艺术语言都应有它自身的本体的规律。否则,视觉艺术也就没有意义了。雕塑也有它自身的一个语言,包括它的造型规律、材料、结构等等这些东西,都有自身本体的语言规律存在。这也是在艺术教育当中应当坚持的。真正的艺术既是人的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的本能与超人技能的体现,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会产生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艺术作品。

记者:美院雕塑系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您觉得最大的成绩是什么?

谭平:中央美院雕塑系几十年来一直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创作,产生了很多重要的作品,也在雕塑领域的探索方面一直站在中国雕塑发展的前沿,一直是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雕塑团队也能够自觉地承担起这样的一个责任。

记者:您认为在整个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中,雕塑系的办学有哪些独到之处?

谭平:雕塑系教学中一直强调坚持严谨的雕塑造型基础和抽象的材料基础训练。雕塑造型基础以非常严格的美院写实传统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抽象的材料基础训练又是非常开放的,通过材料训练使学生对现代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导师工作室的设置是以写实传统、观念艺术、公共艺术等方面开放的布局。这也是他们的独到之处。因此,近十年来雕塑系在新的格局下培养出很多的非常优秀的当代年轻艺术家。

记者:在今后的教学发展中,院系对于雕塑系有没有一个统筹的规划,或者说努力的重点方向?

谭平:雕塑系又有了新的空间。使雕塑系成为国内空间最大,师资力量最强,学生水平也最高的教学单位,可以说现在雕塑系在各个方面的状态都是最好的。因此也希望在教学质量上有一个更大的提高。近些年,学校的学生数量比以往的要大,经过了五、六年的调整之后,总体来说是比较稳定。在这个稳定的基础上希望在各个环节上将质量提高起来。

记者:雕塑中国展览是一个回顾展,那像其他系比如版画之类,学院有没有考虑办类似的回顾展?

谭平:各个院系做这种回顾展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去年基础部、设计学院也都在做类似的回顾展,我觉得就像一个时间的结点。在此时此刻大家有一种发展变化的的态势,怎么变化?首先要清楚我们之前做了什么,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我们的专业与国内和国际的相同专业相比较而言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只有对自己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才会清楚的发展方向。去年在进行基础教学研讨的时候,学院就让设计学院和造型学院基础部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展览——“基础十年”和“其土石出”。同时期的国际研讨会也是围绕了这样一个主题。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围绕专业基础教学的研讨,各个分院也会做展览和研讨会。总的目的是围绕教学,只是形式各有区别。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您对当前年轻的雕塑艺术家有哪些希望或者说寄语?

谭平:雕塑中国既是对我们学院雕塑历史的一个总结,也是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美院,了解雕塑系自身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人的发展其实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希望学生和年轻艺术家要关注历史,关注我们的过去,承传学院的精神,成就新的辉煌。

艺讯网记者:李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