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世俗的人们提出了生命与真理的哲学思考,他认为悲剧体现了生命真正的形而上的功能,提供了某种形而上学的安慰。而面对正在上演的悲剧,生活在其中的艺术家,正在经历什么思考?
也许生活中反常的东西,对艺术来说却是正常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出现后,几乎所有经历过“非典”的人们都会回忆起十七年前的那段日子,空气中弥漫着白醋,消毒液与恐惧混合的味道。我们以为永久删除的病毒,似乎一键恢复,并升级爆发。灾难面前,艺术也许是无力的,也许是挣扎的,也许是疗愈的。也许我们不应无视艺术家在作品中记录的过往与预示的未来,无论什么时刻,人们都需获取精神的救赎,而艺术恰恰是其中一扇通往那里的门。
艺讯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推出“2003-2020:往事并不如烟”专题系列采访,为大家讲述,经历过非典也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艺术家、策展人、学者的状态。本辑分享人:纪京宁、喻慧、张江舟、艾安、蔡锦、曾健勇、张天幕、江衡、潘汶汛 、金石、黎薇、彭剑、曹雨。
纪京宁
纪京宁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真不知道说什么,这么长的时间静静地待在家里,竟然一笔也画不出来。非典时我在北京,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这种事情,有些茫然,只记得口罩和白茫茫的病毒。这次事情刚开始时,我回了老家。然后我也发烧、咳嗽。症状和新闻里说的一样。躺在床上每天纠结着,我是不是感染了?是不是该去医院?每天听着新闻里大量的信息,心里充满了恐惧,好在过了几天,退烧了,我没有感染。但是我真正体验了一下那种被命中了的感觉,所以我更能体会那些医务工作者是需要有勇气的。
《忘返》 纸本水墨 48X68cm 2018年
《行人》 纸本水墨 50X35cm 2019年
人性的勇敢、懦弱、担当、自私、虚伪、诚实在这一场事件中暴露无遗。冲在前面的那些医生、护士,每个人身上都笼罩着美丽的光芒。我们用笔去描绘不出来的,我们只是在大量的感动,大量的信息谣言,各类专家的预言,个人的观点里笃定地相信阳光会重新照在我们身上。人类对每个历史事件的感悟,可能会在事情过去许久,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体会到这一切带给我们的深深反思。
《哭泣》28x45cm 纸本水墨 2018
喻慧
喻慧 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非典那年,南京、北京两拨女画家相约潍坊看风筝。那年风筝很少,那年北京人不招待见。但我们相聊甚欢。后来回宁的飞机上寥寥数人,都戴口罩,像一场行为艺术。那年,记得被青州的佛雕震撼了,记得两地女画家结下的友情。
今年,是我一个甲子—本命年。去年底我兴高采烈地在送人的“福”字上题“庚子生人”。春节一过,阴霾笼罩,久久不散,死神在我周边游荡。一月,武汉至全国新冠肺炎爆发,在武汉的雅梅告诉我们她朋友在朋友圈绝望地求救。二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老婆婆离开了我们,我亲历了二十天生命渐行渐远的全过程。那天,我为她化好妆,在她冰冷的手里持上一枝红色的玫瑰花,有两次让来悼念的熟人误以为她在熟睡,我画画的小技派上了用场。
《纷纷海棠》 112cmx96cm 2001年
《皎皎白玉兰》132cmx66cm 2009年
三月,我亲爱的大姨也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她是一生要体面的人,当已经无力支配自己的行动时,产生的焦虑甚至大过了病痛,大过面对死亡。大姨说:“它怎么还不来啊,为什么要那么久?”,我问:“你在等谁?”,她说:“死神”。让我看到人在这段不堪时日里的无奈。
还有,我的德国黑背正在尿血,奄奄一息;我的两只白鹅,一只淹死在不足十平方的水池里。在宏大的历史中,个体如此微不足道,在大数据里,个人还占不到一个小数点。但那深深的无力和渺小感,在这个依然冷感的春天,痛彻心扉。
当我泪流不止时,止痛的竟然是画画,在一笔一笔埋头的渲染中,一点点平复自己。我在想个人能否能选择死亡的尊严,想推动“安乐死”的立法,在查找世界能“安乐死”的国家,在一条条设想法律层面的条款......
