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不健康”的隋建国(一)

时间: 2009.10.26

从北京城中心出发,驶过车水马龙的城区,驶过高速路两边新栽的绿化林,驶过村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横幅,开上一条乡村土路,尽头左拐,就到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隋建国的工作室。

落座之后,他问记者:“这次大提速结束了吗?”刚刚从韩国飞回北京的隋建国,还没弄明白第六次火车大提速才刚刚开始。

他的影像作品“大提速”也仍然在北京阿拉里奥画廊展出,门厅内的巨大风扇仍在以每分钟3000转的速度旋转着。

 隋建国这个风扇装置和12段同步播放的录像,将周长9公里的“环铁”复制到这个艺术空间。

“环铁”的全称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环行铁道试验基地”位于北京的东北部,1958年建成,目前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铁道综合试验基地。六次火车大提速,无不在此进行试验。

提速,政府比艺术家急

“环铁”附近有不少铁路系统的仓储空间可供出租。2006年,隋建国的一些学生把工作室租到那里,说那里离798艺术区近,租金却便宜很多,大概六七毛一平米。

不久之后,隋建国听到学生抱怨:“老跑火车,吵死了。”隋建国去学生的工作室里看,果然每隔几分钟就来一趟火车。工作室的围墙离铁轨才1米左右距离,巨大的噪音让他们不得不每隔几分钟就中断一次谈话。

看垃圾场的老人告诉隋建国:“1997年就开始跑火车了,隔一段时间就要跑一跑。”正是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的年份。

隋建国突然感到一种讽刺:“艺术家觉得自己很前卫,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其实政府比他们要着急得多,比他们快得多。你看十年来火车有六次大提速,就知道政府的关注程度。”

“他们”其实包括隋建国自己,他小时候经历过“大跃进”、“超英赶美”;“文革”的时候做工人,工厂里经常喊的都是“战高温”、“创高产”、“大干50天创出新成绩”之类的口号;改革开放以后,大家仍是希望“时代的步伐”或者“时代的列车”越快越好。

“这个速度不断提高下去,最后是为了什么呢?”隋建国说。

隋建国没有得出答案,他只是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他在“环铁”基本平均地选了12个点,找学生和助手架上12台摄像机,同时开机半小时(一盘录像带最长可录时间),将这12段不经任何剪辑的录像在画廊空间里用12块大屏幕同步播放。

12个点有艺术家工作室,有村头、路口,有油菜花地、鱼塘、垃圾场,也有现代化的立交桥。立交桥附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几辆拉砖的马车从这栋占地65亩的后现代风格建筑前缓缓走过的。即使在最热闹的黑桥村路口,一次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物也不超过10个人。

黑桥村人已经随着火车建立起一种节奏感。治安员把守着村口的护栏。他们知道火车每隔4.5分钟来一次,每次通过需要10-20秒,他们每次提前1.5分钟放下护栏。

黑桥村几年前的人口只有两千左右,如今却已上万。原住的村民都不种地了,盖房子租出去。田地租给江苏、安徽来的农民种油菜。环铁内的水塘改成鱼塘,很多人花钱来钓鱼。铁路仓库则是租给了物流公司和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