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从集体意志到个人表达:方广智谈传统到现代的山水创作

时间: 2017.5.4

2017年4月23日至4月30日,“信笔游之——方广智山水画作品汇报展”在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展厅展出,这是艺术家在中央美院访学期间的成果汇报,他的山水作品彰显闽南的人文特色,有着传统的笔墨精神,也有都市的现实生活,更有家乡民居的宁静悠闲,通过聚焦闽南绮丽的海洋文化,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展览期间,中央美院艺讯网专访方广智,从他的访学经历出发,谈及个人的山水创作经验,以及传统山水与现代山水的不同和转换方式。

采访时间:2017年4月23日 
采访人:张文志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信笔游之”展厅

艺讯网:“信笔游之”这个展览是您在中央美院作访问学者期间的山水画作品汇报展,回想访学的经历,您可有什么收获与我们分享?

方广智:访学期间,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中央美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参加很多中央美院的活动,平时可以逛美术馆,泡图书馆,美院附近的艺术活动也很多,这对来自外地的我们来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可以“熏陶”的环境。艺术不能强制性灌输,而是一种选择性的吸收,要在交流、熏陶以及合作的过程中慢慢完善自己的想法,我可以在这个平台对自己的艺术做一个梳理,并对未来的一些想法做一些分析。

艺:您访学期间的指导导师是姚鸣京教授,那他的艺术给您怎样新的触动?

方广智:姚老师的创作是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他在当代中国山水画领域是一个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家。他的山水与传统山水不一样,他所要表现的是内心的信仰和他的梦境。姚老师艺术的魅力就在于个性、排他性,我认为这也代表了中央美院在艺术上的价值取向,艺术要把个人的所思所学通过现在生活的人文环境体现出来,引领整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另外,姚老师的艺术也有着系统的延续性,他在艺术创作、教学理念上一直延续着卢沉等老师的观念。

艺:那您在访学期间比较关注的课题是?

方广智:我以前创作的山水和风景都是以闽南为题材的,以福建的人文景观作为主要创作对象,来到北京访学以后,参观了很多园林,比如故宫的御花园、香山、颐和园等,我就想用在南方的创作方式来表现北方的山水和人文景观,这是我在访学期间所做的一个课题,也就是山水画在现代化语言中的转换,为此,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考擦和画速写,想把它们转换成我心目中的北国风光。

北方人看北方的风景,可能已经习惯了。但南方人严重的北方山水,又是另外一种景象,是另外一种情感。山水画不仅可以表现你生长的地方,也可以寄托你的情感,即使是跟你生长之地有很大差别的北方山水,你也会有所思所想。我认为当代艺术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能更好的寄托情感,真实的记录所思所想,而传统的古典山水表达的是人文的观念、艺术的情感,都带有公众的需求,古代山水表现的禅宗道教的观念,其实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向往,是一群人甚至是一个民族的众望所归,而当代山水能记录每一个人不同的精神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然后对于观众来说,我认为绘画是可以通过形式语言传达震撼人心的,而不是通过文学的内容来阐释画的情境,很多作品也是从画面的形式读出来创作者的情感和精神。

艺:从您这次展出的作品来看,很多都是小民居或者都市情景,所有这也是您个人精神需求的表达,同时也是当代山水的一种现实介入,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山水的景观之中。

方广智:“五四运动”之后,我们的社会形态、文化背景发生了巨大的不同,我们品读一个艺术家的贡献、价值的标准也不同于传统。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在价值观上师很西方化的,已经不是纯粹的中国了,如果按照古代人生活的环境、背景去追求古代人想要表现的已经,当然也是可以,但绝对不会在现代的美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因为那种做法和这个时代脱轨了。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真实反映你的时代,所以每个艺术家都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体现自我的个性。虽然福建的整体生活状态是比较传统的,但厦门在百多年前就是一个中西融合的城市,当时就有一百多个国家的领事馆位于这个城市,而且也有中国最早的一批美术院校——厦门艺专,那是由西方人建立的,培养了很多带有西方艺术色彩的艺术家。所以厦门是一个生活上非常传统,但精神追求上又非常国家化的一个城市。因为我生活在闽南,我画中很多场景的视角是从室内看向室外,这种场景很像“闽”字的写法,一个门里关一个虫,那个虫就是我心里寄托的对未来的展望,包括我内心梦幻的一种情景。我很多写生画作其实是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梦境和想象,这是我作品里面自我的一个解读。

艺:这是您写生与创作的一个关系?

方广智:是的,很多人都认为每一个艺术家都必须经历从临摹到写生到创作的过程,但确实有一些艺术家就是纯粹的不写生,这都是通向艺术顶点不同的道路,因此不能偏颇的看待写生和创作。我认为要一分为二的去认识写生和创作,作为年轻艺术家,如果不写生,不去体验大自然,就没有生活的阅历和经验,不能够对创作对象进行准确的分析,比如,他无法判断树在什么状态下在什么气候下有什么样的变化。

艺:看您的山水画面,红颜色的比重比较多,或许这是闽南民居红砖的颜色,但与水墨的结合,从视觉上也构成一种山水的现代性,能否结合您的经验谈谈传统的到现代的转变?

方广智:闽南的建筑就是红砖绿瓦,跟西方、南洋的建筑融合在一起,它即不是东方的,也不是西方的,但是它即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这很像中国当下的文化状态。我认为传统山水跟现在的山水,最大的不一样其实还是精神寄托不一样。古代的艺术,总是用一种公众的情感来捆绑每一个艺术家的思维,当然他也可以创造出很优秀的作品,可以创造出代表整个时代审美特点的特色,比如《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雪景寒林图》,这些都是古人的审美方式,这与古人所要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一样的。但是,当代艺术家可以另辟蹊径,从自己内心里面最想表达的那份情感去入手,以这个情感为切入点,去选择你想要表现的对象,把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去追求你所要表现的精神世界,我认为这个是现代山水画跟古典最大的一个区别。

艺: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信笔游之”,也可以理解为您创作状态的一个概括?

方广智:对。我既不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也不是著名的艺术家,我只是在地方任教的一个老师,但我可以通过自己对自然、生命和艺术的理解,探索对古典艺术的重新理解,重新组合成我自己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看来,当代创作是“十个优点,抵不上一个特点”,我们从传统艺术里面吸收了很多优点,但很多人对艺术的理解是把很多优点进行组合就成就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当代创作要求艺术家首先要有一个很明确的追求,有很明确的精神上的向往,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把优点放进去,慢慢进行完善,构建出自己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