《春消息》 66cmx66cm 2007年
《玉兰》系列作品 2020年
我婆婆一生高洁淳朴素淡,如果是一种花,我选玉兰,我画了一张玉兰花。当花开的时候,家人们纷纷拍了玉兰花的图片发到手机上,我们有了共同的寄托和慰籍。我问垂危的大姨,喜欢海棠花吗?她肯定地点点头,我说你到天堂就管理海棠花吧,她露出笑容。我非常喜欢垂丝海棠那不着浮艳的古旧,却总是画不好,画不出我心里的感觉。“不知相逢处,却知为谁开”。这个春天!我的本命年!
张江舟
张江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画家、博导
非典时期在北京,一样的上班下班,只是没有社交活动, 街上还有饭店门开着,偶尔还会邀上三两个朋友小聚。也许是传媒不如今天发达的缘故,外面的信息知道的少,故而少了许多恐惧。可能无知无畏。期间夫人突然发烧。在家隔离了几天,好了,没事了,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幸亏夫人是医生,没有去医院的发热门诊,避免了交叉感染,夫人工作在302医院,她是接触北京第一例非典病人的八个大夫之一。其它七个都染上了,唯一她没事,事后我问起,她说那天她带了兩层口罩。
这次疫情太猛了。武汉封城网上各样信息铺天盖地,令人崩溃,大疫面前人性的美善丑恶暴露无遗。我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满怀敬意。为疫情中不幸百姓默默祈祷,更为无良商家的无法行为表示义愤。也为美术界的作为深表遗憾。
《图像学研究一意志》 2019年
《图像学研究一谎言》 2019年
我佩服晓凌兄的勇气,文章虽然被删了,但真实的声音总会以自己的方式传播开去。这些天美术界有关抗疫专题的约稿不断,我好无奈,能推的都推了,但总是有推脱不掉的,谁让你是端着体制的饭碗呢。接到这次约稿函,我很释然,毕竟没有逼着我做不想做的事,艺术自有艺术的方式,与照相机争功,那是自取其辱。约稿函期间,疫情和灾难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当然有,灾难是灵魂的砺炼,是作品的精髓之源。
《女书一1》 130X130cm 2020年
《女书一2》 130X130cm 2020年
这些天玩在家里,读书、看电视、看微信、画画,还是不愿意做家务,没有了聚餐,没有了酒,精力愈发充沛。补读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年前王鲁湘和梁占岩聊巜百年孤独》,我不懂,坐在一旁,好尴尬。补读了一下。画画还是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不知该画什么。但大块的时间对我来说太难待了,不画好可惜。晕着画,画画是自我安慰。
艾安
艾安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艺术家
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遗忘!如果不是新冠病毒的惨烈爆发,把十七年前也是异常可怕的情景唤回了我们的记忆中,那么今天我们也不会如此愤懑和痛惜!当年也是春天,很多人,包括我,人生第一次经历了那一场非典(SARS)疫情。
2003年四月,非典突然大爆发,那时我生活工作在北京。恐慌笼罩着城市,北京的街道也是空空荡荡,各行各业基本上停转了。每个人心里都也是忐忑不安。虽然已经进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天气越来越热!但是,每个人面对严重的非典疫情,心却是越来越凉的!越来越无助!今天的新冠病毒,仿佛回到了十七年前!甚至更为恐怖!现在有了微信!每天,面对海量的疫区信息!病毒的传播造成了数万人的染病,数千人的死亡!那些不成比例的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不仅承受着恐慌笼罩的巨大压力,还要去没日没夜地救护那些被感染的人。我们谁的心情都无法平静!
《威尼斯面具》23x19cm 木板坦培拉 2019
《剧终》 35x35cm 木板坦培拉 2020
《镰刀手》22.5x18cm 木板坦培拉 2018
《戏之二》50x32cm 木板坦培拉 2019
从武汉封城到今天,整整60天了。疫情已经从中国蔓延到了全球。今天的阳光明媚,树叶发芽,满院的玉兰花开了!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居家看书、画画,给学生上网课,每天规律就是这样的生活工作着。随着疫情开始的焦躁、紧张、担心、愤懑,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情绪也如潮水退潮般渐渐平静!这恍惚间,又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我们知道疫情依然存在,所有人与人的隔离还要坚持下去。
疫情终会被控制住,一切都会回归正常。留下的,会是切肤的痛感,还有成为数字的生命!世界已经改变了!时间继续!我们是不是又会忘记了今天的经历!我们在灾难再来时,才会检视我们的骄傲,人类的愚蠢!面对瘟疫,人是那么的脆弱,而精神的脆弱又是远远超过肉身。人类在面对世界,面对自然时,是否应该重拾卑微与收敛的心呐?
