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14年5月22日
采访人:张文志
采访地点:CCAA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奖办公室
问:刘总监,你好。您是什么时候加入到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的?当时又是一些什么缘由让您加入进来的?
答:我是2011年加入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担任总监的。希克跟我,以及跟我先生都是多年的朋友,大家经常在一块聊天、讨论,聊一些艺术方面的事情,自然也经常聊到CCAA。对于这件事,我觉得他本人是十分上心的,也经常问问我们的意见,差不多2010年的时候,他就一直想让我帮他做这个事。CCAA已经做了十几年,可能都是这样循环,而很多方面的落实,可能要再往前推进一步,比如说也没有一个地方进行原来资料的搜集、整理,可能CCAA需要再上一个平台,他可能一直有这个想法。希克最开始问我可不可以帮他这个忙的时候,我认为评奖是一个比较偶然的事情,当然奖项确实是一个鼓励,但是没有获奖的人也不是说他不好或者怎么样,所以对这个事我本来是有一个想法的,包括评选机制是不是客观,评选出来的人会不会有小圈子什么的。后来我想既然是这样,那我远离它或者在里面做一些事情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我的一个态度。后来跟希克交流的时候,我觉得不管这个奖项选出来的是谁,但这个方式,这个交流平台是很好的,因为它真的可以让大家坐下来,认真讨论一件事情,所以我也觉得它的意义可能还不只是大家最后看到谁今年获奖了。可能出于这样的一些考虑,我就加入到CCAA来做这件事情。
问:我们看到15年来,CCAA的执行总监换过好几个,它也是规定一个人不能连续任很多届吗?
答:没有这个规定,最早的总监是凯伦•史密斯,因为当时太早了,这方面的人不多,凯伦也有这方面的经验,那她出任总监是挺合适的。皮力当时是在帮凯伦一块做,那么就很顺畅由他来做这个总监。可能顾振清做的时间短一些,可能就两年。其实机制也在不断变化、完善,尽量让这个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这个奖项是两年评一次,那机构平时的一些工作是什么样的呢?
答:奖项是两年评一次,但现在有两个奖项,一个艺术奖,一个批评奖,这样就等于每年都有一个评奖工作。每次评选前要选择推举人,推举人再推举艺术家,再把这些推举资料整理出来,包括中英文资料的整理,这是一个很大量的工作。评选完了宣布,这也要一个文字的落实工作,需要说明获奖艺术家的获奖理由。此外,我们还有定期几年的一个展览,除了我们自己的展览,在国内外也会办一些展览,因为我们的很多评委都是策展人,这等于也是我们给艺术家搭的一个平台,给他的一个通道。有了批评奖以后,还多了一个出版的工作,艺术家也会有出版,但那个可能相对简单一些。我们现在就是每年有一次评选,每年要出一本书,我做总监以后,每一年他们来中国,我们还组织做一些论坛,做一些学术上的交流,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量其实还是特别大。
问:刚才您已经讲到你们工作的一些流程,比如推举人,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奖项产生的程序吗?比如推举人、评委需要怎样的资质要求,推选的艺术家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等等。
答:推举人是这样,我们基本上都是选择国内的批评家或者策展人,因为他们对艺术家和艺术现状都非常了解。我们尽量避免画廊主,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或者在学院,或者在机构,或者在媒体的人,这是基本身份的一个选择。另外,我们会选择近几年比较活跃的人,因为我们有一个年轻艺术家奖,需要发掘一些新人。我们还会考虑地区、领域等因素,不能全找北京的吧,或者全是关注多媒体的。我们的推举人和评委还不能重叠,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既有链接又有补充,因为我们尽量要做到学术公平公正。我刚在香港有一个演讲,说到这个奖项是很朴素、严肃的,它不是最后做一个红地毯式的颁奖晚会,不是大家看到风风光光的那样,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其实是别人看不到的,每次就是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有时候获奖人甚至都不在。
问:这个奖项是希克创立的,他自己也负责这方面的运营,在资金方面,也是他自己全部负责吗?还是会找一些赞助,或者有一些别的机构资金介入进来?
答:这就说到独立这个问题。这个奖项创始人是他,资金也一直是他,这个事情我很早也问过他,做这个奖这么多年,花这么多钱,我说得有一个资金方面的机制,不能永远都是你出这个钱。他认为这个事情特有意义,而且他也乐在其中,从他自身的角度来讲,每次参加评选会,对他来说好像是每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总结,是他跟国际接轨步伐的总结。所以钱一直是他出,现在M+美术馆每年会给我们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在考虑这些合作的时候,都会考虑这个机构的学术性以及我们能否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是一些具体的展览是有过赞助的。在平常的运营上,就是希克和M+。可能从今年开始,会有一些跟这事一点关系也没有的国外机构拿一些钱进来,我们可以做个图书馆什么的,我们可以开始一些这样的赞助。
问:作为总监,您觉得获得CCAA的奖项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比如一个做音乐的去趟格莱美,做电影的去趟奥斯卡都会获得极大的荣誉,这可能问到CCAA在当代艺术领域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答:我认为CCAA肯定是现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学术奖项。首先它是一个国际化的奖项,而不是小圈子里的一个奖,到国外说中国的奖项,大家知道的就是CCAA。从获奖者的角度来讲,他是获得了一个比较有分量的一个奖,栗宪庭曾经也说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来看,CCAA选择的艺术家都发展得非常好,这跟CCAA这个平台也有一定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奖项对获奖艺术家也有一定意义。
问:中国是一个讲体制的国家,体制内也会很多奖项,比如中国美协全国美展的奖,因为这种奖项关乎官方权力的介入,也有很重的分量。您觉得CCAA跟体制内奖项的区别在哪?
