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渠(1904~1993),雕塑家,安徽人。1920年考入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8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学习。1933年夏回国,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浙江美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5届全国政协委员,第7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曾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
在六十年的创作和教育生涯中,他不但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雕塑作品,而且出版部分著作。代表作品有《王铭章骑马铜像》(1943)、《川军抗日英雄纪念像》、《孙中山先生坐像》(1944)、《李家钰骑马铜像》(1945)和表现工人、农民生活的<工农之家>巨型浮雕等作品。1953~1958年亲自创作完成主体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一《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以及《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50~60年代,他先后完成了《毛泽东主席像》、《工农红军像》,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斯大林选集》等书封面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浮雕像等。1976年以后,他又创作了《周恩来总理像》、《萧友梅纪念像》、《蔡元培纪念像》和《妇女胸像》等。
刘开渠的雕塑具有明显的绘画性和意象性,语言精练,这是他的作品衍生的另一艺术特点。这些特点,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关连。刘开渠的雕塑有着它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他的艺术品包括中国雕塑之所以能一枝独秀地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全在于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是世界所承认和尊重的。当许多中国人奔赴西方学习雕塑时,西方雕塑家也来中国借鉴中国古代雕塑。但大雕塑家刘开渠确自己开始个人风格的雕塑创作,为中国雕塑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刘开渠的教育思想是丰富的,并不仅仅局限在美术学院班级教育的形式内,他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知道和影响学生。他构建了完整的中国当代雕塑教学理论体系;主张创新的雕塑教育理念;强调雕塑造型基本功练习。刘开渠以培养雕塑后辈为己任,对为新中国培养雕塑人才有着崇高的责任感。(杨力舟《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刘开渠》)
编/叶圆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