《倾巢之覆》 46x38cm 木板坦培拉 2019
哨子素描
工作室
《混种》局部
此时窗外一片寂静,大风走后的天空,夕阳的余晖渐渐暗淡。隐约中,即将降落的飞机闪着灯光飞进了视野,又慢慢地消失在地平线上!唯愿所有人都平安!
蔡锦
蔡锦 天津美术学院任教、艺术家
非典期间,那时我带我女儿刚从纽约回北京就开始了非典,然后我们只好马上又返回到了纽约,后来就一直在纽约躲避开了非典。就又在纽约继续完成一些平时的作品和外出展览。
2003年3-4月作品于纽约
这次疫情开始时刚好春节回到老家,在老家待了20天再回到北京,在北京工作室把自己关起来,挺安静的,正好静静地画自己的画。最近每天主要是画画、听音乐、整理资料、做饭,翻一下书,做点家务。
2019 年12月-2020年 2月间完成的作品
《 玫瑰》40cmX40cm 2020年3月
曾健勇
曾健勇 艺术家
回想2003年的非典,我怎么没有多少记忆呢?印象深刻就是醋很珍贵,和现在欧美国家的卫生纸一样珍贵。那段非常时期我应该是稀里糊涂的,不像现在,老是感慨生命脆弱,世事无常。这次新冠一爆发,我就意识到,从此历史分为新冠前和新冠后,真是,这一个多月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幕幕。写到这里时,手机的新闻通知:“意大利死亡率超8%!一代人两周就没了”。
以前看灾难片时,总是设想自己处在那种境地时应该如何行动,可是真的疫情来临时,我才知道,啥行动也没用。只能从灾难片中总结出两个尽量,一是尽量和家人在一起,二是尽量不要流动。其实,这两个尽量我都没达标。
《山水隔》 之一(草图) 150x200cm 2020
《山水隔》 之二 150x200cm 2020
《山水隔》 之三 150x200cm 2020
《山水隔》 之四 150x200cm 2020
另外两件事我倒是做得挺充分,跑步和写字。疫情时期,更能感受到时间并不重要,每天在做什么才是重要的。跑步和写字门槛都很低,如果每天都去做这两件事,一年、十年、三十年……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个春节,我在深圳海边跑步,在老家东里镇河边跑步,然后回家隔离。自然界和居住空间的关系,在疫情下更能引发思考,我以此为出发点,开始了新的系列创作。
最近的写字
河边跑步
张天幕
张天幕 艺术家
非典时期我就在深圳。
在我的认知里,
咱们全人类一共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三天两头不是天灾就是人祸,
天灾里还经常夹杂着人祸。
所以,
感觉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了。
这次疫情刚开始还不太严峻的时候,
我从北京回到深圳的家,每天海边跑步。
疫情隔离期间滞留在广东汕头的东里镇,
还是住在水边,每天依然沿河岸跑步。
农产品都运不出去,青菜又新鲜又便宜,
正好和城里相反。
真的是没有发烧,只有发胖,
运气好得都不好意思了……
工作室一角1、2、3
从2018年春节我已经自我隔离两年了,
低头弯腰做作品。
这两年我变得很爱耍自闭,玩做饭,
刚好在家隔离,
对于我来说就是继续这样过日子。
孩子大了,父母康健,
正是我不用操心的好年华,
可这个疫情突如其来,让全世界操碎了心。
算啦,不说了,
等人类再次进入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生活,
大家来我家,
尝尝我做的鸡鸭鱼肉白菜土豆吧。
为了解馋又健康,研发了玉米面马芬蛋糕;饼干也要配上芥辣金枪鱼
肉夹馍里的肉真的要香气丰富肥瘦四六,再趁热剁入青辣椒和香菜,啊……第二天中午还可以再做一碗配了酸笋的卤肉饭
江衡
江衡 广东工业大学副教授 、艺术家
我一直居住和工作在广州,2003年的非典也正好发生在广州。与此同时的那几年,我由于不慎使用劣质的松节油,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在没查明病因的情况下,医生过度用药使得我的神经官能紊乱,长时间的服药也使我产生了耐药性,结果是更多更繁更杂的药,以致我时常出现幻觉,身体也多部位失控。这种情况困扰了我好几年。
那时,我对非典的记忆与自身对药物的依赖相互交织。一方面,纠结、矛盾,若即若离成为我对药物一种无力的反抗,药丸迷幻的色彩和造型,成为我在病痛中的安慰,甚至是唯一的记忆。另一方面,每次去医院如临大敌,个人命运与社会命运重合了,我迫切地用艺术打开一线生天,渴望达到身体与精神的真正疗愈。