答:体制内的一些奖项更多的是关注体制内的一些艺术形态和艺术家,所以很少有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是另外一个范畴的东西,从事的艺术家以及它需要的平台都是不一样的。当代艺术还需要一个国际化的链接, CCAA完全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一个评选。CCAA评选的这些艺术家也没有说在获奖之后能有一个职称,当代艺术其实是一种独立的工作状态,这也是当代艺术与体制艺术相对的地方。当然体制内也有一些非常好的当代艺术家,比如你们中央美术学院,但毕竟还是少数。
问: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也就三十多年,CCAA也伴随着这个过程走过了十五年,您觉得这个奖项对中国当代艺术语言构建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个可以分阶段来讲,在早期的时候,因为那时候艺术交流很少,国外也不知道中国当代艺术是一个什么状态,我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我们的。CCAA在当时给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一个方向,也为中国当代艺术打开了一扇门,让国外的艺术界知道中国有当代艺术家,也知道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形态,当时很多评论家、策展人都是因为CCAA来到中国的,然后把中国当代艺术介绍到国外。这个是CCAA在早期的一些重要作用。到后来,CCAA主要的作用是定义什么是一个非市场化的,以学术为引导的当代艺术奖,这也是CCAA对艺术家创作的一个引导。因为一开始是没有市场的,或者说市场的影响很小,后来市场变得太重,可能大家都从这个方面来衡量艺术。CCAA就需要保持一种评选原则,去鼓励艺术家创作,包括后来创立的批评奖,也是因为看到独立批评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状态。
问:您刚才讲到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变得太重,那么市场的分量可能会在对某些东西的评判起到很大作用,CCAA这个奖项怎么保持独立性、学术性,尽量避免市场因素的介入呢?
答:我们整个系统跟市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比如我刚才说的,我们的推举人不会是一个画廊主,而是一个学术领域的人。我们的评委也是这样,很多国际评委根本不知道这个艺术家的市场状况,而且有些同时还是国际上其他重要奖项的评委,比如特纳奖,所以CCAA是一直酝酿在这种学术氛围里的。我原来老说,很多奖项都说自己是公平、独立、学术的,这个口号谁都可以提,关键是你怎么去做,我在CCAA这是看到了。我在组织一些评选活动时,看到是很认真去选一个人出来,而且评委之间的争论也是非常激烈的,大家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然后慢慢讨论出来一个结果。
问:我们看到这个奖项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最开始只有一个奖,叫最佳艺术家奖,后来出现青年艺术家奖之类的,在2007年又创立一个批评奖。在未来的发展中,会不会有一些新的情况出现,关注的领域会不会有一些扩散?您能否透露一下。
答:会,我们马上就会增加一个奖项。目前正在酝酿当中,因为增加一个奖项是很不容易的,要考虑它的机制,要讨论这个奖项到底要用来鼓励什么。现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很多新现象发生,这种现象跟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以及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目前正在讨论的问题。
问:回到“CCAA十五年”这个展览,好像十五年是CCAA发展历程中很关键的一个年份。另外这个展览是一个策展小组完成策划,在展览筹备的是怎么考虑的呢?
答:对CCAA来讲,发展的这十五年非常重要。从内部来说,我从2011年做这个奖以来,就有了一个规划,比如什么时候建这个办公室,资料怎么从国外都拿回来,CCAA未来的发展方向,怎样让它的机制、方法让跟多的公众知道,原来太注重内部的讨论,我觉得这种讨论结果应该与更多的观众分享。从外部来讲,中国当代艺术走到今天,这个节点也确实是需要总结反思过去,思考未来的一个点,从这点来讲,我觉得这个时候办这个展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有意义的是,现在建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是中国政府第一个当代艺术馆,在上海展完以后,我们会有一些巡回。
为什么是一个策展小组?还是因为这个展览的分量,它涉及的人比较多,时间也比较长,还是一个文献展,不同于普通的群展,它需要策展人通过这些艺术家以及作品去体现整个15年的历史,这个展览的文献性质就在这里。因为想到要用一些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这个文献,所以就找了李振华,因为他在多媒体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栗宪庭是见证者,也是最了解CCAA发展情况的;李立伟也是我们多年来的评委,他自己对这个展览也特别有兴趣,加之现在M+美术馆是我们一个比较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就成为了我们的国际策展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