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材料色彩与现成物

时间: 2007.12.7

随着色彩认识与色彩工业的发展为艺术家带来了颜料品种的更多种可能性。现成物直接进入架上画、画面语言结构的调整使材料语言成为作品的主体语言。同时色彩理论的丰富与完善,绘画艺术将不再局限于固有色体系和条件色体系两大色彩审美系统。完备的色彩理论知识为艺术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色彩艺术之门。激光、稀有金属等新材料以及塑料、木材、纸、布等不同质的材料都作为艺术家的艺术材料进入作品,使作品更加具有精神性、文化性、拓展性。在这些艺术作品中产生的色彩审美系统丰富了原先架上画的色彩语言,它们都属于材料色彩的范畴。“材料色彩在艺术创作里主要指不同质的绘画颜料、颜料生成的色彩和不同质颜色的生成物”
“不同质颜色的生成物”即为现成物。现成物做为主要艺术材料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凸现了材料语言在作品中的地位。现成物在作品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使艺术家的精神透过它得以传达。现成物走进作品使画面更加充满视觉冲击力,使画面的二维更加丰富多彩,从单纯的传统审美体系到文化性、观念性、物性等因素的探讨。为了便于从材料色彩角度梳理它们,我们把艺术作品中的现成物归为四类:

第一类,利用其自身物理特性,不经任何加工、处理的现成物:杜尚1917年的作品《泉》(图2)将现成物白色的小便池作为其作品的主体。未进行任何加工的小便池洁白无瑕,但白色在此时的主要价值已经不是审美。作品已经不止于满足于观者对审美的渴望。白色的现成物有着人格化的整洁与礼仪,像物品中的绅士,彬彬有礼,刻意考究。它们是外在装饰的陷阱,是抛弃有形的伪装的容器,它们剥离错觉,直击真实。此时色彩的审美价值是第二位的,它让位于材料和观念。

第二类,根据作品精神表达需要,经过艺术家加工处理的现成物:约翰•莱瑟姆(1921——)将现成物——书焚烧成灰烬或是将成捆的书置于大型墙面上,采用撕破或其他的毁损手法。书页从巨大的墙面浮雕般的悬吊下来,像是一场大火之后的残余。约翰•莱瑟姆借此表达他的信念:社会必须摆脱它思考的固定划分方式。书经常将知识分为门类或分支,这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越来越专门化的特点。为了反对这种专门化的学科界限,他选择了处理现成物——书作为表达的艺术材料,将它们焚烧成灰烬或是将成捆的书经过撕破或其它毁损手法拼贴于作品中。

汤姆•菲利普是以图片作为基本的艺术材料,他主要收集彩色明信片。明信片表现了一个一直在改变中的世界的形象,明信片的制作以及制作过程当中的事故和错误也常常是很重要的。这种改变使明信片常给艺术家强烈的暗示,既有主题性,也有形式性。

菲利普用明信片作为基础发展了一些典型的人物和社会题材,并且将这些来源形象与绘画结合,以便使主题和极为丰富和微妙的视觉效果融合。是菲利普的代表作之一。他利用出现在明信片中的各种不同肤色的人种图像,经过绘画加工表达种族隔离的主题。

第三类,经过时间洗礼的、年代久远的现成物,其中有人类使用的痕迹、自然外力对其作用的结果等等:朱利安•施拉贝尔在打碎的盘子、杯子及日本歌舞伎的舞台背景上作画。他在这些现成物上绘画。这些作品处于一种绝对徘徊于平庸、虚幻、消亡之间的地位。

施拉贝尔用来作画的表面,往往都是别有他用的东西,或是从垃圾堆里抽出的烂油布。这些现成物不仅仅就是材料:它们代表现成的意象,展现出一个风格化的戏剧舞台的景致。他们装好舞台,在这些业已存在的景象的表面,施拉贝尔的绘画形象就像是失灵的道具晃来荡去。他的材料作品都是关于视觉而非感觉,具有启发性。它们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描述。它们有时也象征性地表达一些重大主题——死亡、生命、战争等等。 
     
第四类,现成物在作品中由于时间、空间、温度、湿度等因素的不同会发生着缓慢地变化。这里的“变化”包括物理和化学两种情况:黄永砯将天敌鼠与蛇置于其作品中,通过利用它们食物链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

作 者: 夏理斌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
2006级艺术硕士研究生论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