对病人来说,药物代表着治愈的美好、恢复健康的愉悦,但相随而来的副作用又带给我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存活下来的非典病人,治疗中超剂量使用激素引起的后遗症——骨坏死、肺纤维化、肺功能障碍、抑郁症等,每一种病症都意味着下半生与药物为伴,可身体上的残疾或许还没有被社会遗弃引致的精神伤害来得猛烈。药丸只能治愈身体的病痛,但病痛与药物副作用造成的身体、精神双创伤将伴随一生。药物终究沦为人类的自我麻痹,一时的快感,可能导致一生的追悔,你,还要把它吃下去吗?
《花开花落》29x21cm 摄影 2003年
《人体里的风景》 丙烯 药丸胶囊 亚克力 2013年
《烟花》动画 素材为药丸胶囊 2003年
由此用各种媒材创作所产生的系列《“你是我的身体”》参加了那几年的一些展览。包括最近2019年参加的深港建筑双年展,展出一个月不到就爆发了新冠疫情,展览被紧急关闭,到今天刚好距湖北封城两个月,也迎来了解除封城的消息,真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弄人”!对我个人来说,两次疫情都与自己擦身而过,感受自然强烈。这段时间我应媒体邀约,先是发表了《历史巨轮中个体的日常》,探究在大灾大难中个体寻找自己的视角和表述,最终回归日常;后发表《苦难中的“向死而生”》,研究苦痛的转化。
我个人的艺术终极主题是对神性的表达——这是一个超越中西方、贯通古今的永恒主题。神性在我的表达里主要体现为佛家思想,一心向善、与人为善,“善”是一切的内核,映射的是现实中人的共情力和对人性的尊重。尤其是疫情在全世界爆发的时候,有些人表现出来的狭隘和丑恶,更突显“善”和共情力的重要。一切灾难都是源于对个体的残暴,一切文明都是源于对个体的尊重。对个体尊严的自救与救赎,或许就是中国未来所要思考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我未来创作的重要方向。
《烟花》素材为药丸胶囊 动画实施方案 2003年
《“你是我的身体”》500x245x140cm 不锈钢打磨镜面
铜电镀镜面 玻璃钢 2017年
《无题》50x33cm 手工纸电脑绘制 辉柏嘉彩铅 2020年2月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也应反思自身的视野和世界观。此次疫情更表明世界是一个共同体。关注世界共同体的历史和命运对于每个个体来说至关重要。我一直认为艺术文化是国家价值输出的最好方式,因为艺术文化是超越语言、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交流方式。而对个体的尊重、对文明的向往,即是艺术的永久命题。2020年,任重道远。
江衡2020年3月24日
潘汶汛
潘汶汛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家
2003年非典时,我正在研究生下乡,在芙蓉镇小三峡的行船上接到教务电话,令我们无论如何必须立即返校。当时并不理解这是什么操作,还是回了,回来之后杭州就像空城。但当时没有想太多,当时的生活就是画画与读书,所以依然按照当时自己的生活节奏,原本就很宅,就继续画画。
此次疫情在杭州,因为有了家庭有了小孩,他正好上一年级,他们学校从一月下旬就开始线上教学了,我得学习各种远程技能,再加上自己的课也是一开学就有,工作量也比较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我最在意的是家人必须在一起。
《观云》(局部)潘汶汛 2019-2020
《观云》(局部)潘汶汛 2019-2020 (2)
我是有点末日情结的悲观者,在疫情最严重时期,自己状态比较低迷,重新打通厨神的脉络,我原本就很会做菜,之前太忙了吃饭往简餐走,现在每天做非常正式的菜。我确实很喜欢做菜,一边是对世界担心一边用人间烟火气来调整生活。在这期间加量读了更多关于宇宙论、意识时空维度之类的资料。
当大事件来临时,更直观地思考我们应该或可以做什么。前个月疫情严重,没有心思画新的画,就把原本一件看似要失败的大长卷子拿出,有5米多,当时没舍得丢,绷上墙,我觉趁这个时候,可以疗愈调整一下,调整了不少时间,竟然把它调治好了。可能还是当时的状态,画面里有悲伤与怜悯的味道。两个月的时间也很快,春天忽然就来了,万物复苏。
《私语》 70-220cm 纸本水墨设色 2003-2004年
金石
金石 艺术家
非典期间我还在杭州中国美院读研究生。当时的信息来源远不如今天这么多,所以也没觉得特别恐慌,只隐约记得学校还在半封闭状态下上课。当时刚好遇到一个大型名人雕像的课题,在导师的带领下我独自完成一件名人像的泥塑制作。或许是沉浸在制作的快乐中,反而让我忘记了外界的不安。这次疫情恰逢春节跟家人在台州家里,因为我平时就比较宅,当疫情日渐严重的时候,除了着急购买一些出门的防护品和闭门在家的生活必需品,就是阅读各种信息,臆断真伪,讨论如何防护,其他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斯文》 2019年
