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从莫奈到毕加索——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轰动一时。展览展出的60件大师杰作,全部来自该艺术馆的印象派和现代艺术永久陈列展厅,均为“镇馆之宝”。展览内容涵盖了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西方现代主要艺术流派,包括有库尔贝、德加、方丹·拉图尔、莫奈、毕沙罗、马奈、雷诺阿、塞尚、高更、凡·高、雷东、勃纳尔、维纳尔、马蒂斯、布拉克、蒙得里安、莫迪里阿尼、毕加索、马格利特、恩斯特等大师的代表作。另外,罗丹、德加和摩尔等艺术家的14件雕塑作品也同时参加展览。从此,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
成立于1913年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CMA)坐落于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韦德公园区,是美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品高达45000 件,更因其庞大的亚洲艺术品和埃及艺术品收藏而举世闻名。该馆严格执行初创者的意愿对公众免费开放。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每年接纳约598000人次(2014年数据),它是世界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品划分为16个部门,包括中国艺术、现代欧洲艺术、非洲艺术、绘画、版画、欧洲绘画及雕塑、纺织和伊斯兰艺术、美国的绘画及雕塑、希腊和罗马艺术、当代艺术、中世纪艺术、装饰艺术设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和北美本土艺术、日本和韩国艺术、印度和南亚艺术、摄影等。艺术馆收藏了许多大师的代表作,如卡拉瓦乔、波提切利、格列柯、普桑、鲁本斯、弗兰斯·哈尔斯、杰拉尔德·大卫、戈雅、J.M.W.特纳、达利、马蒂斯、雷诺阿、高更、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托马斯·科尔、柯罗、托马斯·伊肯斯、莫奈、梵高、毕加索、乔治·伯罗斯。博物馆也一直积极收购20世纪晚期的艺术品,包括安迪·沃霍尔、杰克逊·波洛克、克里斯托、安塞姆·基弗、罗纳德·戴维斯、拉里·彭斯、莱昂·科索夫、杰克·惠顿、莫里斯·路易斯、朱尔斯·奥列斯基、查克·克洛斯、罗伯特·曼戈尔德、马克·坦西和索尔·勒维特,等等。
除了其全面的艺术收藏,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还有美国最大的艺术图书馆之一英格尔斯图书馆,图书馆是与博物馆同时兴建的,刚成立时藏书达万册,包括图片和档案等。到了20世纪50年代,光藏书就超过37000册,摄影集接近47000册。今天,有超过50万册(和50万数字化底片),前几年,博物馆花费350万美元扩建场馆,其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图书馆的翻新。
博物馆最初由克里夫兰的大工业家辛曼·赫尔伯特 (Hinman Hurlbut)、约翰·亨廷顿(John Huntington)、霍勒·斯凯利(Horace Kelley)等捐赠艺术品和财产而建立。这座由白色格鲁吉亚大理石建成的新古典主义样式建筑坐落在韦德公园的南边,当时造价125万美元。韦德公园和博物馆都是由当地建筑公司哈贝尔和贝奈斯设计,博物馆被建在公园的中心位置。在1958年3月,首次扩建后的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面积是扩建前的两倍。添加了新展厅和新图书馆。1971年博物馆进行第二次扩建,北翼落成并成为美术馆的正门,包括礼堂、教室和报告厅都转移到北翼,原有建筑完全变为展厅。1983年,在第三次扩建中,西翼落成,于是有了一个更大的图书馆,以及9个新展厅。2001年到2012年间,博物馆实施了350万美元改造工程,部分后加建筑被拆除并新建一座环形建筑和东西两翼,由此,使用面积增加了一倍,约为592000平方英尺(55,000平方米)。改造后的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共有三层,62个展厅、9间教室、1个中庭、1个礼堂、2个学术报告厅,此外还有咖啡厅、私人俱乐部和旅店。博物馆强化其公共教育功能,教师资源中心、艺术教室、演讲厅、研讨室、小剧场和远程学习工作室等一应俱全,配合图书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超过1100平米的“第一展厅(Gallery One)”互动空间,自2013年开放以来,其丰富的互动性活动吸引大批观众。“第一展厅”的建立归因于博物馆得到马尔茨家族基金会的1000万美元赞助。在约12.2米宽的巨大触摸屏(藏品墙)前,我们可见屏幕上显示许多贺卡般大小的图像,将展厅内的几千件藏品全部呈现出来。当观众触摸一个图像,该图像就会放大,其他类似的藏品会自动出现在四周,观众还能从屏幕上了解展品在博物馆的实际位置。当观众点击图像一角的心形图标,就可以把图像传送到自己的iPad上来。观众可以自带iPad或向博物馆租借。在整座博物馆,观众都可以通过iPad来学习藏品中的信息。另外,观众可以根据自己最喜欢的展品列表来策划参观路线,这些路线还可以与其他观众共享。“藏品墙”不是将馆藏作品进行简单的“微缩化”,它只是一个通道,目的是为了使得观看者在敲击“藏品墙”上图片后,有意识地设计自己所感兴趣的“参观攻略”。这个过程借助iPad中安装的程序完成,完全是一个个性化的体验。
图文整合自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官网及相关网站
编译:陈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