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与文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们对美术教育意义的认同,我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儿童美术教育的热潮,家长们抱着“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念,纷纷将幼小的孩子送到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中进行学习。一些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让儿童接触各种媒材、创作作品,并将儿童美术作品进行公开展示,这样的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为数不少的儿童美术教育机构仍以“画的像”为评价标准,实施类似于临摹的美术教育方法,当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儿童美术作品呈现出千篇一律的面貌时,不禁引发对这一现象的深刻思考。
一、追寻美术教育的真谛
在探讨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时,我们应回到原点,重新思考这一系列的问题:如美术教育为什么是非常重要的,它有什么独特功能,它对儿童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究竟有什么作用等等,笔者将从两方面展开对美术教育目的的论述。
1、 有益于每一名儿童发展的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帮助孩子们学习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表达方式,养成视觉读写能力和视觉思考能力。孩子们用美术语言自由地描绘自己的梦想,使文字和数字无法表现的事务明确起来,而当孩子们从美术作品那里有所感受时,他们激发了自身的诗意能力,发现了表达的语言与方式。
美术教育让孩子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使他们认识到小的差异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美术是微妙和纤细的,可以通过材料和媒介进行思考,美术创作就是使影像成为实体的过程。美术教育使孩子们获得从任何其他来源无法得到的经验,并通过这些经验,发现我们的感觉具有如此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同时安抚我们心灵的创伤。
美术教育教给孩子们对质性关系的价值判断。它与以正确与否的答案和一般的以普及规则为准的其他学科不同,孩子们能够学会将世界视觉化的方式,并拓展多元视角,理解对于世界的解释有很多方式,一个问题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答案或多种解决方案,对复杂形式问题的解决过程与目的并不是唯一的、固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根据环境和机会发生变化。
美术教育面向每一个人并贯穿人的一生。孩子们通过学习美术,可以激发造型的愿望,学会设计并制作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生活必需品,体验创造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愉悦,掌握表达和制作的技能,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获得统合意识和协调能力。孩子成人后,会继续体验自我表现的愉悦,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自己的行动中,意识到社会和地球的审美价值,并意识到自己生活周边(家庭、校园、社会)的美,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养成丰富的人格。
2、 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美术教育
面向视觉文化时代的美术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孩子们重新审视数字技术的作用和安全性,体验灵活运用新技术的愉悦,对技术和审美关系进行设计,养成创造性地利用数字图像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普及,本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学校美术教育,开展以祖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有利于中小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养成对传统文化的持久兴趣,逐步树立保护、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新文化的志向。
在新的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新经济中技术知识的秘密来自我们整合视觉艺术、音乐、文学与科学的能力,整合成新的专业,这就需要我们的孩子做好准备。跨学科的美术教育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想象,用和平的方式对创造美和幸福的社会,以及富有创造性的个人生活方式提出方案,进行实践,养成建设美丽地球的实践能力,逐步具备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挑战的能力。总之,美术教育促使孩子们提高创造性的思考能力,形成让所有人都感到幸福的审美意识,获得创造产品和美术作品的专门技术,建设社会的创造技能以及构建和平世界的想象力。
二、传递美术教育价值与力量的成功案例
美国教育专家艾斯纳曾指出,如果教师未能传递美术教育的价值,那么孩子们就无法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也很难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获得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因此,美术教育要向孩子们传递美术的价值与力量,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美术所能提供的不可或缺的经验。
1、 感悟与传承
居住在江南水乡无锡的美术教师华斌和四个孩子及家长们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探寻儿童美术教育之路,他们在反思了东西方美术教育各自利弊的基础上,寻找到一条以中国画、书法、篆刻、版画、陶艺为载体的介于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之间的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
在许多孩子沉浸在全球化所带来的电子化虚拟世界中时,华斌带领四个孩子及家长们行走在历史和现代之间,探寻中国古文字的起源以及中国绘画、雕塑和工艺的发展历程。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的博物馆以及同伴们的家中,四个孩子仔细观赏每一件古代珍品,通过潜心钻研和交流讨论,逐渐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萦绕着中国传统文化氛围的家中或华斌老师的画室里,孩子们涂鸦、写字、写对联、画画、作陶艺、作版画,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美术的表现内容、手段和形式,从中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华斌反对目前社会化儿童美术教育以批量化是方式加以推行,提倡“从混沌到自由的教育”,又“感”到“悟”再到“传”,对材料、工具以及效果进行适当的指导,在题材、主题、表现方式上进行诱导,让孩子们以感悟代替模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凸显了集体学习中取长补短的优点,又体现出师生、亲子亲密交流的长处,从而对如何通过儿童美术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一问题提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2、 促进幼儿学习的纽带
上海的幼儿美术教育研究者张琳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促进幼儿学习的纽带,而美术教育在促进“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她突破幼儿无法欣赏经典美术作品的难题,带领幼儿观赏世界名画,引导幼儿进入原始美术情境,并带领幼儿参观上海博物馆,观赏我国古代青铜器、瓷器等艺术品。
张琳精选印象派女画家玛丽·卡萨的作品《划船的伙伴》作为幼儿鉴赏的教材。她先邀请上海市浦东新区明珠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相互交流自己与妈妈合影的照片,然后指导幼儿从“人物造型、色彩、沟通、视角”四个角度体会作品中透露的母子情感,解读其内涵,最后,幼儿通过拼图游戏创作出自己的绘画作品《划船趣事》。。由于大部分幼儿拥有划船的生活经历,作品中洋溢着浓浓的母子情感也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因此幼儿容易接近并喜欢这幅作品,学会鉴赏单幅绘画作品的方法。
张琳还尝试带领幼儿走进神秘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她先引导上海市浦东新区东南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从“主题、色彩、造型”三个方面,分析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的其他特征,让他们初步掌握洞穴壁画的特点。接着,幼儿相互交流个人收集的其他洞穴壁画作品和近现代的绘画作品,感受美术发展的时间性特征。最后,幼儿运用不同材料和表现形式,选取洞穴壁画的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由于儿童美术与原始美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某种特殊的相似性,而幼儿对于黑暗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备受他们的喜爱。幼儿美术教育为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其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张琳从作品题材、所传达的情感及画面形式入手,运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注重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这样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值得推广的。
三、儿童美术教育的未来之路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目标,现在的幼儿和中小学生将来就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主力军。我们坚信通过美术教育,儿童可以获得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各种能力与素养。儿童美术教育为个人与祖国的未来提供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今后,每一名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不断思考与领悟美术教育的真谛,探明在新时代中美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在深刻认识美术教育对人生、社会具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我们应提供美术的多元化表现手段与方式、以适合每一名儿童学习美术与发展美术能力的需求。我们还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美术能力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而不是起阻碍的作用。最后,我们应开阔视野,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国际美术教育的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理:郑丽君
本文原载于《美术观察》2013年06期