《斯文》局部 2019年
在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里,我与外界之间仅有网络在连接,也因此有了充裕而安静的时间去完善一个小小的建筑设计。作为一名建筑爱好者,去年竟不自量力答应了朋友去做我的第一个建筑设计。我用了大半年去做各种尝试,在这个病毒肆虐的春节总算有了眉目,从整体外观到内部细节乃至材料使用都有了细致的构想!(此处仅以女儿摹画的图纸代为展示我的设计)。穿插在建筑图纸之间的就是我的小爱好:喝茶,切削打磨小竹器。虽然是微不足道的手工活动,却时刻收获着小小的成就感。
《上》(《up》) 木 尺寸可变 2011年
建筑设计草纸
女儿的画
手作竹器小茶具
未完成的竹茶针
事实上,面对疫情,艺术是无用的,即便今天最尖端的科技医疗也无法从容应对。春天到了,希望病毒能早早在这个世界上消停下来。开心的是,楼下小区里鸟鸣不断,疫情给了自然一个喘息的机会。隔离是应对病毒传染最原始而有效的方法,或许我们也应该跟各种动物植物保持一种美好的距离,对自然保留哪怕一丝的敬畏。
黎薇
黎薇 艺术家
非典时美院停课了,学校要求北京籍的学生回家,那时候北京也买不到口罩,而且那会儿没有微博微信,能收到的消息只有手机报和国内新闻,我每天出去坐公交和地铁,发现这些交通工具里居然一个人也没有,整个城市空荡荡还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那个时间是在兴奋中度过的,当时我在大街上画了很多戴口罩的人,我甚至觉得戴口罩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因为记忆中除了医院的医生,我没在国内看到过同时出现这么多戴口罩的人。
黎薇作品 2003年
黎薇微信截图
这次我两次往返于香港和北京,这个病毒香港在12月初已经开始报道,我返回北京是1月19号,从西九龙坐高铁出发回北京,途径武汉,当时上车的一位阿姨坐我旁边,一直咳嗽,她买了一份火车餐,但是打不开那个饭盒盖,我帮她打开了,后来作为回报,这位阿姨执意要帮我扔掉我制造的垃圾,我怎么婉拒都不行,最终她恶狠狠的拿走了我桌板上的空饭盒和一些纸巾,拿到垃圾箱去了。当时还是一片岁月静好,车厢里没人带口罩,我还跟阿姨说:“您多喝点热水吧。”回到北京之后,武汉23号封城,我一直在想高铁上碰到的那个阿姨怎么样了。然后二月初我回到香港,一直在香港工作,就连唐人画廊北京空间的布展工作也是在网上完成的。
《英雄 - 合唱团》 2011年
《英雄 - ICU》 2011年
黎薇作品
最近唐人画廊和柏林国王画廊( KÖNIG GALERIE )的联合展览“我是谁”在3月14号开幕,我拿的新作品《很久很久以前/ Once upon a time.》。在家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是抱着手机的,每天切换在“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当然你知道的,我们这里大部分传来的都是“好消息”。那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消息:(来源:本人微信)。
彭剑
彭剑 艺术家
那会我在北京学画画,学画和住的地方都在一个叫方舟苑的小区地下室里,印象中地下室挺大的,小卖铺,食堂,澡堂都有。小区里还有个篮球场,地下室待长了会比较闷,每天傍晚的时候我们会上来打打球透透气。那时候刚到北京也不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小区里,资讯也没像现在这么方便,其实对非典不是很有感觉。
非典时期我都还在画考试要求的画,但除了这些我自己喜欢画一些室内一角或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物,这应该不算创作,都是很小幅的写生,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时候画的那些小画,慢慢地让自己从有所感受的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对象,并从中得到快乐,一直到现在我还是这样做的。
《静物1》 46x34cm 宣纸 墨 中国画颜料 2020
《静物2》 46x34cm 宣纸 墨 中国画颜料 2020
《静物5》 46x34cm 宣纸 墨 中国画颜料 2020
