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研修班周记丨发展要知辩——中央美院第二届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培训实录(三)

时间: 2016.1.7

一、背景与综述

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是文化部发起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的一部分,由中央美术学院承办。

此次“研修班”立足于2015年上半年中央美院首届“非遗保护与现代生活—中青年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的成功经验之上,邀请了剪纸、建筑营造、木雕、玉雕四个领域共计38名优秀的中青年非遗传承人带着已有的技艺与经验,进入国家最高美术学府,和不同专业的老师和助教共同探讨本领域的传承和可持续问题。也为不同门类、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研修班”分为教学-创作-展览三个阶段,为期三周的教学阶段以乔晓光教授提出的“知情-知艺-知辩”为主题依次开展,该主题不仅代表了中央美术学院对非遗传人培训模式的探索,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对非遗传承人自身素养与使命的时代要求。

11月30日至12月4日,“研修班”第三周的课程圆满结束。这也意味着第二期“研修班”教学阶段全部结束,接下来的两个月,三十八位传承人将回到自己在家乡的工作室完成创作环节。这一周课程在第一周“知情-文化要知情”、第二周“技艺要知艺”的基础上,以“发展要知辩”为主题,着重就新时期非遗传承的创新问题与可持续问题展开讨论,并依旧以小组为单位,由各组导师亲自指导每位传承人的创作方案。

二、本周课程宗旨

“知辩”即在面对非遗发展的新时期,传承人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要有辩证的认识和态度,在此基础上架起非遗通向艺术和生活的桥梁。具体在本周学习中,学员需要结合前两周的学习与交流经验,提出创作方案,与导师讨论具体实施办法和作品呈现方式。并学习艺术创作与产品开发的创作方法,与导师交流互动, 寻找非遗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创意点。

学员在小组导师指导并确定创作主题和方案后各回住地完成制作环节,创作期间,定期向课程组与导师汇报创作进度以及遇到的问题,若有疑问和想法可随时与导师交流讨论。

展览与研讨初步拟定于2016年3月中旬,届时将集中展览传承人的创作成果,展期为一周。并在展览开幕式当天举办结业仪式和研讨会。

三、本周课程要点

(一)开拓思维,共商创作

除了四位小组导师(乔晓光教授、吕品晶教授、萧立副教授、卓凡副教授)根据各位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课的一对一辅导课之外,本周还为传承人安排了一场与致力于民艺发掘保护与创意开发的《蜗牛》杂志创业团队近距离对话和讨论的机会,引导传承人多角度、多方面开拓视野,尝试将手中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为自己的结业创作大胆创意。

(二)继续开展“非遗传人进校园”活动,将非遗资源引入大学课堂

第二期“非遗传人进校园”活动邀请了长白山满族剪纸传人王宏硕、大理白族民居彩绘传承人杨克文、甘肃文县藏族“池哥昼”传承人班杰军、浙江东阳卢宅营造技艺传承人吕雄心四位传承人从课堂走向讲台,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讲解各自的非遗技艺与文化传统,分享了他们作为非遗传承人对传承使命的思考,将鲜活生动的非遗案例引入大学的课堂。

(三)以“艺”会友,志同道合,不亦乐乎

在本周的“课业”之余,中央美院的课程助教们也为传承人们安排了丰富的“课余活动”。众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传承人们因此增进了友谊,使得这次“研修班”在研修交流之余多了许多以“艺”会友的契机。

此外,本周“课堂上的田野”调查活动继续推进,中央美院非遗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们陆续对八位传承人进行深入的访谈合跟踪调查,并将撰写调查报告,推进“非遗”各领域、具有可持续价值的学术研究工作。

文/裴诗贇
图/张冬萍卢伟平 陈辉 史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