这次在老家过完年,初三就回杭州了,然后就待在工作室里,宅着的这段日子让我觉得时间过的真是快,事情不能拖得赶紧做。这些日子画了一批一直都想画但没画成的画,之前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拖着,刚好有这么一个时间段就做了,以前没画过这样的题材,很多地方也还处于摸索的阶段,看上去有些生。我们在工作室里放了一个简易的儿童羽毛球网,隔一段时间一家人都会玩一会,这应该是我们每天最重要的活动了。
曹雨
曹雨 艺术家
2003年非典那年我15岁,在读初三,备战中考。那时候不需要创作,也不知道创作为何物。这次疫情,尚在东北老家,虽然很多新年计划被打破,其实也是难得的机会,老人孩子一大家子呆在一块的超长假期。
曹雨2019个展 “尤物 I Femme Fatale”,麦勒画廊,瑞士卢森
困惑的浪漫 / Perplexing Romance 2017 凡士林,纸巾 vasline,tissue 特定空间装置 site specific installation
War's Unwomanly Face(现场)2019书(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扫帚,墨水,墙壁/book(by S.A.AlexieVich),broom,ink,wall 特定空间装置 site specific installation
疫情期间去了无人区山村,摄于2020年3月14日
疫情期间和平日生活节奏差别不是太大,只是这期间很少带孩子们出门。自2018年我辞去教职工作后,陪伴孩子们的时间更多了,做做饭,在工作室鼓捣东西,做笔录,或者习惯性地发呆,每每思想如泉涌的时刻都是那么的令人兴奋不已。
采访/艺讯网编辑部
整理/林路
(图文由艺术家提供)
版权声明:所有发表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CAFA ART INFO” 中英文版(http://www.cafa.com.cn) 及所属微信公众号“中央美院艺讯网”的内容均应受到国际版权条例的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如需申请获得合作授权和内容转载许可,可后台留言“转载”,查看细则并留言联系,或邮件联系editor@cafa.edu.cn(中文)/artinfo@cafa.edu.cn (英文)。获得授权使用的转载,并注明“来源:中央美院艺讯网/CAFA ART INFO)。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摘录编改文字和图片,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Copyright notice
© CAFA ART INFO,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of the information in the various pages of CAFA ART INFO web site and WeChat is issued by CAFA ART INFO (http://www.cafa.com.cn) for public distribution. It is protected under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under national laws on copyright. For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authorization and reproduction permission, please contact editor@cafa.edu.cn(CN)/artinfo@cafa.edu.cn(EN). Any us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eb site or WeChat updates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an acknowledgement of CAFA ART INFO as the source, citing the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f the article. Unlawful copying and re-using parts of our copyright protected texts and images will result in legal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